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47321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落幕,精彩的盛会过后,留给我们的是人类对于城市发展的不懈探索,以及将以吉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文化资源。各国带来的最佳创意和最能代表其社会发展的成就为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提供了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希望由此产生的灵感火花能够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我国的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历程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其发展速度超乎想象。迈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已经超过40%,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程度甚至高达70%以上,以赶超西方发达

2、国家城市发展水平的速度前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同时潜伏着风险并日益显现。土地无序开发,耕地过度占用,地域文化丧失,房价居高不下,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加剧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恶性循环,我们同样未能幸免。在享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带给人类的现代文明丰硕成果的同时,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演变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障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问题。(二)城市化的代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

3、更好。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如果盲目跟风,不讲科学,难免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为我们高呼警钟的是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城市病”。以在全国各地风行一时的创建园林城市为例,就出现了“古树移植”、“广场过大”、“吃水草坪”、“千城一面”等病症。1、千城一面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造城运动”,一些城市在规划设计上单纯抄袭其他城市的规划思路,而不考虑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有特色、有味道、有文化的新城难得一见。“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说明城市在急功近利的建设中丧失了个性。2、“城市粥”现象。“城市粥”现象是城

4、市病的直接反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就能造成许多路段积水,近千辆机动车被堵在路上,这样“壮观”的大堵车场面正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上演。而诸如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顽疾很大程度上也是城市盲目扩张的副产品。3、旧城改造。对于本土千年的文化风物究竟是开发还是保护,历来就颇具争议。众所周知,GDP指标已成为政府政绩考核的关键导向,而土地出让收入牢牢把握着地方财政的命脉,在此背景下,保护旧城文化既似奢望,更似空谈了。看似灰头土脸的旧城,在文物保护者眼里是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宝地;在部分地方官员和开发商眼里,却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美味,纵然冒着割断历史的风险,也禁不住诱惑要来分享。4、建筑短命楼龄20年的

5、北京凯莱酒店和青岛大酒店、18年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16年的青岛铁道大厦、15年的沈阳夏宫、13年却从未真正使用过的兰州中立桥、13年的浙大原湖滨校区3号楼和南昌五湖大酒店、11年的上海“亚洲第一弯”、10年的湖北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5年的重庆永川市会展中心、4年的武汉外滩花园小区在大拆大建的声声爆破中消失。缺乏远见的规划建设和利益驱动导致的巨大的资源浪费让人触目惊心。城市即人,“城市病”的根源是错误观念,破解“城市病”的关键还是在人。尽管欲望和野心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驱动力,但是决不能以损害长期利益为代价。二、亲历城市最佳实践区千城一面、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与建筑短命往往都是表象,我们

6、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城市病与经济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依存性。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提供了一个借鉴空间,它所展示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生活实践汇聚了先进理念、发展经验和实践成果,其中许多理念和经验是国外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付出深重代价之后得出的,它们能让我们少走弯路。这里展示的案例分为4个区域,即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以及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反映了4种价值取向,即尊重市民、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和尊重科技。这些案例通过各种方案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实现了对宜居城市的追求,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新理念。(一)伦敦案例馆伦敦案例馆还有个名称叫做“零碳馆”,顾名思义,这是一栋零二氧化

7、碳排放的建筑,其原型是贝丁顿社区。贝丁顿社区位于英国伦敦近郊,是世界首个零碳社区。这个对抗气候变化的有机循环系统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联动,以及废料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空间内通风、制热、制冷和除温等队伍人居舒适性的各项指标。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是这里绿色能源采集设备,它能收集电能供给建筑的日常照明及电器使用,收集热能转化为建筑制冷的动力;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非饮用水,太阳能热水板收集家庭用热水;剩饭剩菜经过设备处理直接发酵产生沼气后,转化成热能和电能供厨房使用;屋顶的风帽将新鲜空气不断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人体散发的及烹饪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热量回收以备再利用;屋顶的绿植将风帽回收的二氧化碳

8、转化为氧气,整个循环过程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空酒瓶装饰的天花板、旧轮胎做的桌子、废水管做的椅子、可以吃掉的餐具和冰冻的酒杯组成的零碳餐厅,令人不禁赞叹设计师变废为宝的精彩创意和绿色理念。(二)汉堡案例馆“汉堡之家”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认证的“被动房”,其原型是欧洲最大的城区重建项目之一“港口城”项目,这一项目开始于10年前,还需要10年才能竣工。通过重新设计改造,这一老城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由大量的生态型建筑组成的大型商住社区即将拔地而起。“被动房”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而是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的巧妙运用,将大自然的能量持续地供应到建筑中来。采暖、制冷、通风和除湿的效果是通过地

