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81410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李战虎年级学科九语备课时间使用人汤春叶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课题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习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4、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重点字词,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难点: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掌握的较好,测试的时候只有几个别同学有点问题,需下来后进行再次的进行过关。2、 对于内容的理解有待加强,需通过做试题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要侧重于论证方法的做用,舍生取义的事例及诗句。舍生取义的

2、现实意义。中考语段训练。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她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二、 作者及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

3、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三、 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1)不为苟得也(w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i w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2、读准节奏3、师范读课文4、生自由朗读5、齐读课文四、翻译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

4、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通假字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激4与:“欤”,吗5乡:“向”,从前一词多义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2 而 修饰: 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 顺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转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并列:舍生而取义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则 (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然则何时而乐耶 如果:入则无法家

5、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就: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为wi( 动词、做):故不为苟得也wi(介词,为了):为宫室之美,乡为身死而不受 5由是 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6、苟 如果:苟富贵,无相忘。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 故不为苟得也7、故(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君子有不战,战不胜矣 故虽有名马8、之主谓之间,无实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此之谓失其本心代词:人皆有之;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得之则生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五、 整体感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2、 本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六、研读课文1、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论点的?有什么好处?2、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教师点拨】:2、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3、道理论证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道理论证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7、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道理论证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七、拓展

8、延伸1、你是否同意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请结合历史事例谈谈。 【教师点拨】:同意,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廉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如: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义;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 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教师点拨】: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3、学习了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

9、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例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例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例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

10、,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例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八、 布置作业 练习册从朱自清、文天祥的事例导入让学生来介绍(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自译结束后,小组交流,然后竖排每人一句。虚词部分能顺出来即可,不需要非得翻译出来。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