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87331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山东省莱芜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精品资料数学附件:莱芜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各学科说明 二一四年二月 十二 日主题词: 学业考试 说明 通知莱芜市教学研究室 2014年2月12日印发 (共印25份)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说明数 学、考试性质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该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考试的性质看,学业考试是学科结束的终结性水平测试,不同于单独进行的毕业标准衡量考试,也不同于单独进行的高中招生升学考试,应该说是兼顾毕业与升学两考合一的考试。、命题原则2014年初

2、中学业考试数学学科考试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鲁教版六至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依据,以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为导向,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数学学科考试将在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的同时,突出对重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考试将加强对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联想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将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通过设置一些探索题和开放题,以更多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将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内部或外部的情景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能否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文字、字母、图形)进

4、行表达,能否根据最初的问题情景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或将解法和策略运用到一个新的问题情景中去。、考试内容及要求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1.知识技能要求: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认识)、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了解(认识):能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综

5、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2.能力要求:数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符号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空间观念: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

6、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统计观念: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推理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

7、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关于考试内容及这些内容的具体要求作如下说明:数与代数部分1数与式(1)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对含有较大或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

8、的解释和推断。(2)实数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代数式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会求代

9、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4)整式与分式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法运算(除法仅限于除式为单项式)。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

10、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3函数(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

11、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函数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3)一次函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函数。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

12、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反比例函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5)二次函数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空间与图形部分1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

13、步认识点、线、面。(2)角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14、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4)三角形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有两个角相等

1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5)四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