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7721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二)分析工具:总体分析工具和局部分析工具1.总体分析工具:两种1.生产可能型曲线(供给)利润形状: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一条向外凸出的曲线:机会成本递增。一条向里凹进去的曲线:机会成本递减。2.社会无差异曲线(需求)社会福利解释: 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2)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偏向反映一国的消费偏好。3)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他们表示不同的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程度。2.局部分析工具:四种1.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2.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三)分析方法:总

2、体分析和局部分析1.总体分析:在封闭经济中 ,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组合取决与生产的商品组合。 社会最优生产点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开放经济中,产品的生产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国际相对价格曲线的切点,消费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相对价格曲线的切点,一国的消费量与生产量之间的差额为进出口量。2.局部分析:在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市场均衡点就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在开放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本国供给 =本国需求 +外国进口(出口)本国需求 =本国供给 +本国进口(进口)(四)概述1.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1.按从事贸易的角度分: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12.按商品流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

3、易,过境贸易(空运经过不算)没有所有权的转换。3.按有无第三国参加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直接转口和间接转口,运输途径与所有权转换途径的差异造成)所有权转换到第三国4.按商品形态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有形贸易: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无形贸易:过境支付( Cross-border Supply):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 (Consumption Abroad):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Movement

4、of Personnel):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5.按统计标准分:总贸易(国境)和专门贸易(关境)中国是专门贸易。关境是指一国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 保税仓库、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属于境内关外。国境与关境的关系:国境关境自由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境关境参加关税同盟6.货物运输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占贸易量的 2/3;集装箱化),空运贸易,邮购贸易。2.统计指标1.对外贸易额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国际贸易额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2.出口贸易量 =出口贸易额/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贸易额 =进口贸易额/ 进口价格指数3.贸易差额:指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

5、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贸易平衡:进出口额相等实现贸易顺差虽然可以( 1)提高就业率( 2)促进经济增长( 3)增加外汇储备等,但长期巨额顺差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应尽量保持贸易平衡。24.净出口和净进口: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某种(或某类)商品进口和出口比较的差额。如出口大于进口,其差额称为净出口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其差额称为净进口额。5.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二)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1.李嘉图

6、的贸易思想:李嘉图和斯密一样,主张自由贸易。但与重商主义不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给社会带来利益并非因为一国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 而是因为商品总量的增长。2.比较优势贸易模型:(四)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一)新古典贸易思想(二)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三)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的实证检验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一)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短期影响:(劳动力和资本不能在行业内转移) 在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 (出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中期影响:(劳动力可在行

7、业间流动而资本还不能转移)在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继续受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长期影响(斯托尔珀帕谬尔森定理) :(劳动力和资本都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长期中,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本国的稀缺要素) 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放大效应和实际收益变动: 通过关税保护, 一国相对稀缺资源收益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价格的提高幅度。 即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生产

8、要素价格上升的幅度 =产品价格上涨幅度 +要素边际生产率上升幅度。也称为“放大效应” 。3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1.定义:工资率( W)=产品价格( P) * 边际劳动生产率( MPL )利润率( R)=产品价格( P) * 边际资本生产率( MPK )2.贸易前,两国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两个部门的工资率和利润率都相等。但是,(L/K ) china(L/K ) us,中国两个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美国。另外,(Pr/Ps) china(Pr/Ps)us,因此,中国劳动力的相

9、对工资也低于美国。3.贸易后,生产调整和要素流动会最终导致中国劳动市场上均衡工资率的上升和资本市场上均衡工资率的下降;美国的工资率下跌和利润率上升。中美两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差距缩小。4.评价:一般来说,要素市场价格的相等与否取决于要素能否自由流动。(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方面,经济增长通过生产的变动对贸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使人们收入提高从而引起需求变动,也会影响贸易。1.进口替代型增长:不平衡增长: 一国某种生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 超过其他要素的增长, 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门的生产能力就会比其他部门提高的快。进口替代型增长的原因: 1.进口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资源的增加。 2.在

10、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同。由此,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为“大国”和“小国” 。1.对小国的影响:2.对大国的影响:2.出口扩张型增长:1.对小国的影响:2.对大国的影响:3.经济增长中的放大效应和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1.产品生产的放大效应:2.“荷兰病”与“福利恶化性增长”(三)特定要素模型:1.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框架:2.特定要素模型的应用分析:1.国际贸易的影响:2.特定生产要素增长的影响:3.公共生产要素增长的影响:4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一)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战前(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 ,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 ;

11、战后,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间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即“行业内贸易” 。行业内贸易指数: IIT=1-|X-M| / X+M ,( 0IIT0 ,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业的产品,有行业间贸易。如果 IIT=0 ,意味着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即不存在行业间贸易。如果 IIT=1 ,意味着进口与出口的价值相等,X-M=0.IIT 的值越大,表示行业间贸易的程度越高。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主要是“南北贸易”;60 年代以后,逐渐变为“北北贸易” ,并且已接近世界贸易的 50%。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二)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1.

12、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产品是否有同质性: 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同质;制造品同类不同质,亦称差异产品。2.是否处于微弱地位:国际贸易中的制造品生产者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作为贸易的起因之一与垄断企业或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歧视密不可分。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 1.必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 2.市场必须是分割的; 3. 在不同的市场上。(外国市场需求一般比本国市场需求更有弹性)解释:首先假设 MC 不变。在本国市场上,厂商拥有垄断地位,企业将产量控制在边际收益( MR )=边际成本( MC )的水平上,为保证利润不会再增加产量。在外国市场上, 对

13、该产品也有需求, 并且存在着高于边际成本的一段边际收益,即 MRMC ,但由于在外国市场上份额小,需求弹性大,故而无法本国一样收取较高的价格,根据利润最大化原理, 出口外国的最高价格低于本国最高价格,即出现倾销。2.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规模对生产的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 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这一阶段为规模报酬递增, 亦称规模经济。随着产量不断增加,这种递增的规模报酬达到顶端,及最佳规模,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一定范围内,规模报酬不变。如果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会5增加管理的成本, 这一阶段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又

14、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企业本身生产规模扩大; 外部规模经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硅谷)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没有贸易的情况下,玩具市场完全竞争,平均成本( AC )=价格( P)。假设扩大生产,有更多企业进入,供给扩大。但由于规模经济,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使得行业供给曲线进一步下移,价格随之下降。此时,玩具行业有了竞争优势和竞争动力。 由于开放贸易, 玩具市场有了来自外国的需求, 需求曲线右移, 且由于在外国市场上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 故而总需求曲线的弹性增加, 确定最终价格, 该价格低于封闭经济中的价格。 在长期均衡点上( AC=P),每个企业的产量仍不变。增加的是行业内企业数量,此为外部规模。从贸易所得来看,各个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成本下降先于价格下降而出现利润( PS.在通货膨胀中,价格上升先于成本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