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406224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年试分类解释(刑法总则),含答案及难题详解刑法总则总述刑法分则历来是刑法试题的重点,几乎占了刑法分数的 70%,而 且考试所涉及到的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刑法总论知识点。所以,在复习 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总论部分弄懂弄透。这个复习辅导我个人认为最好 9 月份以后再看。对所有知识点我 都没有详细讲解,这里的理解留给大家自己看书解决,当然对于一些 相对难的我会做简单的解说。另外,这些不完全包括所有的历年试题, 基本都是以选择题为主。至于其他题型我个人认为都是在选择题的基 础上一种转化,只要理解了其它题目都是一样做的。我认为,做这样一种归类主要的目的是要大家掌握每个知识点, 了解考试会怎么样出题目,至于大

2、题的解答,更多是一个方法问题。 我将另外讲解。如果大家对这样的归类有什么意见,希望大家提出来,因为这是 我第一次做这个归类,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有的题目我都没有给出答案,而且所有的选择题都是不定选择 题,这样可以加大一些难度。如果有人或者大家一起来作出一个答案 或者另外找出答案帖上来,我会很是感激的哦。:)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基本上属于记忆的题目,主要是要注意如何认定题目中给出的例 子属于那一项原则。历年试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o 2000A、罪刑法定原则氏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

3、绳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001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 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X )3、我国刑法所明文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有(A,C,D )。A. 罪刑法定原则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C.刑法 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二、刑法的效力(包括空间、时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就是刑事管辖权的 范围。主要是要看刑法第六条至第九条,这四条分别规定了我国刑法的属地、 属人、保护管辖原则以及普遍管辖原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第六条

4、规定的我国领域包括领陆、领水以及领空2、第六条规定的犯罪,实际上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 生地。3、第七条规定的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刑法对一般 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的规定是不一样的。4、对于第九条规定的普遍管辖原则,实际上和属地、属人、保护 管辖原则是存在交叉重叠的地方的。真正意义上的管辖原则是指,外 国公民在国外犯罪,此罪也没有危及到我国的国家或者公民的权益, 一旦犯罪行为人进入我国领域,我国刑法可以根据相关的国际条约对 其进行刑事管辖。刑法的时间效力:主要是要注意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我国刑法采 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就是刑法第十二条所规定的,说白了就是有利 于犯罪嫌疑人的

5、原则。历年试题:1、甲于1997年 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 7 月被抓 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 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B )。2005A .应适用1997年刑法B .应适用1979年刑法C .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 年刑法D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 形适用属地管辖原 则 (A,B,C,D )o 2005 A .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B. 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

6、时在该航 空器上实施犯罪C. 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 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D .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夕卜 国公民布某重伤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20004、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C )o 2000A、从旧原则氏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5、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 交途径解决。20016、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D )o 2002A 从新原则B 从旧原则C 从新兼从轻原则D 从旧兼从

7、轻原 则 7、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A,B,C,D )o 2002 A 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B犯罪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D犯罪行为地与结果地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8、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A,B,C,D )内容。2003 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9、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 民乙价值 4000 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D )。2004A、属人原贝9氏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三、犯罪的概念

8、犯罪的基本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 本质也是最基本的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 除了要注意犯罪的本质特征之外,还要注意刑法13 条的但书 规定。历年试题:1、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B )。2005A. 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 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 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2、甲男(15 岁)与乙女(13 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 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

9、系日渐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园发 生性关系时被发现。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 系。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经 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甲的行为(C )o 2005A .构成奸淫幼女罪B .构成强奸罪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D.构成猥亵儿童罪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2001(A,B,C)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氏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4、根据刑法第 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10、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A)o 2002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 免予刑罚处罚5、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o2004A、犯罪客体氏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答案】A【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犯罪客体的功能。在犯罪构成 要件中,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 会主义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要侵害一定的客体,如果某种行为没 有或者不可能侵害任何客体,就不能构成犯罪。犯罪客体揭示了犯罪 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具体性质和种类,是决定犯罪的社

11、会危 害性的首要因素。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犯罪客体的社会政治意 义越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四、犯罪客体1、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我国刑法 分则是根据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的。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历年试题: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B )。2005A. 犯罪的一般客体B .犯罪的同类客体C .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2001A、犯罪的同类客体 氏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B )。2002A

12、.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 直接客体4、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A,B,C,D )。2003A .行为侵犯的客体B .行为手段和方式C.行为人的个人情况D.行为人的心理态度【答案】ABC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的因素。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所谓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决定犯罪 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其一,行为侵犯的客体,即行 为侵犯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其二,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 点。犯罪的手段是否残酷,是否具有暴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犯

13、罪的社会危害性。犯罪造成的后果状况、犯罪所处时间、地点,也同 样能影响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其三,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 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5、我国刑法分则共有(D )犯罪,其中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又 有()犯罪。2003A.8大类、8小类B.9大类、9小类C . 10大类、9小类D. 10大类、8小类五、犯罪客观方面1、危害行为,危害行为是在主观上由人的意志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因此,人的无意志和无意识的身体动静,即使客观上造成损害,也不是刑法 意义上的危害行为。2、不作为犯罪:第一要注意不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及其种类;第 二要注意纯正的不作为犯及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这是04年

14、新增加的考点,这两 年都考到了,估计还将会继续考。3、如何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历年试题:1、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 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 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 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C )。2005A .纯正的作为犯B .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1+、下列哪一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A )。2005A .诈骗罪B .故意杀人罪C .非法拘禁罪D .非法持有枪支罪2、无意识的危

15、害社会的动作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V) 2001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 在的(B ) 2001A、表面联系氏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4、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A,B,D )o 2002A.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 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C. 道义上的义务D. 行为人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 起的负有防止危结果发生的义务5、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A )。2002 A .危害行为B .犯罪的地点C .犯罪的时间D .犯罪的方法【答案】A【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 必要要件。按照我国刑法学理论通说,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有 危害行为,而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所 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 C。6、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