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9556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教学准备1.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课外观看动画片父子骑驴。2. 准备有关的挂图,以及反映故事变化的活动幻灯或多媒体课件。教材简析 抬驴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故事原文是这样的:“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这则寓言拍摄成了纸偶动画片,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父

2、子骑驴这篇课文在抬驴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改编。讲述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三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故事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抱孩子的母亲和一群小孩子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过路人,故事中他们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乍一听,都有道理。但父子俩将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以后,才发现,左也不对,右也不对,究竟该怎样做呢?课文在结尾部分把父子抬驴的情节改成了“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

3、上去休息一下”。这样的结局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事有自己的主见。 课文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母亲和小孩子的话既合理,又充满个性,读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本课的重点一是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二是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建议在学文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课题:“驴”是一种比马小的动物,耳朵和脸部都比较长,毛多为灰褐色或黑色,尾巴根毛少,尾端像牛尾。家驴性情温驯,富忍耐力,多用作力畜。“驴”和“炉”是

4、形近字,读音却有较大的差异,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可一边出示驴的图片,一边给学生作介绍。 第一段:可用形象的图片将学生引入故事情境中去。 第二段:老先生觉得父子俩的做法怎样?结合“哈哈大笑”、“竟然”等词语,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适当让学生讨论: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第四段: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老太太的话中去体会:她主张父子俩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一读老太太的话。 第六段:“狠”和“狼”字只有一点之差,应当引导学生加以区别。读文时关注年轻母亲的身份,想一想她为什么要大声说。带着这样的理解读一读年轻母亲的话。 第八段:理解“指指点点

5、”的含义,建议一边表演一边读这句话。文中三次出现“竟然”一词,可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后,请学生试着用“竟然”说句话。 第九段: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第十段:读一读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注意生字“享”与“亨”、“狠”与“狼”的区别。 课后第1题:可请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图画,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在回家以后讲给家里人听。 课后第2题: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注意通过对带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四种不同人的不同认识。 课后第3题:可在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进行,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

6、。教学设计参考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1. 老师语言引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往往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以前读过的寓言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谁还能讲讲它的寓意,那就更好了。2. 同学交流自己读的寓言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 给予评价,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思考:(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

7、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2. 学生自读,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不同人物说的话以及父子俩的做法。3. 同桌相互说说你对最后父亲的话的理解。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1. 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2. 体会不同人物的话。(1)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2)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3. 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4. 引导学生说出觉得怎么做才好呢?5. 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6. 分角色朗读课文。7. 请学生上台来讲故事。五、拓展学习,活跃思维1. 齐读课文。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3.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4.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