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导游词大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84417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导游词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导游词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导游词大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词各位早上好,今天好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出游,在这里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感谢大家对我公司的支持与厚爱。虽然外面的阳光是那么的火热,还是挡不住我们出游的热情。接下来我先自己我介绍一下,本人李姓名姣姣, 那么大家可以称呼我小XX就可以了,在景区就尽量不要叫我导游啦!不然你可能会找错对像哦。只要大家叫得顺口我听得顺耳就可以了。出来旅游大家都是为了寻找快乐,舒缓一下工作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所以我们出来玩的要做到五个忘记:就是要先忘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地位,自己年龄,自己的性别,还有就是所有的烦恼!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现在我们可以百年修得同车游呢?我们也可以说算是有缘人。接下来

2、就让我带领大家领略神奇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简史天津市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期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人们都管天津叫天津卫,那么天津卫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清代乾隆初年,从渐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 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明朝当时实行分藩制,朱棣封在北平(今北京),称为燕王。他在暗中扩充自

3、己的势力,加强自己的实力。朱元璋死的时候,并没有把皇帝位传给儿子这一辈,而把皇帝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充炆(建文帝)。燕王朱棣野心很大,不满意自己侄子当皇帝,就想打倒朱充炆自己当皇帝,于是就带头反对当时的建文帝,用武力造反,自己打起旗号名为“靖难”。 朱棣从北京出兵,曾在直沽顺利地渡河攻下沧州,然后统领大军攻下大都南京,平定了当时所有的反抗者,燕王朱棣自己当了皇帝,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1403年改元永乐,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为什么取名为天津?一说是取天朝津梁的意思。因

4、为明朝建都北京之后,一些朝见天子的使者要经过天津这块河流汇集的地方,再沿北运河到通州进北京。因此,天津就成了通向天子所在京城的津梁,故名天津。 另一说是天子渡河之地的意思。说是明朝燕王南征,从这里渡河时取的地名。一天,燕王督师来到三汊河口海河边,放眼一望,河里舟船相连,岸上车辇相接,夹岸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十分热闹。燕王问:这是什么地方?左右回答是小直沾。燕王想了一下说:这里有大城市的气势,况我大军路过此处,何以为小?不妥吧!随臣连忙附和说:请大王赐名。燕王命群臣先试取几个。大臣们取了几个歌功颂德的名字,无非是恩、德、福、寿之类。燕王听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脸看天。群臣见燕王看天,料定他意在天字上

5、。一位大臣说可以改为天平,是天子御驾亲征,除奸平乱时路过之地嘛。燕王还是不太满意。另一位大臣说:依臣之见,不妨改为天津二字。燕王听了很喜欢,吩咐继续说下去。大臣得意地说:吾皇乃当今天子,奉天承运,吊民伐罪,得民心,顺天意,所以叫天。吾皇树万世不移之基,亲率文武百臣,千军万马,在此渡过河津,所以叫津。 这天津二字,又气派,又典雅。燕王听了笑着点头说:此名正合朕意。随即传旨当地,改名为天津。并于明朝永乐二年,在三岔河口海何西岸筑城置戍,永乐三年,调名天津卫。 现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里还收藏一块修建三官庙碑,碑文中说“由此济渡沧州”,就是指朱棣这一段经历,也说明天津命名的来由。简史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

6、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2.6万人。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市疆域周长约9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2.8公里,陆界长700多公里。天津距北京120公里,历来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

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哈、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海洋资源天津海洋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有海盐、石油和鱼类等。中国最著名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在这里,原盐年产量200多万吨。渤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它是华北盆地上的胜利、大港、辽河等油田向海洋延伸部分。渤海油田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与日本合作开采的海上油井,日产量达1000多吨。天津的海岸线长,水产资源丰富,仅鱼

