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学习笔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01100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级会计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级会计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级会计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级会计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学习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会计学习笔记1、如果把三大期间成本看作固定成本,那么,边际贡献与毛利有什么区别?边际贡献率与 毛利率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一般来说,边际贡献与毛利有什么区别?边际贡献率与毛 利率有什么区别? 2014 中级财管 244 页2、边际贡献与毛利的区别: 毛利是财务会计体系里的一个概念 , 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体系里的一个概念 . 毛利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单位毛利 =单价 - 单位产品成本 ( 或单位制造成 本),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100 %或=单位毛利/单价*100 % ,边际贡献额=销售收入-变 动成本额,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2、% . 它们是相互交叉重叠的 , 销售成本在完全成本制度下 , 包括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 固定制 造费用 ), 而三大期间成本里 , 则有一部分变动管理成本与变动销售成本 它们有着不同 的成本划分与归类 , 也有着不同的目的使用 毛利着重于财务会计体系里的毛利率分析 , 边际贡献着重于管理会计体系里的量本利分析 毛利率与产销量无关 ,毛利 (额)与产销 量是有关的 , 边际贡献率与产销量无关 , 边际贡献与产销量是有关的 毛利率有成本毛利 率与销售毛利率 , 利润率有销售利润率与成本利润率 而安全边际率乘以边际贡献率等 于销售利润率 , 这里的销售利润率其实是销售净利率 毛利其实是与净利相对

3、的 3、 边际贡献与毛利的联系 :如果在变动成本制度下 (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 )或 者在产量成本制度下 ( 也叫超变动成本制度 , 意即产品成本里只有材料成本是真正的变 动成本 , 而人工制造费用都看作固定成本 ), 再把三大期间费费用也看作固定成本 , 那么 , 在这种情况下 , 边际贡献与毛利其实是一样的 它适用于商业企业 这样 , 量本利分析里 的利润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总额 - 固定成本总额 , 它的利润就与财务会计体系里的净利 润是一致的 而它的毛利与边际贡献也是一样的 它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 单位毛利 =单 价-单位产品成本 ,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单位变动

4、成本 , 如果单位产品成本 =单位变动成 本,那么,单位毛利 =单位边际贡献 毛利可看作是对三大期间成本的吸收与弥补 ,边际贡 献可看作是对固定成本的弥补 , 如果把三期间成本看作固定成本 , 产品成本看作变动成 本, 毛利也就与边际贡献一样了 这可以看作是理解的一种方法 , 也可以看作是记忆的一 种方法 , 由毛利来佐证边际贡献 , 由边际贡献来佐证毛利 , 相互印证 , 相互记忆 4、 2014财管 251 页:为什么综合边际贡献率=各产品所占比重 *相应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之和与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除以销售收入是一样的结果?其推论过程是这样的:则A产品销售收入为A,边际贡献为A B产品销售收入

5、为 B,边际贡献率为B ,C产品销售收入为 C, 边际贡献为C ,A+B+C=D,因为各产品边际贡献等于各产品销售收入乘以相应的边际贡献率,所以,则(A*A +B*B +C*C )/D=(A/D*A )+(B/D*B )+(C/D*C ),可见,刀各产品所 占比重 *相应的边际贡献率与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除以销销收入相等, 所以综合边际贡献率有两种算法 5、 联合单位产品的数量就等于最小比例产品的数量,例如A产品200件,B产品300件,C产品400件,那么它们的销量比为1:1.5:2,则联合单位产品的数量就等于200件6、多产品本量利分析的保本点分析之顺序法我刚开始是看不懂的, 不知道那个表格

6、的固定成本补偿额及累计损益怎么来的 : 其实 , 是假设第一产品的数量是计划数的边际贡献 , 也 就是说它们的边际贡献已经被决定了 , 它们的数量已设为前提 , 在这种前提下 , 如果边际 贡献减去固定成本大于或等于零 , 就说明保本点与其它产品无关 , 如果小于零 , 那么 , 则 看第二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是多少 再接着补偿 所以说,它们的数量与边际贡献都是一定 的,而保本点则是变动的 2014 财管 250页说得较清楚 :顺序法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各种 产品销售顺序 , 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 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 , 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7、该方法通常以事先掌握 的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销售收入计划数为前提 ,并按照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的高低来确定各种产品的销售顺序 . 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同 , 在确定补偿顺序时会导致两种 截然不同的结果 : 一种是乐观的排列 , 即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 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 , 先补偿 , 边际贡献率低的产品后出售 , 后补偿 ; 另一种是悲观的 排列,即假定各种产品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列相反. 此外,产品的销售顺序也可按照市场实际销路是否顺畅来确定 ,但这种顺序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7、2014 财管 P257 页:关于敏感系数的几点推理不太理解 .第

8、二 ,关于敏感系数的大小 .(1) 前提:由于“销售量X单价”大于“销售量X(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结论)所以单价的敏感系数一定大于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为什么由前提 (1) 就推出结论 (2) 来了呢?.在不亏损状态下,前提(3) “销售量X单价”也大于固定成本,(4)所以单价的敏感系数一般应该是最大的 . 第(3) 点可不可以理解 , 单价的敏感系数为正 , 固定成本的敏 感系数为负 , 正数一般大于负数 , 所以说单价的敏感系数大于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呢?第(4) 点可以根据不等式的传递原则来说明 , 但(3) 点怎么就推出单价的敏感系数就大于固 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呢?为什

