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7231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20082012)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学生:杨衠 指导教师:罗兵摘 要:俄罗斯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中国媒体报道中塑造的俄罗斯国家形象是反映两国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本文运用抽样调查法,以人民日报20082012年涉俄报道中的419份报道为分析样本,对其报道的形式特征、内容特征、态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国际环境,探讨了人民日报塑造的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形象,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国家形象;俄罗斯;人民日报国家形象也称“国际形象”、“国家对外形象”,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向世人展示的面貌,如政治形象、文化形象、外交形象等。1它对国家的发展与国

2、际地位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两国关系密切悠久。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党报,其涉俄报道是国内民众了解俄罗斯的主要窗口,对俄罗斯形象塑造至关重要。1 研究设计1.1研究对象及样本本文以2008年2012年间人民日报的涉俄报道为分析对象。笔者在“人民数据库”中搜索了人民日报这五年间正文中含有“俄罗斯”字眼的所有报道,并采用等距抽样法进行了抽样。以每年的1月11日为起点,以每1个月和6天为间隔抽取样本,每月在上个月的基础上递进一天抽取样本。每月选取五天,超过本月末日期的进入下月顺延。此外,有一些报道出现了“俄罗斯”字眼但与俄罗斯关联不大,所以笔者对样本进行了筛选,选取

3、了419份报道进行分析。1.2 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次研究设计的编码表从三个方面对样本进行分析。一是形式特征,包括篇幅长短、消息源。二是内容特征,主要研究报道主题。三是报道倾向,分为正面、中立和负面三种。1.3 研究的信度测试对照编码表,本次研究的两名编码员对20篇报道进行了信度测试,并根据信度测试结果对编码表的相关说明进行了调节。最终编码员间的信度达到了0.88。2 分析结果2.1 年度分布2008-2012年人民日报的涉俄报道分别为73、86、107、87、66篇。2010年数量最多。21世纪以来,中俄的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这五年的涉俄报道量虽有差距,但未成倍增加或减少。2010年中俄发

4、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和活动,如二战胜利65周年纪念活动的举办、在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活动、中国举办了世界贸易博览会等。所以当年中俄关系发展较快,连俄罗斯媒体也称2010年是“中俄关系迅猛发展的2010年”。这可能是2010年人民日报涉俄报道多于其他几年的原因。2.2 形式特征2.2.1 报道篇幅报道篇幅分为短篇报道(0500字)、中篇报道(5011000字)、中长篇报道(1001字2000字)和长篇报道(2000字以上)四种。其中,短篇报道最多,为190篇,占45.3%,长篇报道为23篇,仅占5.5%。一般说来,长篇报道在广度和深度上优于短篇报道。因此,人民日报并未呈现一个深刻、细致的俄罗斯形

5、象。这一点也符合了俄罗斯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现状。目前中国四五十岁的民众对俄罗斯的感触很深,他们生于中苏关系鼎盛时期,颇受俄语言及文学的影响。而今中国年轻人对美英的印象远超俄罗斯,既源于俄文学和语言的课堂地位已大不如前,也源于媒体议程设置重点的转变。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俄罗斯虽仍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但整体实力已大不如前苏联,更无法与美国相抗衡。这一点必将影响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2.2.2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中,由本报工作人员采写的报道占据了70.6%,非本报采写的仅占29.4%。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民日报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设备都是高规格的,自采新闻能力强大,驻外记者实力雄厚。二是

6、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在涉外报道中地位重要,人民日报对其新闻来源把关较为严格。2.3 内容特征2.3.1 20082012年涉俄报道的整体内容概况从图1可知,政治、经济、外交及军事是人民日报涉俄报道的热点主题。社会民生、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等报道量占弱势地位。其中,体育类报道仅占总量的8.8%,与俄罗斯传统体育强国的身份并不相符。文化艺术主题的报道占9.3%,且主要是介绍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受到推崇的状况,以俄罗斯文化为主要报道对象的篇章较少。如2011年12月的汉学大家小故事讲述的就是俄罗斯的一位科学院院士学汉语、研究中国文化的故事。图1 人民日报20082012年涉俄报道主题分布情况这说明中俄两国

7、交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高端领域,所以人民日报运用了大量笔墨来进行报道。这也表明人民日报并未将社会、文化纳入报道重点。相对于政治、经济等受精英人士青睐的硬新闻,普通民众的兴趣热点多集中在与日常生活接近的社会、体育、文化层面,人民日报未能给受众提供了解俄罗斯文化、民生的合适窗口。2.3.2涉俄报道内容特征分年概述表1 人民日报20082012年年度报道主题分布表报道主题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合计政治81111111657经济6211422871文化艺术69137439社会17124226外交161418231384军事国防141720101374体育1547743

8、7科技2171516其他5252115合计73861078766419因时事影响,人民日报涉俄报道每年的报道内容有其自身特性。从图1可知,近五年间体育报道的总数量在所有报道主题中排第6。而表1中,2008年体育主题报道量居第2,并远超其他几年体育报道数量。这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俄罗斯是体育强国,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了重多体育报道中。2009年经济类报道最多。2008年末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影响巨大,作为重要的经济实体,2009年俄罗斯如何走出危机、复苏经济吸引了较多关注。2011年外交主题报道量最多,经济类报道居第2。2011年是中俄关系史上具有一系列纪念意义的一年:它是两国在冷战后探

