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77115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开展英语辩论教学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在充实人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应培养批判权威的意识。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理查德?保罗博士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构思教育改革和教育调整的心脏1。根据维基百科,“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维”,指质疑一切假设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此处的“critical”,译为“批判”,并无“否定”或“反对”之意2。美国批判性思维开创者之一的罗伯特?恩尼斯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能力3。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

2、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4。而后现代主义者Benesch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质疑程序以及挑战现存的知识与社会规范。其理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于社会、历史、传统知识认知的政治根源,以及改变学习与社会的一种探索5。概括而言,批判性思维强调以下两方面内容:(1)善于反思及评判的思维能力。(2)善于质疑及辩驳的批判意识。因此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个性品质和精神气质。 在英语教学中,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教师而言,应设计一些基于真实语言环境的、有助于互动合作的多元文化语境,供学生讨论、反思、批判和建构。辩论教学则是有效的途径之

3、一。辩论的辩题通常都是具有争议性的,辩论的过程实际就是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碰撞。学生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思维的强烈对抗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锻炼了专注、倾听、敏捷等特质,在辩论中积极地探索与评价信息,在建构自己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并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方法。 一、辩论教学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英语辩论融入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英语基础。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已通过了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已经历了贯穿学期始终的各项任务,如:小组风采展示、角色扮演、主题探究、演讲等活动,语言应用能力已有稳步提升,合作学习的理念得到加强。但学

4、生的评判、决策、辩驳等高级思维能力仍然欠缺。英语辩论的教学形式就是指导学生用英语来说明自己对论题的观点,揭露对方的谬误,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在第四学期的听说课中加入辩论是顺应学习主体需要的必要举措。 辩论教学计划总共安排9周。其中前5周为辩论准备阶段,3周为现场辩论阶段,1周为效果评估及反思阶段。在前5周的辩论准备阶段中,其中2周用来训练学生如何询问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利用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等贴近学生实际及贴近时代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针对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学习如何询问及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论看法及深化主题。实践得知,学生对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充分地激发

5、了发表言论的愿望。在接下来3周的辩论准备阶段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模拟辩论,并让学生观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视频,使学生在领略辩手风采的同时学习一些辩论技巧。同时,布置辩题为现场辩论作准备。这时,学生在课下已开始着手资料查找工作,如寻找论据、小组合作分析论据、决定论证要点、预测对方的表述以及如何作出回应等。 经过5周的准备,有两组同学终于走向辩论实战。每个小组由4位辩手组成,各辩手分别陈述自己的论点及论据然后进行自由辩论,之后三组学生评委发言,教师再作简短评述,整个过程在2025分钟左右。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必须努力用英语思维,同时特别注意倾听和把握对方的语言信息,进行有效的语言信息输

6、入和输出。 二、辩论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辩论结束后,结合辩论全程及通过访谈,针对辩论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并总结如下。(1)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在我们的脑海中很活跃,英语学习经历前所未有的飞跃”;“这场辩论锻炼了我们的英语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辩论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它考验的是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辩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口语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局限”。“辩论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论点,还要不断思考,然后用有感染力的语调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对英语思维的一种训练”;“通过这次辩论,我充分调动所学过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口语同时还让我的思维更加严谨”。(2)合作互动:“我们不仅获得了辩论话题的信息,而且还

7、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收集了资料,然后在一起讨论,筛选出较好的论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大家的相互了解,而且轻松地完成了讨论,大家合作非常愉快”;“这次辩论让我对我们小组刮目相看,其实每次小组活动时是作好准备站起来的,可就是克服不了内心的拘谨。这次辩论,让我真的很感动,虽然每次课外活动我们都积极准备,但这次我们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3)成功体验:“领略到英语的美妙。感觉辩论赛是一个有机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诠释自己的活动”;“辩论让我进步,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口语能力并且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通过参与辩论的过程,我觉得听清对方的表

8、达非常重要。平时在与他人交流时,仔细听懂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有效地沟通”;“通过这次辩论赛让我对英语辩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可能会积极参加类似的英语活动”。(4)课外学习:“在这次辩论中,我作了很多准备,上网查资料、汇总、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自由辩论环节,我特意为对方辩友设计了问题,在辩论中争取主动”;“每个人在场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渗透着他们在场下精心的准备,我们组也不例外”;“准备材料的过程能学到很多”;“这次辩论,我课下查找了大量资料以及和论题相关的观点,不仅扩大了我的认知,也增强了我的阅读能力。这个活动让我们从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存在的问题:“辩论过程陈述观点时间过长,导

9、致自由辩论时间太少”;“对同一个问题争执时间过长,使得辩论内容太局限”;“准备不充分,论据缺乏,表达不流利,观点缺乏说服力,对对方的问题理解不到位,而且在辩论的语言气势上不足”;“对方同学听不清楚我说的,我表示很愧疚”;“准备不充分,在辩论时没能脱稿,因为只是找了出来而不是去理解它”;“有些辩手在自由辩论环节并没有针对对方提出的观点给予辩驳,而只是一味地陈述自己所支持的观点,使得整个环节不够严谨”;“辩论的程序并不十分正规,规则处于摸索阶段”。 三、辩论过程的反思 通过9周的辩论教学实践,学生对辩论这一教学活动很感兴趣并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师给学生布置辩题是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情境,而不是

10、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准备辩论与进行辩论的过程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信息为背景,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个人体验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语言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得到发挥,信息处理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去查找并阅读大量资料,经过筛选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在辩论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互动与合作创造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产出,并增加语言储备。学生参与的是有意义的交际,获得了对目的语的真实体验,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得到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英语辩论教学是集沟通合作、真实性、关注过程、重视学生学习体验为一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对于辩论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应对并找出解决的对策,如:辩论

11、程序应更加正规化;辩论评分标准应不断修订;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使辩论过程更加明晰化。问题有时会比成功的体验更加宝贵,因为只有从问题中进行学习并探究,消除不利因素,下一次才能做得更好。 如何改变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应对真实生活中交际问题的能力、评判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互动机会,这种互动的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次研究英语辩论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的初步尝试,但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是一项长远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

12、要及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发挥好计划、引导以及监控作用,有效并有序地开展辩论活动。 参考文献 1 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启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thinking,2011. 3 Ennis,R.H.,“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in Fasko,Critic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Current Research,Theory,and Practice,2003. 4 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 5 Benesch,S.Critical thinking:A learning process for democracy.TESOL Quarterly,1993. (责任编辑 张茂林)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