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820189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免疫调节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能力目的:()可以概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体现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三、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四、教学措施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免疫调节可以杀灭病原体,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同样,对人体内环境

2、的稳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还记得免疫的概念吗?(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辨认“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功能是什么? 防卫功能 监控和清除功能根据免疫系统的不同构成部分与病原体发生作用的一般顺序,我们又将免疫系统划分为三道防线。请同窗们翻到必修的第36页,给人们1mn时间预习三道防线的内容。思考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病原体?【板书】 第4节免疫调节(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打扫异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没有被第一道防线消灭的病原体继续袭击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

3、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 。【提问】这两道防线有何特点呢?这两道防线的重要功能是杀灭侵入人体的大多数病菌。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均有防御作用,因此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承办】多数状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避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由于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作用效果也很弱,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要第三道防线起作用了。提问: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呢?(板书: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ppt显示其构成和分类)。3.第三道防线 【过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和克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4、起作用,因而又称为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付这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抗原,而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被称为抗体。抗原、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呢?一方面来学习一下抗原。(板书:抗原,ppt显示抗原的概念,并解说)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映的物质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映的抗原。【过渡】抗原与抗体有何联系了?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板书:抗体,ppt显示抗体的概念,并解说其特点)抗体是一种球蛋白,抗体分泌出来后,到哪

5、儿起作用呢?抗体重要分布于血清中,还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母乳饲养的孩子,在哺乳期间不容易生病,就是由于婴儿直接在母乳中获得了抗体。【思考讨论】:细胞中与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过渡】根据抗原、抗体的特点,同窗们有无想过它们是如何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呢?同窗们阅读课本37页第三段并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特异性免疫分为哪几种?、分别是由什么细胞起重要作用?(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p显示特异性免疫的分类,根据图片解说)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重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而通过T细胞直

6、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过渡】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这些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如何杀灭抗原?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功能?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1.体液免疫过程(板书)【过渡】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有一种敌我辨认的阶段;然后就是的反映阶段;最后就是消灭敌人的阶段。(pp逐渐显示体液免疫过程,并逐渐进行解说) 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大部分先由吞噬细胞摄取和解决,将隐藏的抗原特性暴露出来,才干进一步的发生作用。(吞噬细胞就像学校的保安人员,先抓住混进学校的坏人,再找出证据,之后交给警察解决。)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

7、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少数抗因素抗原特性暴露在外部,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样,B细胞受刺激后就进入下一阶段。【引导】这一阶段实现了对抗原的解决、呈递和辨认过程。 第二阶段,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过渡】 这一阶段重要是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浆细胞合成抗体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第三阶段(pt显示第三阶段,学生观测、教师解说) 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克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避免感

8、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状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引导】第三阶段重要是发挥免疫效应。人们从这一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吗?记忆细胞仿佛没有发挥作用,人们思考一下,产生的记忆细胞的有何作用?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后好久仍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思考讨论】显示完整的体液免疫过程,并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2)当相似的

9、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哪一种细胞迅速分化增殖,并形成什么细胞?属于哪种细胞增殖方式?记忆细胞分化增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属于有丝分裂(3)吞噬细胞的作用?解决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4)记忆B细胞与浆细胞有什么区别?记忆B细胞: 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能分裂,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寿命短,不能分裂。 能产生抗体.细胞免疫的过程病毒会侵入机体细胞,有的致病菌寄生在宿主细胞体内,然而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那么,消灭这些病原体要通过什么途径呢?这就要靠细胞免疫呢。和体液免疫同样,细胞免疫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经吞噬细胞解决使抗原特性暴露出来后呈递给T细胞;第二阶段

10、是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第三阶段是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本,因而能被吞噬、消灭。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靶细胞产生效应的细胞浆细胞效应细胞产生效应的方式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释放抗原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是不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越好了?免疫系统尚有哪些功能呢?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结: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根据三道防线的特点将它们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11、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学习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异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第4节 免疫调节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特异性免疫1.抗原.抗体3.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七、教学设计反思免疫调节是一种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措施的解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某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某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较好地达到三维目的。但在本课中,由于活动较多,因此如何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快乐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因此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立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参与讨论,积极构建地整顿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增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局限性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学时)王艳江.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