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53050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友静认识厘米教学案例MicrosoftWord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 (2014年2015年第一学期) 认 识 厘 米 教学案例息烽县西山小学:刘友静执教:息烽县西山小学:刘友静一、教材简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对长度单位“厘米”形成直观和感观上的认识。二、教学思路 1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

2、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

3、,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3挖掘学生空间空白资源,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

4、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四、教学难点:建立学生初步认识“厘米”的表象,形成直观和感观上的认识五、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米尺、折尺、学生尺等。六、 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利用多媒体播放少儿动画片阿福的新衣,借助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充满兴趣中思考: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呢?通过小组交流,体会到师傅、徒弟量衣服的标准不一样,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做好?体会要用统一的长度

5、单位,引出直尺,然后让学生观察直尺:你发现什么问题?然后引出“厘米”进入教学。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文具盒、书、等物体和手的一拃长,与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

6、书课题:认识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二)新知引入。探究一:认识尺 窗体底端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探究二:认识厘米 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看老师的介绍。 (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

7、1厘米)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田字格一条边的长、钉书钉的宽、扣子的直径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

8、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匣米;如果从后面大的刻度数起,数到几减去前面起数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

9、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5、量一量:教师示范量蜡笔的长和线段的长,然后指导学生量。 6、画线段教师示范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然后学生练习画。(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4”)(三)复习巩固。(完成想想做做) 1、判断测量物体长的正确方法。教师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说明。 2、教师指导学生量两条不同样长的线段,让学生说说那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如果学生比较不出来,教师进行说明。(用长的减去短的就得出长多少了。) 3、量非整厘米数。(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

10、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画在黑板上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4、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宽和一拃长,填一填。(1)、手掌宽大约 ( )厘米 一拃长大约( )厘米(2)、量一量课桌有几拃?椅子呢?(指导学生量了回答。5、量一量,填一填。教师让学生自己量出书上第五题的长方形和三角形

11、的边长,然后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教师帮助完成)( )( )厘米( )厘米厘米 ( )厘米( )厘米6、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第六题的线段各有几厘米长?(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也肯定或否定,加以说明) 7、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并帮助完成)(1)、学生尝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7厘米。四、总结延伸。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