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934323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一翻译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 慎重考虑的。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译: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 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译: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 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译: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五、曰:主孰

2、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 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译:自问: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谁的将领具有才能? 谁得天时地利?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士兵有训练? 谁得赏罚,公正严明?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译: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 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七、兵者,诡道也。译: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译: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九、近而示之远,远

3、而示之近。译: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译: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 事先传之其秘诀的。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译: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 详。十二、其用战也贵胜。译: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 矣!译: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 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仅供个人参考十四、故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译:所以用兵作战,宁可速

4、战速决,千万不可过于慎重,而延误时机。 十五、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译:所以不能彻底了解用兵危害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利益。 十六、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译:军队所以勇敢杀敌者,需激发其敌忾心;要想使我军夺取敌人物资,就非 重赏俘虏者方可。十七、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译:将敌车换上我方旗帜,加入我军而使用之,又需善待降俘人员,这就是所 谓胜敌而越强的道理。十八、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译:战争以胜利为第一要务,但不贵持久,一个懂得用兵的将帅,他掌握了民 族的生命,亦是国家安危的主宰。十九、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

5、国次之。译:战争的法则,以保全国力的完整为上策,如国力受到损害则较差。 二十、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译:所以最高明的战略,是以谋略,战胜敌人;从外交上战胜敌人,也算好的。 其次是用野战,打败敌人;最下策是攻击敌人的城堡和要塞。二一、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 而非久也。译:善于领导战争的统帅,屈服敌人,用不着打战;夺取城池,用不着攻坚; 毁灭其国家,亦当速战速决行之。二二、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译:是则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谋略等各方面,全面进行斗 争,方可达成不劳顿兵力,而获全利的目的,这就是国

6、家战略。二三、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译:若是弱小的军队,又要固执坚守而不能灵活运用,那就要成为强大敌人的 俘虏了。二四、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译:国家的将帅,是国家的栋梁,将帅健全,国家必定强盛;将帅不健全,则 国家必定衰弱。二五、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译:不了解军中的政策法令,而干涉军政,则使军中迷惑,无所适从。二六、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三军疑矣。译:不懂得军中的权变战法,而干涉军事指挥,将使军令紊乱,而使军中产生 疑难,并使军心疑惑。二七、识众寡之用者胜。 译:知道兵力多少用法的,胜利。二八、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仅供个人参考译:将帅有指挥才

7、能,而国家元首不干涉牵制者,胜利。二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译: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可以百战不危。 三十、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译:孙子说: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先将自己的军队部署妥当,使敌人无 机可乘,立于不败之地;在等待敌人发生错误,暴露弱点,自可战胜敌人。三一、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译:善于作战的将领,却能使敌无法胜我,但不言绝对可以胜敌。三二、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译: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计知之,而不能勉强造成之。三三、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译:使敌无法胜我,是属于防守的事;战胜敌人,则是属于攻击的事。三四、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译:防

8、守作战,每易感兵力不足用;攻击作战,反常觉兵力有余裕。三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译:善于防守者,能如遁藏于九地的深渊;善于攻击者,又能像天兵下降。三六、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译:诚如是,则防守时,必可确保无虞,攻击时定可大获全胜。三七、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译:就好像举起秋毫,不能算有力量;看到日月,不能算是明眼;听到雷响, 不能算是聪耳。三八、古之所谓是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译:古时所谓善于作战的人,都是胜敌于无形,亦可说是胜的非常容易。三九、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译:故善于作战者之获得胜利,既无智之名,亦无勇之功。 四十、故其战

9、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译:善战者的战胜敌人,所以完美无缺者,因为他既能妥为部署自己,又能捕 捉敌机,已操必胜之算故也。四一、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译:所以战胜者,都是先造成必胜的条件,才同敌人开战,只有失败者,才抱 着侥幸的心理,先同敌人开战,而徒求力战幸胜。四二、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译:善战的将帅,修明军政,确保法制,才能决定胜败之胜。四三、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译:兵法上说:第一是判断,第二是部署,第三是人力物力的数量 第四是比较计算第五是战胜敌人四四、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

