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勘探_复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4158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勘探_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力勘探_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力勘探_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力勘探_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力勘探_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勘探_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重力勘探基础1.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重力场的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矿场资源的一种方法。2.重力勘探的原理:地球表面的物质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变化与地下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而物质密度与矿场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只要研究由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变化(重力异常),就可以推断地质构造和勘察矿产资源。3.重力:重力是除该物体之外的地球质量和天体质量对物体产生的引力和该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4.重力的单位:1m/s2=106g.u. 1gal=104g.u.=10-2m/s2 1ugal=10-3mgal=10-6gal5.引力位

2、: 6.重力位:7.重力位 一次 导数: 其物理意义是重力场再相应坐标轴上的分量。9.牛顿提出的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而且两极稍微平坦,即为一个扁的椭球体10.大地水准面:就是把平均海洋面顺势延伸到大陆所形成的封闭曲面、11地球的基本形状:将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作为地球的基本形状,这个形状的一级近似可视为平均半径为6376km的正球面,二级近似是一个两极半径略小于赤道半径的二轴椭球面。第二章 重力异常1. 重力异常:分为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的因素:天体引力,地球形状的变化和地下物质的运动,日变 空间变化的因素:(1)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近似于两极压缩的扁球体,(2)地球绕一点的

3、轴自转,(3)地下物质分布不均匀2.正常重力公式:当地球形状及其内部物质的密度分布已知时,应用重力位函数 可以求出地面上任意点的重力位,进而求的的重力场公式称为正常重力公式。g=ge(1+sin2+sin22) 1901-1909赫尔默特公式g=9.7803(1+0.005302sin2-0.000007sin22)3.正常重力位:引入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十分接近的正常椭球体来代替地球,假定正常椭球体的表面是光滑的,内部的密度是均匀的,或者成层分布且各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各层界面都是共焦点的旋转椭球面,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重力位称为正常重力位,求的的相应的重力值就称为正常重力值。4.重力异常:在重

4、力勘探中,将由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5.重力异常与剩余质量引力的关系 若在大地水准面A点进行观测,背景密度为0,其正常重力为g,当A点附近的地下有一个密度为的地质体存在,且其体积为V时,这个地质体相对于四周的围岩就有一个剩余密度,其大小为=-0 。 该地质体相对于围岩的剩余质量为*V,当0时,则剩余密度为正,或称地质体“密度过剩”,并引起正的重力异常,当h) -0.419g*cm-3hm (R) (三)自由空气(高度)校正(gh)和布格校正(gb) 经过前两种校正,与A、点相比,A点只剩下高度h的影响,因为A点和A、点离

5、地心的距离大,正常重力值将随之减小。 高度校正值为gh g.u.=3.086(1+0.0007cos2)hm-7.2*107h2m 为纬度 上式考虑地球的形状用旋转椭球体近似得到,当测区很小时,高程变化不大的地球形状用球体近似得到,公式简化为gh g.u.=3.086hm,这种校正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通常将中间层校正和高度校正合并进行,称为“布格校正” gbg.u.=gg.u.+ ghg.u. 简化后gbg.u.=(3.086-0.419g*cm-3)hm (四)正常场校正(纬度校正) 正常场校正:在大面积测量中,引入正常场校正,将测点纬度带入正常重力公式,计算正常重力值,再从观测值中减去 纬度

6、校正:再小面积测量中,求测点相对于总基点纬度的变化,所带来的重力正常值的变化,并予以校正,称为纬度校正。7.异常的图示:异常平面图(反映测区全貌),异常剖面图(反映某一剖面上的异常),异常平剖图8.均衡的两种假说的异同点:相同点:地下存在等压面,并且都假设密度小的地壳漂浮在密度大的底层上 不同点,Pratt认为每个柱体的密度不相等,而且,补偿质量分布在每个岩柱中,Airy认为每个柱体的密度是相等的,补偿质量分布在山根和反山根中。9.重力异常的分类(一)自由空气重力异常1)对观测重力值仅作高度校正gh和正常校正而得,即gF=gk+gh-g反映了实际地球形状和物质分布与大地面的偏差,大范围内的负的

7、重力异常,说明下方物质有相对亏损,反之相对盈余。2)经地形校正的法耶异常,gF=gk+gh+gT-g,作地形校正后,已经局部的改变了地球的质量分布。(二)布格重力异常它是对观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即gB=gk+gh+g-g,因而布格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第六,七章1.决定岩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及孔隙度的充填物的多少3)岩石所受压力的大小2.三大岩类密度总体特征: (1)火成岩:主要由矿物成分及含量多少决定,从酸性到基性过渡时,其密度随岩石中铁镁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沉积岩:A 密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主要由岩石中的孔隙度决定 B密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 密度随孔隙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大(3)变质岩:A其密度与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密切关系,B 密度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的程度大小来决定3.正演:给定地下某种地质体的形状,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