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06620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3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区别。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3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2能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去初步判断和估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紧紧围绕合理人口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建立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

2、措施。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四、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含义上的区别。五、教学难点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建议教师以“木桶效应”为案例,联系实际设计相关问题,如个人学习成绩问题、个人的发展问题等,并且运用“木桶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在公元4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东部群岛有一群波利尼西亚人驾船出海,跨越千里大洋,登上复活节岛。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荒种植和海上捕捞,生活逐渐安

3、定下来,人口有所增加。但是人口增加导致了食物的不足,为了解决问题,在公元800年左右,人们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特别是棕榈树,因为棕榈树是建造独木舟的最好木材。岛民大量建造船只出海捕捞,收获大量鱼类和海豚等水产品。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自然资源不断耗竭,逐渐超过当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于是各部落为争夺有限的资源爆发了冲突和战争,现在岛上的土中遗留有许多石矛和石匕首。可能在公元1200年左右,各部落为树立对首领的崇拜,相继建造巨大石像,森林砍伐更加严重,大量的棕榈树被砍伐用于薪木和运输石像。这个时期,海上捕获量开始减少。公元1400年时,棕榈树消失了。15世纪末,岛上森林全部被砍伐干净。鸟类由于缺乏食物开始

4、减少,许多植物因失去传粉的鸟类也逐渐灭绝。由于人们没有了建造船只的树木,渐渐地,航海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全岛只剩下几只独木舟,无奈岛民转向开垦荒地种植谷物,但是仍旧不能满足人们的食物供给。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到20世纪初,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劣,导致人口急剧下降。【思考】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1.识记: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其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3应用: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理念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学生用书P16P17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

5、影响因素(3)三种观点图表导读读教材图1.11“木桶效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提示:(1)假设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例如,我国西部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就成为制约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2)会。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

6、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3实现的保障措施区域具体措施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学生用书P17P18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1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因素相关性影响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

7、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知识拓展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

8、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融会贯通1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2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高寒”。3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短缺,但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高,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环境承载力较大。【典例1】 (2014滨州期末)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

9、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1)(3)题。(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C人们的消费文化 D对外开放的程度(2)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的估计,其原因是()A科技发展速度很缓慢B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的变化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3)原始社会时期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解析(1)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在一定时间内,某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及文化消费水平大致是一个定值,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的确定性,由此我们对环境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3)原始社会科

10、技水平比现在低的多,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较少,环境容量远比现在小。答案(1)A(2)D(3)A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区分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两者意义相近,但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条件,在

11、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1)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项目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典例2】 读我国各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有:_。(2)上述省区人口负担最轻的主要原因是_。(3)由图中信息说明“三峡地区主要向东部省区移民”的原

12、因是_。(4)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结合图例即可分析为0.20.7范围内的省区。第(2)题,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分析。第(3)题,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且负担较轻。第(4)题,主要从土地资源减少和不合理利用两方面分析。答案(1)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2)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3)与三峡库区和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省区的人口负担较轻,人口迁入压力较小(4)人均土地拥有量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农业用地面积显著缩小。 活动点拨 教材P14活动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即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是就我国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而言的,而目前的人口数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16亿左右人口是最大的极限容量,并不是人口的合理容量。无论是从人口增长的趋势看,还是从环境人口容量看,我国必须采取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甚至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间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