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块一复习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9374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模块一复习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模块一复习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模块一复习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模块一复习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模块一复习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模块一复习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模块一复习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声 现 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利用回声可测距离: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

2、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3.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3利用回声可求

3、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5噪声的控制方法。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

4、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

5、验的做法。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9.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

6、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 二、物态变化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知识结构】一、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

7、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 ,每一小格是0.1。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面相平。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

8、过程叫凝固。要放热.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

9、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3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4.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冰箱的电动压

10、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熔化 凝固 t t(晶体熔化

11、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图1对应训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 固态 B.

12、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5. 探究 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猜想: 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 相等,步骤:1.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2.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

13、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3.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水冰预想的情况比较的方法验证的结果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 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 液体的种类。(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

14、法。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图2 图2图1图3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三、光的反射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知识结构】一、光的产生: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1 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镜面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