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和SISA差别和介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69452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和SISA差别和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注册会计师和SISA差别和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注册会计师和SISA差别和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和SISA差别和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和SISA差别和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语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的人生经历则在不断挑战这一古语,学士和第一硕士学位的专业是材料,10年前,过了不惑之年,获取了第二硕士学位计算机专业工程硕士。因工作需要,经过短期培训,我成为国有企业监事会的一名专职监事,开始接触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快速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我选择了参加CPA考试作为切入点,以考促学。第一次报名是在2006年,报了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和税法,当时只是听说这个考试很难,通过率很低,但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没有听取身边的CPA朋友会计审计一起学的告诫,二没有购买指定教材,三门考试归来,结果可想而知,在我参加的大大小小的考试

2、中,这是败的最惨的一次,虽然心有不甘,但也要面对现实,凭着不惑之年对人生的理解,在CPA考试这个地方摔倒了,不能再跟自己叫劲儿,采取迂回策略,在另一个地方爬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同事那儿了解到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考试,2007年迅速转向这两个考试的备考,并一举拿下,提振了自己的信心,总结参加这两个考试一次成功通过的经验,其实只有一条,备考者要把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当时我刚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又通过备考CPA审计课程,学会了从审计的观点看问题。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在职业资格考试中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网上对CIA和CISA这两个证书的含金量的描

3、述,自己也觉得身价陡增,殊不知上司浑然不知其份量,仍然把我作为不懂财务、会计的非财务人员对待,尽管会计公司以及整个社会对信息系统审计师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公司中已经出现了没有CPA资格的合伙人,他们持有的专业资格就是CISA.但我所在的单位并没有获得什么证书就能如何、如何的激励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没有再把考什么证的事放在心上。重新燃起内心再次试试CPA考试的愿望,源于20015年考试制度改革,一是觉得通过多年的工作和职业培训,自己零零散散地掌握了一些知识,需要系统化;二是听信了改革后专业阶段难度降低,增加了通过的可能性,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

4、动;三是结识了高顿财经这样好的网络教育平台和众多敬业的网校老师,为考试成功助力。再上网一查自己的报名信息仍在,与以往比较报名环节省却了很多事,而且在报名时就能选择考场,突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四门。但拿到厚厚的指定教材,心里确实有些茫然,与参加网校学习的其他考生一样,按部就班地听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串讲班,啃书本、做练习、背考点,经过长时间的备考,以及考后长时间的等待,当年通过了审计和战略,第二年通过了会计和税法,今年参加了专业阶段剩下的两门财务成本管理和经济法,这种很少有人主动选择的组合,使我从中受了一点点益处

5、,也许会给自以为强项,却连考两次每况愈下的财务成本管理画一圆满的句号。考后论坛上议论财管14分的综合题尽是经济法的内容,看来专业阶段也有向跨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回顾三年来跟随高顿财经走来,收获颇丰,网校老师的经典讲解令我记忆犹新,如:高圣荣老师通过审计考试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审计的思路,言简意骇;郁刚老师独创的激发右脑潜能的思维导图;张泉春老师对小税种的总结思路;周越老师的财管实用化的剖析与大多参加CPA考试的同行们最大的不同是取证目的,家人常常问我“你考过了又能怎么样?”,细想想,有没有CPA证书对我来讲没什么用,不像当年为了改变人生轨迹,恶补电脑那样功利,取得CPA证书仅仅是证明自己,充实“内职业生涯”,而不是奢望用它来改变什么,选择CPA考试,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能够与时俱进,学到最前沿的知识战略和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审计,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企业价值评估,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最新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等,正因为把通过考试取证作为掌握知识的副产品,在公司战略、财务会计、法律法规方面日渐系统化的知识让我受益良多,备考对我来讲就是工作之余的充电,没有多大压力。不管能否通过考试,下一步的目标是既定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然附带还要继续报考。总结自己的半生与年轻的同行们共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