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05167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94359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0516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0516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0516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0516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0516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0516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0516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管理心理学05167地点:时间: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 请详细阅读内容成功与失败的激励案例分析关键词:激励;案例;明星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摘要:为了激励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各企业竞出高招。由于 各企业具体状况不同,有的激励获得了成功,有的激励却以失败告终。本文以 对比的形式分析了不同企业的激励案例,并指出激励应适应企业的具体现状才 能获得成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管理者普遍意识到企业取胜的关键因素在于员 工,

2、而根据行动科学理论的员工绩效函数:员工绩效=f(工作能力X激励程度 X工作环境),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大小,既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学历、经 验、分析问题的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技能等)和工作环境这样的硬指标, 也取决于组织对员工所采取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员工投身于工作的积极性, 各大企业竞出高招,有的着重于物质方面的激励,如加薪、提高福利、高比例 提成等,有的着重于精神方面的激励,如提供培训机会、民主的管理氛围等, 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奉献意识,也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然而,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发展阶段、实力等千差万别,不同 的激励措施所适用的企业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

3、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忌不假思 索、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公司成功的激励制度,以免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 局面,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以下,我们通过两则高科技企业典型 的激励案例来具体分析为什么有的激励获得了成功,有的激励却以失败告终。A公司是一家处于西部地区的中外合资网站,2000年,网站引入了一名 新的内容部门负责人Z先生,他为激励员工独创了 “明星激励法”。这一激励 法是这样操作的:一方面,为调动众编辑的创造力和工作激情,同时使其得到 有效的业务锻炼,Z先生为每位编辑“量身定做”地选择了一位或几位业界有 名的“明星”,然后Z先生本人和编辑一起,研究“明星”的成长历程,分 析、讨论该“明星”

4、在写作、编辑和其它工作方面的风格、长处、短处,并让 员工明白这些“明星”不是天生的,也是普通的编辑、记者锻炼成长起来的, 只要自己努力,也一定能够成为业界“名人”。另一方面,在公司的制度上, 工作安排上,为编辑创造成名的条件,例如设立以编辑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 尽可能安排他们在各种“出头露面”的活动上亮相等等。这样的激励作用迅速 收到了成效,短短的半年时间,该网站众编辑在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 力等方面明显提高,内容质量大大提升,访问量快速增加,权威性和影响力也 获得长足进步。到2001年,该网站以超过竞争对手总和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业界 唯一的领袖。这是一则花费小、效果佳的激励方式,堪称该行

5、业激励的典型。B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和二次开发的电脑公司。为了保 持公司的快速超常发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该公司总经理借鉴当时业界较为 风行的“目标管理法”,对员工进行目标管理。其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公司根 据第二年销售额的预测(公司希望达到第二年实现销售额翻番的目标,因此, 将其营业额的预测定为上一年度的两倍),并将这一销售额自上而下,分配到 每一部门,再由各部门分配到每位员工头上,取消了原执行的按销售比例提成 制度,改为未完成任务时只有极低提成,超额完成任务则有巨额提成。表面上 看来,如果业绩真的如公司所愿,能够继续快速增长,优秀员工在超额完成任 务后,收入将大幅度提高,而对于

6、不能完成任务的“不合格”员工,公司又降 低了花在他们身上的成本,似乎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员工在仔细分析后发 现,由于该公司所处市场环境竞争加剧,公司产品优势逐渐丧失,公司规模扩 大、销售人员增加导致每位销售人员所拥有的潜在“蛋糕”变小,并且公司在 资金实力、内部管理、配套服务方面跟不上快速增长的需要,几乎无人有信心 完成二倍于前一年的销售额。多数员工产生了 “被愚弄”的情绪。一年之后进 行核算,全公司没有一个人能得到高额提成,核心销售人员流失殆尽。两年 后,该公司已濒于倒闭。从以上两则案例可以分析出,激励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项因 素:(1)第一,激励所采取的方案本身是否在满足企业利益的

7、前提下,能够满 足员工的切身需要。从A公司的情况来看,Z先生激励员工的目的很明确。从公司角度,培养 出了高素质员工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对于员工本人来说,其能力的提 高、声誉的确立也会直接带来其自身利益的提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经过 激励后的员工自身潜力得到了极大发挥,收入也相应增加,不少人还成为业界 抢手的“俏货”。而B公司从激励的目的来看,更多地考虑了公司的利益:销 售额增加、成本降低,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员工的利益。因此,从激励的出发点 来看,过于一厢情愿,最终没有达到激励的目的。(2) 第二,激励措施是否现实可行,并为员工所认可和接受。A公司方面,其激励措施对员工个人有利而无弊,他们自

8、身虽然会付出一 定的努力:更多地加班,更为积极地分析和思考、更加勤恳地写作,但这一牺 牲相对于可能取得的重大回报是值得的,事实上公司为他们确立的激励目标对 几乎所有员工都极有诱惑力;同时公司管理层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员工,为他们 指明成为优秀编辑的方法和途径,向他们传授“成名”的秘诀,让员工认识到 成功其实并非遥不可及,因此在激励操作的过程中,员工普遍积极响应、主动 配合。而B公司员工在认真核算过公司对他们的考核标准后,失望地发现公司 并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地设置绩效目标,即使经过超常努力,也很难达 到公司的目标,在完成任务之前,收入却不会因业绩的增长而提高。因此,从 目标管理一开始推行,就受

9、到了员工心理上的抵制和排斥,而企业又未能及时 发现员工的这一趋向采取补救措施,以致最后激励失败,并导致核心员工的大 量流失,企业发展的基础也受到动摇。在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值得注意 的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 第一,需要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环境。(2) 第二,在现阶段,企业应更多地以物质激励为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员工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基层的需求没有 得到有效的满足时,相对高层需求的激励的效果也会弱化。从目前的经济发展 水平来看,绝大多数员工还是处于往小康迈步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物质方面 的要求还远没有得到满足。因此,企业在为员工制定激励

10、措施时,是否能因人 制宜,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是激励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3) 第三,不能单纯依靠物质激励的手段,应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 结合。物质激励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但根据双因素激 励理论的解释,缺少了物质因素,员工会不满,但仅仅只有这些因素,而缺乏 精神方面的激励,诸如宽松的工作氛围、较多的锻炼机会、上司的表扬和奖励 等,也不能对员工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对员工进行精神方面的激励方式也很 多,有的方法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进行口头鼓励或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大家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在这样的 企业氛围中,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上司的注意和重视,他们会感到自己工作的价 值,这样的激励效果也是十分理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