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73956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9课植物与能量word说课稿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植物与能量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通过第8课,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定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植物。本课围绕着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儿来、怎样来的、以及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来设计教学步骤。步骤一、通过观察熟悉的植物,启发学生对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进行假设,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事实提出假设的能力。步骤二、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来。步骤三、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资料认识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

2、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大胆提出能量在植物体内贮藏形式的假设。2、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3、理解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4、归纳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燃烧试验,帮助同学们对能量在植物体内贮藏形式的假设。2、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3、观看课件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二、说教法 科学课的核心理念是:观察与实验。

3、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首先共同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引入淀粉燃烧实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能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就能认识科学的真面目。因此,我还采用了假设法、观察法、归纳法。 同时,本节课是植物能量的转换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而且学生平时接触得也很少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因此,我制作了有关的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能量转换过程和光合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课前导入,提出假设激发兴趣。 通过导入介绍,让学生提出假设,植物

4、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又贮藏在哪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思考计入下一步的学习。 二课件设计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我利用课件很形象地展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在平时的生活中,氧气、二氧化碳、淀粉、养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抽象的概念。这个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地显示出来,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利用课件认识能量转化 光合作用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光、叶绿体、水、二氧化碳,如何发生反应,转化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如何将这个植物内部的反应再现在学生面前呢?我利用了一组图画展示了叶绿体在光的作用

5、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让学生在简单化,直观化的展示下,又一次认识了能量的转化。同时再次验证了上节课,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这个理论。这样,不仅为下一步的讨论“假如自然界中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供了理论知识,也为汇总知识要点打下了基础。 四、爱护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和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认识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任何动物都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氧气生存。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其次,绿色植物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让学生体会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四、课后反思

6、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能把抽象的能量转化过程形象地呈现于学生,因为在课件中有了直观形象的环节,更能使学生感受得到能量转化的过程和不同环境下,能量转换的差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光 合 作 用阳光绿色植物氧气 淀粉二氧化碳水附送:2022秋冀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word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流

7、程这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理解和认识。还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一说学情1、四年级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究让小球动起来的活动过程,体会到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所以经历设想让运动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虽然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的时间,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二、说教材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是本册书的核心单元,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

8、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本课在认识了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之后,继续研究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另一角度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小车、风车、乒乓球停下来的方法。(2)使学生经历通过实验证明使这三种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是否正确的探究过程。(3)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4)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难点: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四)、教具准备小车、风车、砂纸、乒乓球、光滑的纸、磁铁、钩码、大记录单毛巾、笔、米、书、橡皮等。三、说教学流程(一)导课教

9、师:上节课我们发现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老师现在有一个正在运动的乒乓球(出示乒乓球,并在桌面上滚动),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停下来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二)新课教学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师:大家翻开书P40,观察这几幅图,你能用几种方法让运动的小球、风车、玩具车停下来?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下面小组讨论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物体停下来,并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东西,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东西。)内容方案实验用的力让运动的小球动起来123123123让转动的风车停下来123123123让前进中的玩具车停下来123123123汇报交流:

10、汇报自己小组的方法。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归纳总结:这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其中在乒乓球上加上橡皮泥、用毛巾挡住乒乓球这种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活动2:感受摩擦力教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你能够找到它们吗?谁来举个例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下面,利用手头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小组设计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把结果记录到记录本上。在组内把实

11、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拓展活动:摩擦的利与弊教师:阅读书本P42,大家说说这些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有利还是有弊? 学生回答。(有用的摩擦力我们应该加大,有弊的摩擦力我们要尽量减少) 教师:那么,通过感受摩擦力的活动,大家想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思考并回答。活动: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同学设计实验。提示:(1)你打算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2)研究一个因素时,别的条件应不应该同时改变,为什么?(3)实验中还要注意些什么?2分组实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因素来研究,并做好记录。3小组汇报整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

12、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4作业:问题1:爷爷年老体弱行走不便,而房间的地板又很光滑,怎样才能防止爷爷走路摔倒?问题2:回家观察自行车,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设计多种增大或减少摩擦的方案。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一、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二、感受摩擦力擦力1、方法 1、摩擦力2、原因:阻力 2、应用附加表:内容方案实验用的力让运动的小球动起来123123123让转动的风车停下来123123123让前进中的自行车停下来123123123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