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2572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一、头部疾病(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2、。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 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

3、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 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一)视力模糊: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配复溜效更佳。 (二)麦粒肿: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加针上白,效果更佳。 (四)目干涩: 针明黄有效。配复溜效更佳。 (五)两眼睁不

4、开: 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2、针光明、人皇。 (六)沙眼: 1、睑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 (七)白内障: 1、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效。 2、针肾关、光明。 (八)迎风流泪: 1、针木穴特效。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久年 老病可点刺三重穴。 4、花骨一穴之四穴(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叉口下每隔5分一穴) 5、眼发干、流泪:木穴 (食指掌侧第一节D线,四分法取三穴) (九)角膜炎,眼痛、眉棱骨酸痛:三叉一穴 (十)偷针眼:灵骨(交刺) (十一)眼跳: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2、针风市、复溜。 (十二)青光眼: 针下三皇、光明有卓效。 (十三)眼睛诸疾:分白、

5、上白(食指、中指掌骨间上5分、1寸5分各一穴) (十四)飞蚊症: 肾关(天皇下1.5寸) 光明(内踝尖后1寸,直上2寸)(书指即复溜穴) 三、鼻部疾病 (一) 鼻膜炎: 1、 骡马、通天、通关 2、驷马三穴(膝膑骨外上缘直上分别7.5、9.5、11.5寸)同时取6穴 3、指驷马 (食指背侧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三穴) 火腑海(前臂背侧肘下 三寸,火山后二寸)迎香(鼻翼旁) (二)酒糟鼻: 1、三棱针或七星针点刺正本穴,三四次即愈。 2、灵骨穴:(穴位见上)深刺一寸五分。 3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有卓效。(书) (三)鼻出血: 针肩中立止。 (四)感冒多涕:木穴。(食指掌侧第一节D线,四分法取三穴

6、)配重子 四、耳部疾病 (一)中耳炎: 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二)耳痛: 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三)耳鸣: 1、泻驷马补肾关即可停止。 2、泻曲陵补明黄,亦可停止。 3、正宗(足底后跟正中,距足底5.5寸是穴) (四)耳鸣、耳聋、重听: 腕顺二穴(手掌小指侧,距腕横纹1.52.5寸)配火串穴(手背两筋间,距腕 横纹2.5寸) 五、口舌齿疾病 (一)下颌骨痛: 1、针火硬,配解溪穴效更佳。 2、点刺耳背。 (二)口眼歪斜: 1、四花外点刺,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 三重点刺,再针驷马、通肾。 3、 三重穴(足外踝尖直上向前外开1寸,三穴分别为距外踝尖3寸、5寸、 7寸) (三)中风失

7、语: 1、针肩中,配商丘更佳。 (四)牙痛: 1、针灵骨,交刺侧三里、侧下三里。 2、灵骨(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左病针右,右痛针左,下针立止。)大白 若痛不止加心灵一穴,(前臂腕横纹上1.5寸。)巳经验证,疗效确实 (五)拨牙麻醉:重魁(大白穴下2.5分) (六)口唇痛、口腔炎:上唇 下唇(膝盖下缘膑骨韧带上) 六、颜面疾病 (一)颜面神经痉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有效。 2、针腕顺一、二穴。 (二)面麻: 1 、三重放血,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风市、侧三里。 (三)三叉神经痛: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外膝眼。 (四)面神经麻痺:(口眼歪邪) 1、 足三重穴(足外踝尖直上向前

8、外开1寸,三穴分别为距外踝尖3寸、5寸、7寸) 2、腕顺二穴(手掌尺侧,腕横纹后1.52.5寸) 七、咽喉疾病 (一)鱼骨刺喉: 1、针足千金有特效。 2、喉痛、鱼骨刺喉:足千金(侧下三里穴直下2寸,往后5分) 足五金(足千金穴直下2 寸) (二)喉痛: 1、耳后青筋放血。 2、三重放血。 3、足千金放血。 八、颈项疾病 (一)项强(颈痛) 针正筋、正宗立效。 (二)痄腮: 耳背放血。 (三)肩颈痛: 针肾关上、髀关。 (四)落枕: 1、针重子、重仙。 2、针正筋、正宗。 3、针重子、承浆。 4、针后溪、束骨。 5、失枕穴:(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偏内侧二分上二分处尺侧) 6、重子穴配承浆穴(手掌