8、类就有70多种。天津地处海河水源入海口,河流纵横,洼淀密布,有淡水鱼类60多种。 水资源:据史料记载,海河流域素有“十年九旱”一说,特大旱近40年一次,大旱5年一次,而常见干旱几乎年年有。从明代计,自1368年至今,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旱灾的年份就有25个之多。全流域的干旱,天津纵有千河万湖也难耐周边土地的干涸。为缓解天津水荒,1972年、75年、81年和82年曾四次引洪济津,为了彻底解决天津用水问题,1982年5月11日引滦工程全面开工,1983年9月11日正式通水入津,使近期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上得到保障。近年来,滦河水位下降,已经难以满足天津生活用水,所以国家又投资引黄入津工程,计划黄

9、河每年给天津供水亿立方。因为水资源紧张,天津市做了两个相关的决策:一件是关闭了一大批洗浴业,另一件是关闭了一大批洗车业,这两件事对天津人的触动非常大,很多天津人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 望海楼教堂望海楼教堂在天津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也称圣母得胜堂,是天津最早的天主教会所在地。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1870年6月,因法国天主教会拐骗残害儿童,教堂被天津人民烧毁,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火烧望海楼”,是一次以反洋教为中心的反帝斗争,史称“天津教案”。事件发生后,清政府却杀害了16名爱国群众,赔银40万两。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原建的教堂系仿巴黎圣母院形式,为砖

10、木结构哥特式建筑,正面有3个塔楼,呈笔架形状,中间为钟楼。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第二次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堂,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修的。建筑形制未变,平面长方形,长30米,宽10米,青砖木结构,面向西南;正面有塔楼三座,呈笔架形;内部并列庭柱两排,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又严重损坏,在1983年修复。望海楼教堂已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文化街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

11、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响誉国内外,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那么古文化街到底怎样呢?还是大家亲自游览后再作评价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帖金彩绘,翠顶株楹的仿清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上书“津门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800年前的一处聚落,当时统治北方的金人在这里建立天津城市最在的监置直沽寨。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成的,六、七百年间

12、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好,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条街吧,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条街的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我们来看一下集珍阁下枋间的彩画,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的故事。我们在看对面梨园阁枋间,上面画的是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好,我们往前走,边走边看,每间店铺上都有彩画,每幅彩画都有一个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宫

13、前广场。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这里了,在进入天后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戏楼,这座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也是天津最早的群众自娱自乐场所。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还可以过马车。原先的戏楼距离天后宫只有5米,周围都是低矮的平房,显得拥挤杂乱,文革时戏楼被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高12米,宽10米,进深11.5米,抱柱贴金楹联上写:“望海阔天空千帆迎晓日,喜风清云淡百戏祝丰年”。在过去,戏楼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没年农历3月23日天后娘娘华诞这一天,酬神演出就达到了高潮,后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戏楼终止了酬神演出活

14、动。好,现在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直插云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幡杆由若干根铜糙木和铁糙木接成,外层缠麻抹灰,再涂上油漆,经冬历夏,坚固结实。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气势不凡。后来便为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东朝西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15、津门三岔河是漕运中的必经之地,既是河运的起点,又是海运的终点,成为河海联运的中转站。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漕船经常葬身鱼腹,为满足船民、商贾及政府官员在漕运中所需要的精神寄托,祈求海神天后对航行的庇佑,就在海河西岸建起了天后宫,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抛锚停泊,进庙烧香。有些船只因没时间或某种原因无法靠岸,船民、商贾也可以在船上朝拜天后,祈求平安。这样,既满足了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也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需求,满足了无法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山门,为砖木混合结构,九脊歇山青瓦顶,有三门,中间为圆形拱门,取意古代说法“天是圆的”,两旁为长方形便门。门额上刻有“敕见

16、天后宫”四字,中间拱门内有“护佑三津”的匾额。天后宫初建时并无此山门,这坐山门是乾隆14年增建的。大家随我进去,迎面为木结构的两柱一楼式的牌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走过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和“加恶”、“加善”。我们现在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我们前面说过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玉帝、西王母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依据实有的人和某些传说夸张附会而成的。史书上说她姓林,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因为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她生长在海岛,习于水性。相传她自幼聪慧,15岁便精通医理为人治病,决心终生行善济人,同时她又熟悉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