9、索建立新型关系20年,是两国提出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是两国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0年。2因此,当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外交会晤频繁。此外,2011年俄罗斯被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可能是当年人民日报对俄罗斯经济关注较多的原因。2012年的报道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旅游主题的报道(旅游报道数量很少,列入了经济类主题中)。2012年“俄罗斯旅游年”活动在中国举办,人民日报针对这个主题进行了宣传。2.4 报道倾向 人民日报在这几年间对俄罗斯的态度是中立偏正面的。在样本中,对俄罗斯持正面态度的报道占38.9%,持中立倾向的为57%,持负面态度的仅占4.1%。作为中国党报中地位

10、最高的媒体,人民日报的态度既表明了媒体本身对俄罗斯的看法,也彰显了中国政府对俄罗斯的友好态度。3 人民日报中的俄罗斯国家形象解读3.1政治形象3.1.1国际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政治报道的热点主题有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俄日领土争端、俄欧和俄美关系等。在报道中俄两国关系时,频繁出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战略伙伴”等正面表达,可见俄罗斯对中国而言十分关键。还有一些报道强调了俄罗斯对于遏制美国单边主义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3.1.2 与中国政治立场基本一致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多次援引俄罗斯的观点。由于媒体具有左右舆论的力量,所以大众传播的国际报道和时政评析,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某一国家的认识、看法

11、和态度,而且在报道时以哪些问题为侧重点及评论这些问题的态度和方式,选取什么观点的讲话和文章,都影响着公众舆论对国家形象的评价和定位。3人民日报援引俄罗斯的观点正说明了中国与俄观点的一致性。涉及俄美关系时,中国始终与俄罗斯站在同一战线上。2012年12月28日的互相列出黑名单 冷战思维重抬头 俄美“人权战”升级附了相关点评,提出“美方不反省自己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却拿俄罗斯的偶发事件制造事端,这不能不引起俄方的强烈反弹”。这体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也表明中国对美国干涉他国人权的不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总是以人权为由谴责中国,忽视了主权高于人权的理念。所以,在出现俄美“人权战”后,中国立刻和俄罗

12、斯站在了同一阵营中。3.2 经济形象3.2.1经济潜力巨大人民日报的涉俄经济报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讲述俄罗斯与他国的经济合作。这类报道表明了俄罗斯资源丰富、市场宽广,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重大。另一类介绍俄罗斯国内经济情况。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俄罗斯国内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报道见诸报端,危机中发掘希望、资金有流出 信心未流失都力图呈现经济逐步恢复的俄罗斯形象。此外,人民日报还流露了一个观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国家经济合作成果显著,加之俄罗斯具备的基础优势,其经济必将上一个新台阶。3.2.2能源丰富俄罗斯是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其经济支撑。经济类报道中,与俄罗斯能源相关的报道有22

13、篇。这些报道塑造了一个因为拥有丰富的能源,在俄乌天然气风波、俄欧能源博弈中拥有了主控权的俄罗斯形象。同时,中俄两国共同修建了原油管道,在电力、煤炭等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3.3文化形象3.3.1中俄人文交流频繁文化艺术报道为39篇。其中涉及到中俄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报道有27篇,占据了69.2%。中俄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戏剧、舞蹈和文学上。一些报道介绍了俄罗斯人民积极学习中国武术、研究汉学、翻译中国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十分认同。3.3.2 悠久古老的文化传统悠久的文化成了俄罗斯的标签。在介绍俄罗斯戏剧时,2011年8月18日的“传统”的生命力来自创新里提到莫斯科艺术剧院是“有着悠久传统的艺术

14、团体”、“一直是深藏在北京人艺几代艺术家心中的精神向往”。在世界文学占据重要地位的西伯利亚文学、文化之都圣彼得堡也勾勒着一个浓郁文化气息的俄罗斯形象。3.4 灾难事件频发的社会形象社会类报道共26篇,其中16篇涉及到灾难事件。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在2008至2010年间连续发生过袭击事件。车臣共和国也出现了议会大楼遭武装袭击、夜总会火灾等情况。此外,因为冻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俄罗斯交通、电力都受到过影响。灾难事件报道中,记者多采用了中立或正面的手法。虽然在报道中找不到表达负面情感的语句,但新闻把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的立场。采编抉择之际,人民日报更倾向于选取非正面的事件来报道俄罗斯社会。这既说

15、明俄罗斯存在治安不佳、民族纠纷、气候恶劣等问题,也体现了人民日报突出本国社会较他国稳定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国家媒体的涉外报道中。结语人民日报塑造的俄罗斯形象总体上符合中俄关系现状。但要塑造完整、全面的俄罗斯形象,以下几方面的改变很有必要。第一,平衡各类主题报道量,适当增加文化、社会类报道,呈现生动鲜明的俄罗斯形象,吸引受众兴趣。第二,适度增多中长篇报道和长篇报道,对俄罗斯进行深刻剖析。第三,改善社会类报道的信息失衡状况。在报道中提供俄罗斯社会的正面信息,提升民众对俄罗斯的热情,促进中俄两国旅游、贸易交流。【注释】:1张昆.国家形象刍议J.国际新闻界,2007,(3):11-16.2姜毅.2011年中俄关系回顾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