9、热泵获得的,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能够阻挡噪音,并且在不同季节有效隔绝冷暖空气,再加上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了无需暖气和空调设备就能保持四季恒温25左右的理想效果。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能源消耗量。“被动房”的外部能源消耗量相当于普通建筑的1/10,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其神奇之处。德国汉堡这座古老的城市经过一系列科学的规划设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科技创新、宜商宜居的水岸大都市,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卓越成就值得我们借鉴。三、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启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设立初衷就是给中国城市发展以借鉴,这里展示的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所传达出的理念更让城市设计者受益匪浅

10、。例如,鼓励采用“适用技术”代替需要高投入的高科技手段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推进并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与水准等。(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159年来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引起了全球共鸣,是因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念符合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共同心愿。城市建设关乎人的生存、国家的发展乃至全球的未来,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弘扬城市传统文化,挖掘城市文明内涵,使城市自身特点与历史文脉相融合,成为使人们拥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空间,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1、历史遗迹保护。进入利物浦案例馆、西安案例馆、澳门案例馆等展馆,一段段城市记忆让人们体会到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沉淀与积累的过程。

11、城市文脉是历史的记忆,植根于城市文脉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摆脱“千篇一律”的必要途径。要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认知度,就必须深入分析地方文脉的精神内涵。例如,北京的大栅栏、天津的五大道、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古典园林我们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让城市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结合,都是世博会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2、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人说,地球是人类向子孙后代借来的,我们肩负着让它持续运转下去的重任。温哥华案例馆、马德里案例馆、罗阿案例馆等展馆向我们立体地展示了可持续的城市化这一理念,而组成最佳实践区的众多展馆都是在原来的废弃工业厂房基础上,结合上海的气候

12、特点改建而成的,这本身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世博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的主旋律,贯彻“和谐、发展、品质”的科学发展观是大势所趋,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民的安居乐业、经济的健康繁荣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加大力度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不断提升现代文明,树立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百年大计。以“政府主导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高度认可”为目标,以成功的新城发展案例为模板,积极探索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以及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技术方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最佳实践区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各国建设宜居城市的最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值得注意的是

13、,各个展馆的先进技术和独特设计都是结合上海当地的气候特点加以完善而展示出来的,这些具有强烈实验性特点的技术要避免直接照搬到实践。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还不具备能够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开发理念及管理水平,在低碳、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还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在当前新城建设中,不可片面地推崇“拿来主义”,而要科学、谨慎地评估案例的经验和推广价值,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方案。(二)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总规划师阿尔伯特斯皮尔曾说:“建设可持续的美好城市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城市的政策与定位犹如一面旗帜指引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规划

14、更美好的城市蓝图,创造更动人的环境面貌,实现更理想的人居生活,一切都围绕着“人”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出于对人性关怀的思考,就应该从人的感受出发来设计城市,通过更感性、更立体的塑造,让城市的形象更鲜活、更丰满、更有识别性,让地方文化和城市精神得以延续。新城建设不仅需要新技术,还需要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世博经验给了新城设计者和建设者以启示,与前些年的盲目扩张相比,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对驱动型的内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1、上海嘉定新城。嘉定新城被列为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区,以“回归自然”为主要路线图,建立“千米一湖、百米一林、河湖相串、荷香满城”的景观生态系统。建筑网络延续了其“江南

15、历史文化名城”的美雀,将现代建筑与文化古韵相结合。在规划上提出了“增肥、瘦身、加密、连接”的新理念。为了避免重蹈某些城市“空城化”的覆辙,嘉定新城提出了“农民就地安置,产业就地提升,发展就地预留,基础设施就地完善”的“产城融合”的设计方案,因地制宜,把新城建设成为宜居之城。2、中新天津生态城。“十一五”期间,天津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格调,体现了其作为文化古城和国际都市的绰约风姿。有了明确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未来五年,我们更有理由期待风格更彰显、环境更优美、绿化更立体、城市更宜居的天津。提到天津,就不能不提到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聚合国际先进技术,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推动产业升级、造就宜居社区。在天津滨海新区,一座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正在崛起。( 1)“风光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