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93332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调查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展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立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根底,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展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通常在一样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假设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展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一、水文地质测

2、绘的主要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以下问题:1测区地下水的根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2测区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容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容:1基岩地质调查;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4地表水体的调查;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

3、究工作。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 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报告或图幅说明书;各种地下水点和地表水体的调查资料。 水文地质图与地质图比拟,有以下不同: 1容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容: 各种地质界限; 地貌单元界限;地下水点; 岩石的富水性; 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流场特点;水化学特征等。成果图既可是一综合性的水文地质图,也可以由一系列地下水单项要素图件组成。 2鉴于水文地质图容的复杂性,水文地质图不单纯是在野外实地测绘时一次性填绘出来的,而是在野外对各种地质、地貌、地下水露头及其它有关现象的观察测量资料所填绘的草图根底上

4、,加上*些室外试实验、分析和动态观测资料,通过室整理研究后编制出来的。 在野外进展水文地质测绘主要需掌握对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点进展观测、描述和测量的根本方法。2 水文地质测绘的根本工作方法一、准备时期1. 收集与熟悉测绘区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2. 确定各项工作量,对测绘点,测绘路线作出合理安排;3. 对航、卫片进展解释;4. 现场踏勘,建立地层层序,确定标志层;5. 按照规编制各项技术要求,工作规程和成果标准,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二、野外时期1. 实测剖面:首先是查明层序、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确定标志层;其次是研究岩石中的空隙等水文地质特征。布置原则:剖面应选在有代表性的地

5、段上,沿地层倾向布置。2. 布置观测点:每个测点要求观测仔细、描述认真、测量准确、记录全面、绘图清晰和采样完整。通常观测点有三类:1地质点;2地貌点;3水文地质点或简称为水点。1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地质点:布置在地层界面、断裂带、褶皱变化剧烈部位、裂隙、岩溶发育部位等; 地貌点: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各种地貌分界限等; 水文地质点:布置在泉、井、钻孔、地表水体、地表水渗漏地段等重要的水文地质点上。2观测线的布置原则:要用最短的路线观测到最多的容。 在基岩区:小比例尺时,垂直于地层含水层、断层等的走向布置观测线穿越法,大比例尺时,也常沿层追索追索法; 在松散层分布区:则垂直于河流

6、走向或垂直于地貌分界限方向; 在山前倾斜平原:沿地表倾斜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线还要注意三点:a.从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区向排水区布置;b.能见到更多的水点,井、泉、钻孔、地表水体等;c.应有较多的地质露头。3进展必要的轻型勘探和抽水 为取得被淹没的断层确实切位置,裂隙或岩溶的发育地段,常布置一些坑、槽、浅钻或物探工作。又如为取得含水层的富水性、水文地质参数等资料,常布置一些水井的简易抽水试验。再如为取得松散层的厚度也可布置一些物探工作。4作好野外时期的汇总工作 野外测绘时期,每天都要对当日的记录和图件认真地检查,清抄编录,清绘图件,整理样品,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并对第二天的工作作出安排。三、室时期

7、 室时期是完成编写测绘成果的阶段,是整理、分析所得资料,编写出高质量报告的关键时期。主要工作有:1. 仔细核实、检查野外获得全部原始资料,一旦发现问题需返回现场作补充工作;2. 进展实验室工作,完成水、土、岩样分析,实验和鉴定工作;3. 确定图件报告的编制原则;4. 正式编制图件和编写文字报告;5. 按规定评审报告,并按评审意见进展修改与补充;6. 按要求将资料存档。3 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测绘通常在一样比例尺的地质图上进展。在无地质图的地区,则需进展综合性的地质水文地质测绘。由于地下水是形成、运动于各种地质体之中,赋存于地下岩石的空隙之中,质与量的变化都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与当地的地层和构造条件

8、密切相关,因此,只有掌握了地质条件,才能准确地认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调查是整个水文地质测绘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容,地质图是编制水文地质图的根底。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调查的容:1观察、描述地层、岩性、构造;2填绘出各种地质分界限;3分析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讨论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研究地层、岩性、构造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容。一、岩石性质的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岩性的目的 1岩石是贮存地下水的介质。因此,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地下水类型的根底,一定类型的岩石就赋存一定类型的地下水空隙类型,详见表2l。 2岩石的产出条件直接决定着含水层的类型埋藏条件。块状产出的岩浆岩,地下水多呈脉带状分布;层状产出的岩石,

9、通常有层状含水层分布,才能构成承压水盆地或斜地;结晶的岩石,常有风化裂隙水分布。 3岩性常常决定着岩石的富水性或含水性。岩石的含水性是指岩石中地下水富水程度,一般以水井在单位降深下的出水量表示单位涌水量q:L/sm。岩石的含水性能主要取决于岩石中空隙的发育程度,而这些条件又和岩石类型有关。一般可溶岩类岩石的含水性为最好,各种泥质岩石为最差。 4岩石的矿物类型和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的化学类型。 5岩石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环境地质作用。如在黄土地区易出现湿陷和坍塌,在软性土层地区易出现地面沉降,在岩溶区易出现地面塌陷等。2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容