9、么说这个大于那个,就可以推论出来呢?第三,在不亏损状态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一定大于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 是不是说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为正 , 其 变动与利润变动同方向 , 而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为负 , 其变动与利润变动反方向 , 所以说 , 销售量的敏感系为大于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呢 . 所以敏感系数最小的因素 , 不是单位变8、, 某费用归属对, 用符号表示就B,C,D,设其动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 这个也可以根据不等式的传递原则来知道 . 分配率 =应分配费用总额 / 各费用归属对象所具有的分配标准的数量之和 象应分配的费用额=该费用归属对象所具有的分配标准的数量X分配率 是:设应分配费用总额为

10、A,各费用归属对象所具有的分配标准的数量为和为A ,则某费用归属对象应分配的费用额为E=BX (A/A ),同时E=AX (B/A ),可见,某费用归属对象应分配的费用额还等于应分配费用总额乘以该费用归属对象所具有的 分配标准的数量占分配标准的数量之和的比重 ,其分配的结果是一样的 .不过,用分配率 统一整齐划一一些 .9、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除固定制造费用外 , 其余的都可用连环替代法 .(1) 标准用量 *标准价格(2) 实际用量 *标准价格 (3) 实际用量 *实际价格 ,(2) 减(1) 为用量差异 ,为(实际用量 -标准用量 )*标准价格 ,(3) 减(2) 为价格差异 , 为(实

11、际价格 -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 .可见 都是实际 ( 数量或价格 ) 减去标准 ( 数量或价格 ), 价格差异乘以实际用量为价格差异 , 用 量差异乘以标准价格为用量差异 , 由于差异与产量有关系 , 所以假设是实际产量下标准 用量 , 这也是实际产量 * 单位用量标准 . 其实也就是把用量折放成数量 , 形成数量差异 . 固 定制造费用有点不同.2014财管P266页:由于固定制造费用相对固定,实际产量与预算 产量的差异会对单位产品所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产生影响,所以,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有其特殊性 , 分为两差异分析法与三差异分析法 .(1)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

12、用 -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 ,两差异分析法分为耗费差异与 能量差异 ,(2) 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 量下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 (3) 能量差异 =预算制造费用总额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预算制造费用总额 -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 ,可见,(1)=(2)+(3),(3) 还等于 (预 算产量-实际产量 )*单位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分析法则是把能量差异再分为产 量差异与效率差异 ,(4) 产量差异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 标准分 配 率 (5) 效 率 差 异 =( 实 际 产

13、量 下 实 际 工 时 - 实 际 产 量 下 标 准 工 时 )* 标 准 分 配 率,(3)=(4)+(5)财管讲座还有一种记法:用座标记,数量Q代表模座标,价格P代表纵座标,找出P实际,P标准,Q实际,Q标准,四个点,于是就有两个阴影部份,一个是数量差异, 一个是价格差异 . 固定制造费用也有一种记忆方法 , 先确定(1)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 (4) 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 再插进 (2)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 实际产 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这样 (1)-(2) 为耗费差异 ,(2)-(3) 为产量差异 ,(3)-(4) 为效 率差异 ,(2)-(4)

14、为能量差异 .10、货币的时间价值 : 复利终值 :F=P*F/P,i,n, 意即复利终值为本金乘以复利终值系数. 复利现值 P=F/P/F,i,n, 意即复利现值等于终值乘以复利现值系数 . 一般来说 , 已知 本金求复利终值 , 为已知条件乘以复利终值系数 , 已知终值求复利现值 , 为已知条件乘以 复利现值系数 . 可知 ,(1) 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为逆运算 (2) 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 数互为倒数 . 已知年金 , 求年金终值 , 为年金终值等于年金 *年金终值系数 ,已知年金 , 求 年金现值 ,为年金现值等于年金 *年金现值系数 . 预付年金终值为期数相同的普通年金终 值系数

15、*(1+i), 也为期数加 1 下的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再减 1. 预什年金现值为期数相同的 普通年金现值 *(1+i), 也为期数减 1 下的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再加 1. 其间的推理过程可参 见财管的货币时间价值一章 .11、插值法可类比于平行公理 .12、2014 财管 135 页:经营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销售量变动率 . 经营杠杆系数DOL=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其推理过程为:(1):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设EBIT1=M1-F0EBITO=MO-FO,则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M1-M0)/(M0-F0)(2):销售量变动率,销销量变动量=(M1-M0)/(P-V), 基 期 销

16、 售 量 =M0/(P-V), 销 售 量 变 动 率 =(M1-M0)/(P-V)/M0/(P-V)=(M1-M0)/M0,息税前利 润变动率/ 销 售量变动率=(M1-M0)/(M0-F0)/(M1-M0)/M0=M0/(M0-F0), 由此可得 .经营杠杆系数还等于1+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经营杠杆系数还等于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为什么?P137页,财务杠杆系数 DFL通股盈余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EPS变动率/EBIT变动率, 还等于(其间的推理过程是什么样的?我推理,分母有一个-D,如果没有一个-D,其实就是有一 -D,书中假设没有优先股股利,所以D为0,就能推理出来,看样子只能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