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练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1389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时记趣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时记趣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时记趣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时记趣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时记趣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时记趣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0 分)(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3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果如鹤唳云端()(5)怡然称快()(6)于土墙凹凸处()()(7)以土砾凸者为邱()( )(8)凹者为壑()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2 分)(1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 )故时有物外之趣 (3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 徐喷以烟(5)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3. 填空。(20分)(1) 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字 , 代作家。(2 ) 本文围绕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的趣事。(3)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 (2)

2、 二、阅读理解(一)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8分)(1 )于土墙凹凸处 (2)以丛草为林(3)常蹲其 身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9. 写出下列各句的现代汉语意思。(12分)(1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 -癞蛤蟆也。(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

3、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称快。10. 语段选自,作者。( 4分)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1)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 项为之强()(3) 怡然称快()(4)作青云白鹤观()14.翻译:(4分)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 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清 備松龄聊斋志异)1、 “似有

4、物制之” 一句中的“物”就是 ,“之”指代 。( 2分)2、 找出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 ( 6分)3、 在文中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螳螂的句子。(2分)4、 概括故事内容,把它作为本文的标题:(2分)参考答案:一、1. (1) zh i (2)miao (3)qi 印 g (4)1 i (5)y i (6) ao t u (7) l iqi 口(8)h e2. (1) 睁大眼力( 2)所以时常( 3)脖颈僵硬( 4)慢慢地( 5)土山 山沟3. (1)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2)记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3)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二、(一) 6. 以土砾凸者为邱 凹者为

5、壑7. ( 1)在(2)把作为(3)自己的(4)被8. 土砾 丛草9. (1)想象自己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2)原来是只癞蛤蟆。(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二) 10. 幼时记趣 沈复11. (1)或者 (2)因为 (3)的样子(4)当作14. 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课堂提高训练: 1 螳螂 蛇 2觇 审视 视3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之不去 4螳螂捕蛇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 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 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 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 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 却什么也没有, 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 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 脚去抓它的头, 甩也甩不掉, 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 看蛇的额头, 皮肉已被撕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