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875348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_详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等级:乙级报告编写: (工 程 师)工程负责: (注册岩土工程师)审 核: (注册岩土工程师)审 定: (注册岩土工程师)总 工: (注册岩土工程师)法人代表: XX公司二一七年九月 目 录1、 前言11.1 工程概况1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11.3 勘察执行标准21.4 勘察工作布置、实施及质量评述21.4.1勘察工作布置21.4.2勘察工作实施31.4.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4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2.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42.2 区域气象条件42.3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52.4 场地地层及岩土结构特征52.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土腐蚀

2、性评价72.5.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2.5.2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评价72.6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82.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2.6.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92.6.3地基土抗震液化特性评价92.7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92.8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122.9 特殊性土评价122.10 不良地质作用1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123.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123.2 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134、 基础方案建议134.1 基础形式建议134.2 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论证145、 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156、 结论与建议156.1 结论156.2

3、 建议15附图表:序号附图表名称图表号或页数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012工程地质剖面图2-012-033钻孔柱状图3-013-024岩土水检测报告1份 建设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言1.1 工程概况受业XX公司承担 建设项目的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项目场地位于 。拟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拟建一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层高4F,框架结构,其情况见表1.1-1。主要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表1.1-1建筑物名称层数结构类型预估0.00预计基础埋深预计基础形式预计基础荷载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拟建教学楼4F框架结构266.00/条形基础/敏感据岩土工程

4、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年版)第3.1.23.1.4条的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根据业主要求及相邻场地已有经验,以及勘察技术及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情况,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1、查明拟建物范围内场地岩土类型、分布及其工程特性,对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2、查明场区是否分布有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情况,

5、测定地下水位,分析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评价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基土类型等。5、从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对拟建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并提供相应设计计算参数。6、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1.3 勘察执行标准1、勘察合同及勘察技术要求。2、国家或行业、地方现行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_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_年局部修订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

6、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房屋建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_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_年版);XX省汶川地震灾XXXX县、乡镇、地震动参数一览表川震防发 2009117号文件附件。3、业主方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图布置图。1.4 勘察工作布置、

7、实施及质量评述1.4.1勘察工作布置1、 勘探点平面布置:本次勘察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业主勘察技术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及场地地基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拟建工程勘探点主要沿拟建建筑物周边轴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间距14.0m左右,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勘探点深度:根据搜集的周边建筑经验,考虑到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结合场地地层条件,本次勘探点深度:控制性钻孔进入中风化泥岩5.07.0m,一般性钻孔进入中风化泥岩3.05.0m。1.4.2勘察工作实施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本次勘察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年版)第8.0.5条进行,在

8、已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及。采用线路穿梭法和追踪法进行面状控制和地质现象的追踪,测绘范围为场地用地红线外延50m,以查明场地范围内及四周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进一步收集场地内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水文等资料。2、勘探点测放:本次勘察,采用全站仪及钢尺进行放孔和孔口高程测量,地下水位观测等。其中,高程系统采用假设高程系统,各钻孔位置及高程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3、钻探:采用1台XY1A型工程钻机对岩土层进行回旋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在50%100%),直观揭露地层,查明地基岩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其亚层的分布埋藏

9、界线。4、 标准贯入试验:对素填土进行标准贯入测试,用以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分析评价其工程力学性质。5、室内土工试验:取粉质粘土、粉砂进行常规分析试验,取泥岩进行岩石试验,根据实验指标与野外鉴别相互印证,以便对土层进行准确定名及力学分层,并为确定其地基承载力提供依据;取粉质粘土共2件做土的腐蚀性试验,为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提供依据;取水样2件做水质分析试验,为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提供依据。室内土工试验由成都清华岩土工程XX公司完成。6、水位观测:在每个钻孔内进行地下水水位的观察与测量,以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及变化幅度。7、完XX公司于20_年 日进场,于20_年 日结束野外工作

10、,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见下表1.4-1。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1.4-1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测放钻孔个96土腐蚀性试验样件22施工完成钻孔个97水质简分析样件23钻探总进尺m1718岩石试验样组64标准贯入试验次189水位观测次95土常规试验样件15101.4.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合理,间距、深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年版)要求。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手段,其方法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勘察所获资料真实、可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勘察报告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2、场地工程地

11、质条件2.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该工程场地位于 ,交通较便利。地貌单元属于属川中浅丘区,地形相对平坦,测得钻孔标高为265.75265.88m,相对高差为0.13m。2.2 区域气象条XX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节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日光少、风速小、云量大、温差大、降雨量较多、气温日变化小,介于盆地西部春夏常旱区与东部伏旱区之间。据 XX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2.8。受大气环流的控制,降雨分配季节不均,降雨高峰集中在六、七、八月这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降雨量的61.1%,其中以七月份最高,月降雨量一般在176 mm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962.

12、9mm,相对湿度77.5%,枯水期13月份。地区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11.60m/s,最大风速25.3m/s,极大风速为27.8m/s,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2Pa,最大风压力为253Pa。2.3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的西山向斜北翼(见图2.3-1)。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场地新构造运动微弱,无大的构造断裂存在及地质构造活动迹象,区域稳定性好。 图2.3-1 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弱,地层产状平缓近水平,褶皱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微弱。区域稳定性良好,场地岩体内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为地质构造简单的

13、场地。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有记载的最大震级为3.5级,地震活动性弱。邻近地区1973-1974年宣汉XX县XX县一带有震级2.74.3级地震发生;1846年阆中发生地震,震级达5.5级,汶川“5.12”8.0级地震, XX市震感较强烈,但未造成大的震害。综上,工作区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壳稳定区。2.4 场地地层及岩土结构特征经勘探,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及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地层(J2s)。现将场地岩土分布及结构特征分述如下:杂填土(Q4ml):色杂,松散,干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及少量卵石、岩块、粉质粘土等组成,局部含植物根茎,具大孔隙,回填时间约5年以上。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表层,层厚1.20_.30m,平均值1.7m。素填土(Q4ml):灰黄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一定量碎石,碎石含量随深度增加有所减少,回填年限大于5年。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层厚1.0-1.5m,平均值1.2m。粉质粘土(可塑)(Q4dl+pl):灰黄、褐黄色,稍湿湿,以可塑状为主,成份由粘粒矿物为主、次为粉粒矿物组成,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在场地内呈层状分布,层厚3.509.20m,平均值6.3m。粉质粘土(软塑)(Q4dl+pl):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