9、面,重子与合谷相对,重仙与灵骨相对) 落枕时颈项强硬涌左右转动者取后溪,不能前后俯仰则取束骨,或 刺正筋、正宗亦有殊效。巳经验证,疗效确实 (五)颈椎病: 1、 正筋(脚后跟筋上,距脚底3.5寸)正宗(正筋上2寸)配人中或承浆 (赤脚郞中经验方) 2、水源三穴(小指掌面第一节尺侧D线,四分法取三穴)中白(手背无名指、 小指的指掌关节下5分)手麻加肺灵(外关下0.5寸)(山村一夫验方) 九、上肢疾病 (一)手指麻: 针肾关、复溜特效。 (二)食指痛: 1、针四花中穴特效。 2、针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指关节痛: 针五虎一特效。 (五)腕关节痛: 1、针侧三里、侧

10、下三里特效。 2、手腕扭伤:侧三里 侧下三里 (六)腱鞘炎: 1、针五虎一特效。 2、手指痛、腱鞘炎:五虎一(拇指手掌第一节外侧赤白肉际,两指纹间六分法取五穴) (七)肩关节扭伤、手臂不举: 1、针肾关特效。(对侧) 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 3、针足千金、足五金。 (八)手痛不能握物: 1、针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重子、重仙。 3、针肾关。 手抽筋:火串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配火陵(火串上2寸)火山(火串上4寸) (九)上臂痛、手臂麻痺: 1、针对侧侧三里、六完有效。 2、神肩穴(肩峰与云白连线的中点) (十)肩凝症、肩臂不举、肩痛: 1、针肩中有效。 2、补肾关、泻尺泽。

11、3、火膝穴(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即小泽下一 分)指驷马(食指背侧第二节外侧, 四分法三穴) 4、重子 重仙(手掌面,重子与合谷相对,重仙与灵骨相对) 5、足千金 足五金配肾关 6、三肩穴(手背大拇指掌骨正中央下三穴) 7、肾关(对侧)(即天皇副穴,阴陵泉下1.5寸)指三重(健侧)(手背,无 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个)外关 阳溪 后溪(健侧) 8、八关穴(四指指掌关节下2.5分处,共8穴) (十一)肩肿痛: 1、肾关、九里、侧下三里, 2、 通肾、通胃、通背。 3、针肩中(上臂肱骨之外侧,肩骨缝下二寸五分。 (十二)肘关节痛: 1、灵骨特效。 2、针四花中亦特效。 (十三)手抽筋: 针对侧火山

12、。 手脚扭伤:外陵(承山外侧1.5寸)内陵(承山内侧1.5寸) (十四)两手拘挛: 针肾关、泻曲陵。十、下肢疾病 (一)坐骨神经痛: 1、针灵骨、大白特效。 2、委中青筋点刺放血特效。 3、骨关(手掌面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外侧拇指侧五分处) 木关(手掌 面腕横纹中央下五分偏内侧小指侧五分处)配灵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即拇指、食指叉骨间之终端)下白(中白下1寸处) 4、火府 火梁 火昌 木府 木梁 木昌 金府 金梁 金昌 (府、梁、昌在大腿后侧分三行成三排,火居中,木居内侧;金居外侧,两侧距中线各2寸。从上至下距承扶3、7、10寸)。 5、三叉三穴(握拳取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三个叉骨

13、间) 6、正筋(足后跟正中央、距足底3.5寸)正宗(正筋上2寸)正 士(正宗上2寸) (二)大腿痛: 1、针叉三特效。 2、金林点刺亦特效。 3、腿痛无力:八关穴(四指指掌关节下2.5分处,共8穴) 4、大腿内侧痛:针神肩 5、小腿胀痛:木华二穴(中指掌面第二节中央两侧五分各一穴)任选一穴立解。(视频) 6、胀痛抽筋:木华二穴倒马,左右交叉取穴(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两侧A线和E线) (三)脚抽筋: 针正筋、次白。 (四)足跟痛: 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3、足踝、足背酸痛:五虎四(拇指手掌第一节外侧赤白肉际,两指纹间六分法取五穴) 4、足跟酸痛:五虎五(用上四穴治疗均以五虎二作倒马针) (五)腿软无力: 1、针肩中、通天特效。 2、针木枝亦佳。 (六)脚麻: 针外驷马、对侧肩中。 (七)趾麻: 1、针下三皇。 2、足趾酸痛:五虎三(拇指手掌第一节外侧赤白肉际,两指纹间六分法取五穴)(视频) (八)腿冷痛: 1、双凤点刺出血,再针通天通胃。 2、腿弯痛:腕顺二穴(手掌尺侧,腕横纹 后1.52.5寸) (九)膝盖冷痛: 1、针单侧通天、通山。 2、针肩中。 3、三金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4、胆穴(中指第一节两侧正中) 5、肩中(上臂肱骨之外侧,肩骨缝下二寸五分。 6、火膝(小指甲外侧角下2分)膝灵(中指甲内外角下2分) 7、心膝(中指背面第二节两侧处各1穴)配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