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83672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概括为“一坚持,两改革,四加强”。“一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改革”即改变观念,推进研究性、集体性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努力探讨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模式。“四加强”一是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理论学习;二是要加强师德规范的培训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三是要加强集体教研、备课活动与相互听课、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的交流;四是要加强体育教研、课题、体育特长生的突破。三、工作重点和举措3.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课常规教学安排。3.1.1、认真制

2、定各项教学计划。根据学年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初三年级负责人王涌、初二年级负责人林恒志、初一年级负责人李小冬)。有计划、高标准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上报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资源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教师个人成长资料库。3.1.2、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全体教师要熟悉、掌握教学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目标,各教师按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和单元教学计划,提前

3、两周写出设计方案和课时计划,提前一周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全员参加),时间每周五上午教研活动(区上有教研活动时,改在每周三上午),由各年级负责人,制定执行教案,完善体育资源库。认真检查教学设计方案、课时计划。查看课后小结,促进各教师学习和提高。3.1.3、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制度,严格规范教学常规行为,初三年级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力争_级中考体育成绩平均分达到_分。3.2、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成绩。四、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建立健全责任目标,团结协

4、作,保证教研活动顺利开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每学期每人一篇;积极参加校、区级各种论文评选活动和公开课、赛课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外校、外地进行参观学习,促进交流,提高见识,丰富经验。对_月_日区上体育课题子课题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的结题任务,要积极参与并以最大的努力使其顺利结题。五、开好选修课,打造特色树立一个理念:坚持特色兴校,走体育特色学校的发展之路。明确一个目标:“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两个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六、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对部分

5、体育器材进行增加和更新,使体育场地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锻炼,做好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与上报工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体育教师要根据本计划制定各自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各项具体体育活动安排如下:七、工作要点开学前:(8/25-8/31)1、区上体育教师培训。2、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的准备。3、第一周上课教案,集体备课后的执行教案的确定(按年级、人员分工进行电子执行教案的制作)。4、全校升旗队形、广播操队形、出操队形站位安排(与德育处协商)。6、体育课题的资料整理、准备与完善(结题)。_月份:1、准备区上(国家)体育课题子课题结题报告。

6、PPT的制作与资料整理,按区上的要求进行准备子课题结题报告会的工作(我校结题开会时间_月_号星期四)。2、认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确定各项职责。参加区教研活动。3、根据区(市)上的活动安排确定各训练队的人员安排;组建学校各运动队,制订训练计划,建立运动员档案,对校田径、篮球、健美操、武术、广播操、乒乓球、羽毛球队开展训练。拟定校内体育竞赛计划。4、各年级广播操比赛,筹备校运动会。5、初三年级体育(现状)分析,确定目标,体育中考平均分力争达到_分。_月份:2、筹备校运会,组织各班进行入场式训练,各班利用课余时间抓紧运动员训练。3、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对规定项目进行测试。4、参加区

7、广播操、自编操比赛。5、初三年级体育成绩分析(与第一次考试同步)。6、参加区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备课活动。7、组长献课(_月_日上午第三节)。_月份:1、校第_届运动会召开。2、参加区武术教学比赛。3、编印校运会(秩序)成绩册。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录入。5、参加区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备课活动。6、成华区第二_届综合运动会。_月份:1、十四周冬季长跑开始。2、组内教学六认真检查,体育教研组(组内、校内、区里)公开课。_月_日星期五上午四节课。3、下放冬季拔河比赛通知。4、学生体育课开始考核。5、第十六周校学生冬季拔河比赛。6、完成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表上报工作。7、参加区教研活动,

8、校内教研活动、备课活动。_月份:1、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结束,成绩录入,数据分析。2、上报各班体育课成绩及各项竞赛成绩,有关资料归档。3、各运动队训练期末总结。5、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6、制定校运动队下一步训练计划。7、确定下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准备。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临时性工作。教学教研学校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二)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以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们领悟

9、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四、主要工作措施:1、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落实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

10、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4、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备课。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严禁不备课上课。备课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衡量备课的优劣主要“四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集体备课调整是

11、否认真,是否符合班级实际,四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学校将对教师的备课隔月检查,其中调整方案、教学反思将重点检查,并公布检?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2、上课。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上课时做到“七不”:不坐着上课、不喝茶、不吸烟、不接待客人、不接电话、不拖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看是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3、作业。要求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学校将进行优秀作业评比,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将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定期检查,要求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批改及时规范,每一种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评语。每位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点来抓。4、辅导。教师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辅导要做到“三心”,“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针对性。5、评价。要改革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要以课堂表现、技能测试、纸笔测试三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