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0100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医学影像口腔学考试重点第一章 口腔:牙齿、颌骨及唇、颊、腭、口底、腮腺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中的面部及固有颈部, 上起眶上缘、 颧弓上缘至乳突的连线, 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 锁骨上缘至第 7 颈椎棘突连线, 口腔内的后界 为口咽部。上颌窦临床意义: 1)牙源性感染可波及上颌窦 2)上颌窦根治术勿损伤压根 3) 拔出上颌窦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注意勿将其推入上颌窦内 上颌骨一体四突: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颌面部静脉特点是无静脉瓣 面神经是一个混合神经,司舌前 2/3 味觉、泪腺分泌以及面部表情肌肉运动,还 负责镫骨肌肉收缩。 面神经总干一般分

2、为上、下两支,上支为颞面干,下支 分为颈面干,随后再分成 5支后穿出腮腺, 分别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 颈支。在颊支和颧支之间通常有交通支。唾液腺 1.腮腺是体积最大的唾液腺。 2.下颌下腺分泌量最多的唾液腺 3.舌下腺 是大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始部,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参与摄食、吸吮、咀嚼、味觉、吞 咽、言语与辅助呼吸等。腮腺导管口 可在此检查腺体分泌情况或行腮腺导管造影注射。 急性化脓性炎症 时红肿溢脓牙的组成,剖面为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牙髓神经特点, 1)只能传导痛觉 2)无定位能力 乳牙牙位:I,乳中切牙II,乳侧切牙III,乳尖牙IV,第一乳磨牙V

3、,第二乳磨牙 恒牙牙位: 1 中切牙 2 侧切牙 3 尖牙 4 第一前磨牙 5 第二前磨牙 6 第一磨牙 7 第 二磨牙 8 第三磨牙乳牙萌出的顺序: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第一乳磨牙 -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第二章 口腔及颌面部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基础。 在详细询问病史后, 进行认真 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经过综合判断和分析,方可作出正确诊断, 才能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检查方法:(一)牙体与牙周检查1问诊 2视诊3探诊 4叩诊5牙齿松动度检查 6牙髓活力检查 常用辅助检查方法:普通 X 线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超声波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第三章 牙

4、周组织包括牙周膜、 牙槽骨和牙龈。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 因素影响下, 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可称为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原因:细菌 1.变形链球菌与乳酸杆菌 牙菌斑,构成细菌致龋的生态环境。2. 菌斑下方的牙釉质表面脱钙,龋齿即从牙菌斑下方开始。食物 1.各种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龋病的发 生。2. 纤维性食物如蔬菜、肉类不利于龋病的发生。宿主 1.牙齿的窝、沟、点隙、牙颈部和排列拥挤、错位。 2.唾液的量与质的变 化3. 全身营养状态差。 4.氟、维生素的缺乏。 5.全身系统性疾病。 6.内分泌紊乱。 7. 遗传因素时间 1.菌斑从形成到致病需要一个过

5、程。 2.牙齿有周期性患龋规律:牙齿萌出 后24年患龋率最高,以后下降。临床特点 1.色的改变白垩色 呈黄褐色、棕褐色黑褐色2. 形的改变 崩溃 缺损 龋洞3. 质的改变 牙釉质、牙本质 硬度 软化浅龋: 1.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 2.初期白垩色斑 黄褐色的龋斑。 3.点隙、窝 沟内黑褐色素:沉集 4.牙面探之有粗糙感,龋洞形成,可嵌顿探针。 5.病人无任 何自觉症状。中龋: 1.龋坏在牙本质浅层。 2.形成龋洞,有软化牙本质与食物残渣。3.无自觉症状,刺激较为敏感,去除后 消失。深龋 1.龋洞 牙本质深层 髓组织近。 2.冷、热、酸、甜刺激 疼痛食物嵌人 龋洞疼痛3. 探针 龋洞 酸痛感,

6、 4.无自发性痛。好发部位 1.好发下颌第一、二磨牙。 2.其次是上颌第一、二磨牙。 3.再次是上颌 切牙、双尖牙。 4.尖牙与下颌前牙最少1. 后牙牙合面 2.牙面上的裂沟和小窝内, .畸形牙。 3.釉质发育不全处4. 邻接面与唇颊面的近牙颈处 5.扭转、重叠、倾斜、伸长牙齿相接触处 诊断 浅龋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1. 窝沟龋 龋损色泽变黑, 下方为龋白斑。 探针检查, 粗糙感或将探针尖钩住。2. 平滑面龋 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 无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 亦无明显反应。 X 线检查,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中龋 1.龋洞 2.牙本质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3.外界刺激反映敏感4. 牙颈部龋

7、的症状较为明显深龋 1.深的龋洞 2.食物嵌入洞内,可产生疼痛。 3.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 加剧。4X 线平片上呈现黑色透射影治疗 1.原则 停止病变发展,恢复牙体形态与功能。2.方法 清除腐坏牙体组织,备洞、充填。 3.乳牙的浅龋与中龋 10% 30%的硝酸银涂擦,再用碘酊或 丁香油 涂擦还原,使银沉集于。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 对细菌感染或其他物理、化学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防御性炎症。病因感染 龋病 牙本质深层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牙髓炎症。深牙周袋 根尖孔 牙髓 逆行性牙髓炎。物理刺激 温度、电流、创伤。化学刺激 消毒药物、充填材料可引起牙髓炎。发病机理 牙髓组织

