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15670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常考易混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干冰 二氧化碳 CO2 沼气 天然气 甲烷 CH4盐酸 氢氯酸 HCl 大理石 石灰石 碳酸钙 CaCO3纯碱 苏打 碳酸钠 Na2CO3 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食盐 氯化钠 NaCl 生石灰 氧化钙 CaO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溶液 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水银 汞 Hg 二、酸、碱、盐易忽略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可溶性碱反应。-为什么可溶性碱易变质和正常雨水PH值小于7(约为5.6)的原因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的

2、原因3、干冰不是冰,纯碱(Na2CO3)不是碱,是盐,但水溶液呈微弱的碱性-并非只有碱液才显碱性4、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判断方法)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以下均指初中阶段)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 2、浅黄色粉末是:硫; 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 ,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红褐色沉淀

3、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或CuCO3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CO3),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OH)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 或 活泼金属+酸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碳酸盐和酸反应 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孔雀石、铜绿)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不要求,了解)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是 甲烷(气体) 或 酒精(液体) 燃烧。15、碱和盐的水溶液中(特指可溶的

4、),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常见有色物质的颜色:四、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 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 ;、装置气密性不好; 、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最后所测结果偏大的原因有:、反应开始时没夹住导管夹;、燃烧匙伸进去动作太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跑掉一部分)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检查气密性;装好药品后将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高锰酸钾(粉末)制氧时,

5、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根据酒精灯火焰调节试管的高度,安装,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预热后在药品处定点加热,用外焰;收集。排水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熄灭酒精灯。“茶庄定点收利息”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实验前,一氧化碳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

6、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加热前都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倒流重新氧化已还原的药品尾气处理装置:燃烧或收集-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5、电解水实验:通入直流电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白磷(P)的保存:浸在水中-为什么?着火点低(40),易在空气中被氧化、自燃(鬼火)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8、浓硫酸的稀释:缓慢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用

7、玻璃棒搅拌,切记不可将水倒到浓硫酸中稀释五、几个重要的活动探究: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镁条燃烧时质量比原来估计的值低的原因有:有部分产物变成白烟流失到空气中有部分物质粘在坩埚钳上2、粗盐的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每步都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注意事项: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部分;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的注意事项:蒸到出现较多固体析出时就要停止加热 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过滤时引流液体;蒸发时使受热均匀3、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

8、量、溶解; 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药匙。六、 物质的除杂(括号中的为杂质。原则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但可将杂质转化成该物质) 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SO4溶液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

9、aCl(NaOH):加入适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14、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七、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分子 7、在PH纸测量范围内,PH=0时,酸性最强,PH=14时,碱性最强。注意PH值可以小于0(酸性更强)和大于14(碱性更强) 8、

10、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最早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有机物)。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钙 元素。18、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是:铁; 未来应用前景最好的金属是:钛19、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 银; 熔点最低的

11、金属是: 汞; 熔点最高的金属: 钨八、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也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九、化学反应现象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烟为固体,雾为液体)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

12、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可燃气体点燃前一般都先要“验纯”。8、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常见可燃物的燃烧现象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14、CO点燃:蓝色火焰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