10、 在松散岩石中,对地下水赋存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的孔隙性。因此,要着重观测研究岩石组成的颗粒大小、排列及级配,其次是岩石的构造与构造,再次是岩石的矿物与化学成分。 在非可溶性的坚硬岩石中,对地下水赋存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的裂隙发育状况。因此,要着重研究裂隙的分布状态、开程度、充填情况及裂隙发育强度等。这些特征主要决定于其成因类型,尤其是构造裂隙的力学属性。此外,对玄武岩、火山岩等喷出岩还应注意它们有完成岩孔洞存在。 在可溶岩中,对地下水赋存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的岩溶发育强度。因此,要着重研究岩石的化学、矿物成分及岩石的构造和构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二、地层的调查研究 地层是构成地质图

11、和水文地质图的最根本的要素。在地质测量时,地层是最根本的填图单位。有了地层时代的概念,便有了三维空间地质构造的概念。在正常的地层层序中,我们只要知道其中的*个层位,便可知道该层上、下的地层。 地层又是识别地质构造的根底,但凡确定较大型的构造形迹,都必须有地层方面的依据。图23所示,是3个钻孔中所遇岩性不同,而地层时代却一样因沉积环境所致,如不了解这一点,则很可能认为3个钻孔之间有断层存在;图24则说明,虽属同时代的岩溶,但因构造运动影响,其高程却相差悬殊。 层状含水层,总是和*个时代的地层层位相吻合。因此,搞清了地层的时代和层序,也就搞清了含水层的时代和埋藏、分布条件。 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研究

12、地层的任务是: 1如测区已有可以利用的标准地层剖面,在进展水文地质测绘时,应首先到现场校核和充实该标准剖面。 2如测区没有已建立的标准地层剖面,则进展水文地质测绘时的首项任务就是测制调查区的标准剖面。这时,亦常需进展综合性地质一水文地质测绘。 3在测制或校核好标准地层剖面的根底上,确定水文地质测绘时所采用的地层填图单位,即确定出必须填绘出的地层界限。 4野外测绘时,按地质测量要求,实地填绘出所确定地层的界限,并对其作描述。 5据测区地层的层序、时代、岩性及岩相变化特征,以及化石种类等,分析区的古地理环境和其地质开展史,以判断区地下水形成等水文地质条件。三、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

13、埋藏、分布、运移和富集有较大的影响构造控水。 在基岩地区,构造裂隙是最主要的贮水空间其次还有风化裂隙、成岩裂隙和溶蚀孔洞。在一般情况下,构造裂隙的力学性质决定着裂隙的含水性,而不同力学性质的裂隙又是有规律地分布在*种构造体系和构造形迹的特定部位。因此,研究构造条件,就可帮助我们寻找基岩地下水的赋存部位和富水规律。构造条件决定着基岩地下水贮存的环境:1一些隔水岩层或断层,可起到拦阻和富集地下水的作用;2向斜构造也常有利于聚集地下水;3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和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富集规律构造控水。1基岩地区研究构造的任务: 1查明区主要的构造及各种构造形迹的

14、分布围、空间展布形式及构造线方向;确定有利于地下水贮存的构造部位。 2深入分析各种构造形态及其组合形式对地下水贮存、补给、运移和富集的影响。 3观察研究各类岩石裂隙的成因类型、发育强度,特别是确定应力裂隙的发育部位及其与岩石含水性的关系。2在松散沉积物分布区研究构造的任务 1山区和平原区的接触关系。一些山区和平原之间的年轻断裂构造,常常控制着山区裂隙水和岩溶水对平原区孔隙水的补给条件,应予以充分注意。 2沉积盆地基底中的最新断裂构造和构造隆起。它们对上覆年轻沉积物的分布围、厚度、岩相特征及现代环境地质作用等起控制作用,而这些因素又极大程度上控制着含水层或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条件。3地壳的升降运动对河谷地质构造、岩溶作用的控制作用与影响。四、地质调查的要求1从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形成条件着眼,对区各类松散层,基岩的岩性、构造、层序组合进展研究的根底上:1对岩石中空隙的数量、特征和形成条件进展调查研究。2对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及稳定性进展调查研究。3对松散岩层的成因、分布特征、空隙大小和数量进展调查研究。4对基岩的风化裂隙带和构造裂隙的形成规律进展研究,掌握其集中分布带的展布规律。5对可溶岩中岩溶的发育规律进展调查研究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垂向上的发育深度。2对区的地质构造进展调查研究在基岩区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布规律、富水地段往往起控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