10、之谿 者,形也。译:战争之胜利者,通常集中一切有形无形的优势军力于决战地点,若以镒称仅供个人参考铢,等于四、五百倍之悬殊,败者则恰好相反;又好像决八千公尺高谿积 水的冲击力量,敌人当然无法抗拒这种形势了。四五、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译:孙子说:管理众多的部队,如同管理少数的一样,这是属于编组的问题。 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号令的问题。四六、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译:以兵加于敌,能如以石击卵者,是以我之实,及敌之虚也。四七、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译:作战的时候,都是用正兵当敌,出奇兵取胜。四八、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11、。译:所以善于出奇兵的人,就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四九、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译:既终而复始,像日月的循环,既死而复生,像四时的往来。五十、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译:水从险陡的地势流下,激流飞快,以至能冲漂石块,是形势所造成。五一、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译:凶猛的鹰鸷,高飞急降,能毁折其他小鸟的翅翼,是一鼓作气的力量。五二、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机发。译:所以善于作战者,其气势险如张弩,敌人不能抵挡,其节奏短如机发,敌 人无法避免。五三、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译:旌旗纷纷,人马纭纭,臺混乱的战斗中作战,要使军队不可混乱。

12、五四、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译:战车转动,步骑奔驰,在浑沌不清的情形下作战,要使我军不为敌所乘。五五、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译:数是军队的编组,为治乱之源;势是破敌的艺术,为勇怯之本;形 是阵地的部署,为强弱之分歧点。五六、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实待之。 译:故善于欺骗敌人者,能立于主动的地位,使敌追随我军的创意,示以乱怯若之形,俾敌中我利诱,然后以治勇强的实力而等待之。五七、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势。译:善战的将领,能从战争的态势上,寻求胜利,不从官兵身上苛求责任。所 以将帅要能择任干部的长处,造成战争有利的态势。五八、

13、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译:木石的性格,放在安静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危险倾斜的地方,就滚 动,正方形则停止,圆斜形则行动。五九、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译:所谓善战敌人的态势,就像转动圆形大石,从千丈高山上滚下来,其势之 凶猛可知矣。仅供个人参考六十、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译:所以善于指挥作战者,能主动制敌,而不受制于敌人。六一、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译:要使敌人自己肯来,必用利益去引诱他,要使敌人不敢来,必设法妨害他, 叫他不敢来。六二、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译:敌欲休息,则设法使他疲劳;敌欲温饱,则设法使他

14、饥饿;敌欲安闲,则 设法使他劳动。六三、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译:向敌人不注意的地方进军,攻击敌人不曾意料的方面。六四、攻其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译:攻击之所以能夺取目标,获得胜利,乃因我攻击敌防守薄弱或未设防之处。六五、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译:防守而一定能固守者,乃因我阵地险要,配备严密,使敌人不易攻击或不 敢来攻。六六、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译:善于进攻的人,敌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敌不知如何进攻。六七、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译:微妙到使敌人不见我军行动,神化到叫敌人听不出任何声息,为此则敌人的生命,我可掌握之

15、。六八、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译:进攻而使敌人无法抵御者,是因为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六九、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译:后退而使敌无法追赶者,是因我行动迅速,敌人来不及察觉。七十、乖其所之也。译:设疑异以欺骗敌人之意。七一、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译:我们不想作战时,虽画地而守,敌人也不来攻,是因为别的方面,我们已 经牵制着他的原因。七二、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译:虚张声势,使敌多所防备,而我却自匿其形,使敌难测我之虚实,则我的 兵力就能够集中,敌军却因备多而分离。七三、能以众击寡,则我之所与战者,约矣。译:能以优势的兵力,攻击少数的敌人,则与我所交战者,就弱小易制。七四、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译:兵力不足,是被动时去防备敌人所造成的,兵力忧裕,是主动时 能使敌人备己所造成的。七五、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译:如果能判断出将再什么地方与时日作战,则可远涉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