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224965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上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副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1、课件出示古诗墨梅,生齐读。交流与花相关的诗句。2、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本节课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德国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先后几次踏上德国?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初读课文,发现“奇”。1、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的是一种享受。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几次踏上德国?从哪里知道的?生:作者两次踏上德国,我是从“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和“今天,我又踏上了德国”这些句子看

2、出来的。2、季羡林先生是离开德国多少年之后写的这篇文章呢?生:四五十年。3、是啊,四五十年后应该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到底是德国的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德国人种花很特别,在他们的街道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很美,让作者难以忘怀。生: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耐人寻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花美,人也美。4、是啊,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看到熟悉的景,感受到不变的情,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是什么呢?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师:这两句话中有一对意思相近的词生:奇丽、奇特。师:两个词中都有一个“奇”

3、字,是什么意思呢?奇丽是什么意思?(奇特而美丽)奇特是什么意思?(奇怪而特别)生:和别的不一样,与众不同。5、漫步在德国的大街小巷,哪些地方让作者感到“奇”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1)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最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2)找出文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三、品读感悟,赏析“奇”。1、图文中品悟德国“多么奇丽的景色”交流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

4、不暇。)师:这里的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令你怦然心动。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让我动心。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花团锦簇”是形容花开得很多,都聚在一起;“姹紫嫣红”是说花的颜色很多。师:想象一下,有些什么颜色的花?生:红色、黄色、粉色、蓝色师:这么多颜色就叫生:姹紫嫣红。师:想象一下,有些什么花竞相开放了?生:凤仙、大理菊、郁金香、鸡冠花师:这么多花聚在一起,竞相开放,就叫生:花团锦簇。师:透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开满了窗台。生:那些花美极了,白的像雪,粉的似霞,红

5、的如火,黄的赛金,总之,是美不胜收。生:我仿佛看到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蜜蜂在花间嗡嗡劳作。生:师:这样的美景你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两幅画面)师:这样的美景你还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争奇斗艳(芳香四溢、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师:那就通过你的朗读让这样的美景重现我们眼前吧。(生声情并茂朗读)师:你的朗读让一幅繁花似锦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师:还有哪个词让你心动?生:应接不暇让我心动。师:“暇”字左边是“日”字旁,表示空闲的意思。应接不暇就是生:眼睛都看不过来。师:是啊,这里的花那么多,看了左边还想看生:右边。师:看了楼上还想看生:楼下。师:看了近处还想看生:远处。师

6、:这真让我们生:应接不暇。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去德国的街道领略这醉人的美景。(课件出示画面,师随音乐朗读)师:借用草原的句子来感慨:在这样的境界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美文加美景,你是不是想将它记在自己的脑海中呢?(可自由背诵,也可同桌合作背)师:会背了吗?谁来展示一下。我给你点提示,大街上,没有喧闹嘈杂的人来车往,只有窗台上一簇簇一朵朵盛开的鲜花,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一生展示背)师: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另一生展示背)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全班一起背诵)师: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是一道多么奇丽的风景。 2、比较中品悟

7、德国“多么奇特的民族”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A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师:这段话中你觉得奇在哪儿?德国人养花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生: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很奇。生:德国人养花的地点也和我们中国不一样,他们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生:德国人养了花,自己在家却只能看见花的脊梁。师:(“脊梁”这是个轻声词,跟我读“脊梁”师:这个词不仅不好读,还不好写呢!(师范写,强调“脊”的笔顺。)你知道你的脊梁在哪儿吗?(学生纷纷摸自己的后背)师:是啊,人的脊梁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坐直了,挺直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的是

8、什么呢?生:花的叶子。生:花的茎。师小结:看来,德国人养花的确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喜欢花的人才养花,而他们是生:家家户户都养花;师:我们是把花养在家里,他们是生: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师:我们在屋子里自己养的花一朵朵争奇斗艳,他们养的花花朵都生: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师:(3)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一起读出这种(惊奇)与众不同吧?(生朗读)四、体会情感,升华“奇”1、季羡林先生初到德国,看到这与在中国截然不同的养花方式,所以他也感到吃惊。他不禁问他的女房东生1“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9、“莞”是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另一读音?这个字还念“gun”,广东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东莞”。听到这里,有人微微一笑,这就是“莞尔一笑”。(略作停顿)不过,一般是形容女子的微微一笑,来,咱们女同学微笑着读读这个词。2、你从“莞尔一笑”和“正是这样”中体会出怎样的情感?(很平常,不足为奇。)师:是啊,这轻松自然的莞尔一笑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已经是德国人的一种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习惯。看来,这的确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3、漫步在德国的大街上,徜徉在花的怀抱,沐浴着花的芬芳,聆听着花的私语,季羡林先生感慨万千。(课件出示段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

10、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颇耐人寻味什么意思?这种境界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我为人人”又是指? (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3)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生交流后出示关联词填空题。 “(只有 )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 )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师:这不但指是养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4)重现生活、

11、展示积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呢? (如:清洁值日,分享好书等)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此时,你想到了哪些耳熟能详的名句俗语?如: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予人方便,自己方便”。(5)朗读升华。是啊,只有有了“我为人人”的实际行动,才会出现“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你一定会读得更加耐人寻味。(生齐读)4、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1)、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2)、“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3)、出示写话练习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_迎接我们的女主人依然_满街的窗子前依然_这境界依然_那就是_五、总结全文,内化“奇”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欣赏了德国大街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一起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一起体会了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品味德国人养花的独特之处!请大家再一次深情地读课题-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