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843798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20 个)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及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2、传输分辨率为 640*480 的真彩色图像(像素分辨率为 24b)并且以每秒 25 帧的动态显示则至少通信的带宽为(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为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4、集散系统一般分三级分别为过程级、监控级与()。5、智能大厦集成了()、通信技术、人类工程系、楼宇控制、楼宇设施管理于一身。6、三 A 是指()、OA(办公自动化)、BA(楼宇自动化)。7、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8、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由 IBM 公司于 1974

2、 年提出的,命名为()。9、面向连接服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采用()机制,以保证最为可靠地服务。10、在网络层中数据以()为单位进行传输。11、三大资源支柱为物质、能源、()。12、信息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使用中非但不会消耗反而会通过()得到增值。13、20 世纪 90 年代,各国政府提出了建立()为核心的信息的高速公路计划。14、()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建设。15、()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里程碑。16、ARPANET的主要目标()。)Mbps。17、(18、()于 1984 年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荃木参考模型的国际标准 IS07498,简称 OSI

3、参考模型,由七层组成。)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19、网络数据传愉的可靠性一般通过()服务来保证。20、TCP/IP 协议是(答 案: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3:用户间信息交换。5:计算机技术。7:定时。9:确认和重传。11:信息或信息资源。13:建立高速计算机网络。15:ARPANET。17: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19:面向连接。二、选择题(15 个)为实现 ARPANET 互联网而开发的。2:184。4:管理信息级。6:CA(通信自动化)。8: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10:网络协议数据单元或分组12:交流和共享14:信息高速公路

4、。16:计算机间的资源共享18:OSI/RM20: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所或 DARPA1、TCP/IP 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为()。A、应用层C、互联层B、传输层D、主机-网络层2、一般情况下交换机工作于 OSI 参考模型的()层。A、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B、表示层D、网络层3、以下那个协议工作者传输层中()。A、UDPC、ICMPB、DNSD、ARP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标准网络拓扑结构()。A、星形拓扑C、分层级拓扑B、总线型拓扑D、网型拓扑5、一栋大楼中计算机网络组成属于(A、城域网)。B、局域网C、广域网6、星形拓扑网络的缺点(A、控制简单C、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D、互联网B、方便服务

5、D、中央节点负担重,形成“瓶颈”7、下面那个不属于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结构()。A、星形C、总线型8、Ping 命令中使用了下列哪个协议(A、ARPC、ICMPB、环形D、树形)。B、POP3D、CSMA/CD9、OSI 参考模型中的第一层传输的是()。A、分组C、bit10、IEEE802.4 使用下列那个协议(A、CSMA/CDB、数据帧D、byte)。B、Token BusC、Token Ring11、电子银行的服务核心为(A、金融交易卡服务C、自动存取款作业D、X.25)。B、销售点自动转账服务D、电子汇款与清算12、以下不属于计算机网路中的交换方式为(A、电路交换B、报

6、文交换C、分组交换D、帧交换)。13、在 OSI/RM 中,一个层 N 与它之上的 N+1 层的关系是()。A、第 N 层为第 N+1 层提供服务C、第 N 层使用第 N+1 层提供的服务B、第 N+1 层把从第 N 接收的信息添一个报头D、第 N 层与第 N+1 层相互没有影响14在 ISOOSI 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的层是()。A物理层C传输层B数据链路层D网络层15 下列哪种交换方法实时性最好()。A、报文分组交换C、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D 各种方法都一样答 案:1-5:CAACB,6-10:DCCCB,11-15:ADACC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1、在 RS-23

7、2C 接口信号中,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的连接方向为()A、DTEDCEB、DCEDTEC、DCEDCED、DTEDTE2、RS232C 的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范围分别为()A、+5V 至+15VB、-5V 至-15V第三章 物理层D、0V 至-5V3、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分,则这种复用方式为()A、异步时分复用C、同步时分复用B、频分多路复用D、以上均不对4、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 )A、比特流C、分组序列B、帧序列D、包序列5、以下关于误码率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8、(A)A、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非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B、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C、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计算时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D、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越大,误码率越接近真实值6、采用曼彻斯特编码,100Mbps 传输速率所需要的调制速率为()A、200MBaudC、50MBaudB、400MBaudD、100MBaud7、双绞线可以用来作为_的传输介质。( )A、只是模拟信号C、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B、只是数字信号D、只是基带信号8、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时,必需的设备是( )A、网卡C、中继器9、传送速率的单位“

9、b/s”代表( )A、bytes per secondC、baud per secondB、调制解调器D、同轴电缆B、bits per secondD、billion per second10、在网络互连中,中继器一般工作在( )层。A、物理层C、运输层B、应用层D、网络层11、关于光纤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光纤是网络中性能最好的一种传输介质B、多条光纤可以构成一条光缆C、光纤通过全反射传输经过编码的光载波信号D、光载波调制方法主要采用 ASK 和 PSK 两种12、在数据通信中,利用电话交换网与调制解调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属于( )A、频带传输C、基带传输B、宽带传输D、IP 传

10、输13、对于带宽为 6MHz 的信道,若用 8 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A、36106B、18C 10C、48106D、9610614、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 )A、分组交换技术B、电路交换技术C、报文交换技术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15、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A、报文交换技术B、分组交换技术C、文件交换技术答案:D、电路交换技术1、A2、B3、C4、A5、A6、A7、C8、B 9、B 10、A11、D 12、A13、A14、A15、B二、填空题(共 15 小题)1、

11、脉冲编码调制的工作原理包括_、_和_。2、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媒体有_、_、_和_。3、我们将发送端_信号变换成_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而将接收端把 _信号还原成_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4、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字信道,其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的5、E1 载波的数据传输为。6、非屏蔽双绞线由对导线组成,10BASET 使用其中的输。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 使用其中的对进行数据传7、一信道的带宽为10KHZ,如果使用4个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其限定的最高数据率是_。8、数据传输有两种同步的方法:_和_。9、10 BASET 使用标准的RJ45 接插件与3 类或5 类非屏

12、蔽双绞线连接网卡与集线器。网卡与集线器之间的双绞线长度最大为。10、光纤按其性能可分为和两种。11、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媒体上传输12、 ISO 组织提出的物理层四个技术特性是13、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式,即、。、功能特性和和。14、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是多个输入线和多个输出线之间直接形成传输信息的物理链路,电路交换分三个阶段。15、通常我们使用带宽一词指给定的通信线路的信道容量。从技术的角度讲,带宽是信道的频带宽度,即为信道能传输的单位为。答案:1、采样、 量化 、编码2、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3、数字数据,模拟数据,模拟数据,数字数据4、1/2 倍5、2

13、.048Mbps6、4、2、2、7、40 Kb/s8、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9、100m10、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11、原始比特流12、机械特性、电气特性、规程特性13、调频、 调幅、 调相14、电路建立、电路拆除15、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 、赫兹、传输数据和之差,一、名词解释(6 个)1、差错控制2、选择重传 ARQ 协议第 4 章试点本科试题3、连续 ARQ 协议4、PPP 协议5、停等协议6、链路管理答 案:1、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2、选择重传 ARQ 协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以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者是定时器超时的数据帧。此时必须加大接收窗口,以便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之后再一并送交主机。3、连续 AR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