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84980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基础巩固组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固结成岩褶皱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断层侵蚀作用ABC D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岩浆的喷出 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和断层。第2题,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答案:1.B2.D(2017北京东城模拟)读图,回答34题。3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

2、断层的依据有()断层面发育的陡崖断层破碎带断层两侧岩层错开相对下沉岩体形成低地ABC D解析:第3题,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第4题,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答案:3.C4.D(2017河北衡水中学信息卷)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下题。5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中的()A BC D解析: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堑。在题目所给

3、出的地质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为褶皱构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为断层构造,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堑。答案:C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67题。6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A甲 B乙C丙 D丁7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 BC D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为100 m以下,乙地海拔为200300 m,丙地海拔为5006

4、00 m,丁地海拔为400500 m,故丙地海拔最高。第7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图中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故B项正确。答案:6.C7.B8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第(3)

5、题,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第(4)题,上游拦河造坝、沿岸人们用水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都会造成海水倒灌现象。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出露海面形成岛屿。(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3)不能。因为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4)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能力提升组(2017郑州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6、。1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2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及顺序是()A岩层的形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地壳的下降运动地壳上升,外力侵蚀A BC D解析:第1题,由地下岩层弯曲形状可判断,甲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缺失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受外力侵蚀。第2题,甲区为含煤岩层,由于为背斜构造,开矿采煤时在矿井巷道内容

7、易积存瓦斯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多发生在向斜构造的矿井里;井喷事故是一种有害的钻井事故,是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筒,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的现象。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首先是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形成岩层的褶皱变形,在进一步的挤压作用下岩层断裂出现断层,同时地壳上升隆起,受外力侵蚀使岩层顶部缺失,而后该地地壳下降,地势较低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上覆岩层。答案:1.C2.C3.D (2017湖北枣阳一模)某地质考察队对右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

8、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读图,完成45题。4甲处属于()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C向斜成谷 D向斜成山5若在Y2处钻30米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1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25米 B35米C45米 D65米解析:第4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Y2、Y3之间有河流发育,地势较低且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所以甲处属于背斜成谷,故B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图示中等高距为20米,可求得Y1与Y2的相对高度介于20米至60米之间,由Y2的钻探深度为30米可知,Y1的钻探深度介于50米至90米之间,故D项正确。答案:4.B5.D6(2017河南信阳一

9、模)图甲大陆西岸虚线处为一著名山脉,其成因与板块分布图(图乙)中的哪两个板块有关()A和 B和C和D和解析:图甲中大陆西岸虚线处是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图乙中是美洲板块,是南极洲板块。答案:B7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应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依据: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而形成低地。(3)绘图略。(4)原则: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