8、被坚固的牙本质包裹在髓腔中, 当发生炎症病变时, 炎 症性渗出物无处引流, 内压逐渐增大, 不仅易致牙髓组织坏死, 且压迫牙髓神经 引起疼痛。2. 临床治疗为可复性牙髓炎与不可复性牙髓炎。临床表现:急性牙髓炎 (1)疼痛性质: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疼痛 加剧;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2)查及深龋或其他牙齿硬组织疾患, 或见牙冠有充填体存在, 或有深牙周袋。 ( 3)探诊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4)温度测验时,反应极其敏感。慢性牙髓炎( 1)没有剧烈的自发疼痛,或只有间歇性钝痛,温度刺激或食物嵌 入龋洞,引起疼痛。( 2)见深龋,或已穿髓,探及穿髓孔则有剧烈疼

9、痛。( 3)穿髓孔处的牙髓表面可能形成溃疡,也可能向龋洞内增生。 (4)多有轻度叩痛( +)。诊断 1.根据病史、疼痛性质、程度、发作 方式和病牙的情况,大多可以诊断。2. 不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 3.鉴别 三叉神经痛、上颌窦炎、肿 瘤 应急治疗 1药物止痛 龋洞内放人浸有丁香油酚、樟脑酚小棉 球 ,同时口服 止痛药物。2开髓减压用 牙钻将牙髓腔穿通, 建立引流, 使髓腔内压减低, 多可立即止痛。 3针灸止痛 常选用合谷为主穴4 局部麻醉止痛 注射部位及方法与拔牙相同 牙周组织疾病1 牙龈炎是指局限于牙龈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的炎症,以儿童与青少年较为普 遍。牙龈炎种类很多, 以慢性边缘性龈炎与增生

10、性龈炎最常见。 牙龈炎如不及时 治疗,病损有可能发展成为牙周炎。病因:主要是口腔不洁、 菌斑与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口呼吸常是前牙增生性 牙龈炎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 :边缘性龈炎病变主要局限于龈乳头和游离龈,而局限于牙龈乳头时可 称为龈乳头炎, 龈缘炎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增生性牙龈炎多见于青年女性。 孕 妇的牙龈容易出血、肿大、称妊娠性龈炎。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患者, 牙龈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覆盖牙面, 颜色粉 红,质地较硬。白血病患者大量的白细胞渗出积聚,也使牙龈肿胀肥大,龈色苍 白。治疗:去除附着在牙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使牙面光滑减少刺激 ;矫治食物嵌塞; 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或生

11、理盐水冲洗后涂敷 1%碘甘油,亦可用 1: 5000 高锰酸 钾溶液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牙龈增生明显者可行牙龈切除术。2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 多数由长期存在的慢性 牙周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少数在青少年由伴放线放线杆菌而引起。 病因:局部因素 咬合创伤亦是破坏牙周组织的重要因素。全身因素 可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 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包括牙周袋形成与牙槽骨吸收。临床表现: 1 牙龈肿胀出血 2 牙周袋形成 3 牙周溢脓 4 牙齿松动 5 牙龈退缩 6X 线片检查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原则。第四章 口腔黏膜病是值发生在口腔黏膜或软组织上多种

12、疾病的总称。 这些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腔黏膜本身的固有疾病,一类是某些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局部的表征。第一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简称 RAU亦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达 20%左右,居 口腔黏膜病之首。本病具有周期性、自限行,但反复发作。病因:本病发病病因和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多数人 认为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营养因素、精神心理因 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阿弗他溃疡。1、 轻型阿弗他溃疡:约占RAU80%患者初发时多为此型。溃疡好发于唇、颊、 舌尖、舌腹、前庭沟、软腭

13、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处。溃疡初起为局灶 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随之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直径5MM,溃疡中央凹陷,上覆盖一层薄的浅黄色假膜,四周黏膜充血形成红 晕,疼痛明显,遇刺激疼痛加剧,影响患者说话与进食,轻型阿弗他溃疡一 般35个,散在分布。2、重型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边缘不整而隆起,呈“弹坑状”病损,直径1CM,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至肌层,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疱疹样阿弗他溃疡又称阿弗他口炎。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较重。

14、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 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作后不留瘢痕。白塞综合症:如发生口腔溃疡同时或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或前房积 脓,外生殖器溃疡以及皮肤结节性红斑等,称为白塞综合症。根尖周炎:是指牙齿很尖部牙骨质及其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多由于 牙髓病的感染通过根管扩散而来。病因:1、感染:牙髓炎或牙髓坏死时,细菌、炎症渗出物与坏死组织,通过牙 根尖孔侵入根尖周围组织。2、化学刺激:牙髓治疗特别是根管治疗时,酚,醛, 亚砷酸等药物浸出根尖孔可引起根尖周炎。3、创伤:各种暴力如碰伤以及创伤均可引起根尖周炎。临床表现:一、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周牙周膜由浆液性炎症反应到根尖

15、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创伤等 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 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又称为急性化脓性 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严重的牙病之一。二、慢性根尖周炎:是指 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的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 膜和牙槽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病变的总称。大多数由牙髓坏 疽而来,一部分因急性根周炎未经彻底治疗而转成的。慢性根尖周炎多无症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化为急性根尖周炎或称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因此,慢性根尖周炎常有反复疼痛、肿胀病史。治疗以消炎、止痛、开髓减压保存患牙等治疗。治疗:1、诊断牙髓病变是局限的或是可逆的,选择以保留活髓为目的的治疗方 法,如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等。2、诊断牙髓病变是全部的或不可逆的,选择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为目 的的治疗方法,如 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等。根尖周病的治疗法可 选择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术等方法。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黏膜病,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急性传染性发疱性 病变。病因: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为感染源,主要通过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