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574904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计划学及其理论作业剖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关于使用后评价在我论文中的应用数字是最准确和直白的,如果能用这样简单明了的东西描述带有艺术性和主观性特征的建筑学理论,这无疑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所以我在选择自己的论文课题时希望借此机会对使用后评价做一定的研究。我选择的题目名称为榆林地区传统商业街街道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1我理解的建筑计划学什么叫做建筑计划学,我认为对于建筑师而言,它就是我们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我们一般也称之为设计前期工作。事实上,所有的建筑理论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建筑计划学,因为它们都是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所做的准备。设计前期工作就是狭义上的建筑计划学,而后者则是广义上的建筑计划学了。这里主要探讨一些设计前期工

2、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就是使用后评价的具体应用。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传统商业街是城市的特色商贸区,集购物休闲、观光旅游、民俗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街区,承载了城市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合理适当的改造设计对于塑造城市特有意境和延续历史文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大量城市的旧城区域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环境卫生条件低下,已经不具有继续承载其原有社会公共活动的能力,不得不接受全面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观念、大众消费模式等等变革。作为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商业街更是首当其冲。然而,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

3、由于很多设计师对于传统商业街综合价值的认识不足,同时也缺乏对于该类型项目的前期调研统计分析,或是大拆大建,或是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视觉美感却忽视公众实际使用中的行为需求,导致许多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商业街从熙熙攘攘变得无人问津,被公众所遗弃。这样的改造,既不能重现传统商业街的生机与活力,也无法延续城市文脉,反而造成一种“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出现。这种脱离公众参与的传统商业街改造并不能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设计师在传统商业街改造中的专业性参考。 榆林是陕西最北的城市,也曾经是古代汉民族活动范围最西北端的城市之一,从战国时古老的上郡传承至今,这里的文化不断代的延续了三千年左右,1986年

4、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孕育了民族战争文化、军事戍边文化以及蒙汉边商文化的榆阳古城却几经劫难,仅以古城老商业街为例,2000年以来市政府累计投入四个亿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但是却并未贯彻“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随意变更题词,拆除牌坊,店铺修复千篇一律,数以百计的民居四合院毁于铲车之下。如若修复确有一定功能上的提升也算有所收获,但这样巨大的牺牲换来的却是百业萧条和无人问津。作为榆林地区典型的传统商业街,大街的经济价值是举足轻重的,榆林人民引以为豪的风景古迹六楼骑街就坐落于此。可惜的是,配套设施的不完善,设计的硬性缺陷再加上低效不人性化的管理最终导致了大街惨淡的现状。 如何保留该类型街道空间

5、的场所认同感,如何满足多样化使用者的空间、设施需求,如何塑造高品质的旅游休闲环境,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在使用者需求之上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分析才能解答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基于以上背景和缘由,本人最终确定了榆林地区传统商业街街道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作为我的课题。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使用后评价作为建筑设计生命周期中重要环节在传统商业街街道空间改造项目的设计前期工作中的应用。在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设施落后无法满足需求的旧城区都面临更新与改造,针对该类型街道空间的POE研究就有了重要的意义。3.1完善了使用后评价体系与设计理论使用POE这个评价机制,我

6、们的设计程序变成了“评价策划设计决策设计实施使用后评价”这样的循环过程。通过完善各种类型建筑的使用后评价体系,对于使用后评价的应用研究以及设计前期理论的充实都具有其研究意义。3.2关注传统商业街街道空间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街道空间承载着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而作为蕴含城市特有文化的传统商业街,更是承担着延续场所认同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恰恰是我们在针对该类型街道空间进行改造时所忽视的关键。3.3关注人性化设计缺乏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的前期工作永远只能停留在任务书的解读以及资料的收集,没有与实际使用者的认真沟通交流,设计只能是重复与模仿,所以传统商业街街道空间的

7、改造设计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合理。POE是链接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它的分析结果让我们的设计更加人性化3.4提升设计素养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建筑或环境在使用功能和感受方面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能够对同类型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客观上促进了建筑师的设计素养。3.5延续城市文化构建有效的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实地调研、访谈结合问卷,这样的手段将设计者置身于城市文化之内,与使用者一道体验场所的魅力,从源头上保证了改造设计对于城市文化的肯定,对于延续文脉有着积极意义。4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4.1国外研究现状4.1.1 关于街道空间的研究 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发展的

8、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己经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街道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是街道建筑景观的更新改造,而各个城市的街道空间都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街道进行更新改造必须充分考虑其现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街道建筑景观的改造性设计,是一次在空间与形式创造、建筑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尝试,是对多相位品质(观念、生活、技艺、审美等)和多层面知识(建

9、筑、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一次检验。 现代主义规划的代表勒柯布西耶认为,在街道更新中应改变沿街建筑的密集状况,增加道路宽度及两边建筑的间距,减少道路交叉口,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这一观点由此引发了第一代苜蓿叶状城市立交桥的兴建。英国学者Buchanan在城镇交通中提出了汽车时代的城市街道设计原则,他主张将运动和交通通道分类布置。从此技术主义街道设计成为城市街道设计的主流范式。由于这种设计范式过分追求等级化和功能化布置,城市空间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街道空间蜕化为纯粹的交通空间。这不仅破坏了城市街道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终导致了城市郊区化和街道荒漠化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可持续

10、性街区和多功能街道为基本特征的新街道设计范式,使得城市主义街道设计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地的城市主义街道设计范式迅速发展,出现了城市复兴计划、城市生活街道计划、城市国民住宅改造等设计项目。街道从单纯的交通通道转变为多样性的复杂空间。很多国家都先后实行了步行优先、多种交通方式共存、合理限制机动车速度、某些地段实行人车共享等策略。 20世纪80年代的新都市主义认为街道空间应成为一种社交场所,人们的交往活动应使街道成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新城市主义提倡在街道两边安排充足的人行道和行道树,建立室内和室外、公共空间和私密、视觉和行为上的联系。鼓励人们在街道上行走和停留,使步行成为一种

11、生活和交通方式。到了1990年代,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出现,“生态街道设计”、“绿色街道设计”等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街道改造更新理论试图不断完善人、车、坏境及社会的关系,通过城市街道的改造和更新,使其向着和谐、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4.1.2关于使用后评价的研究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指在规划设计项目建成若干时间后,以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式,收集使用者对项目使用的评价数据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了解他们对目标项目的评判。全面地鉴定项目设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群体的需要,通过可靠信息的汇总,与原初设计目标作比较,发现设计上的问题,为以后同类项

12、目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综合效益和质量。 POE这种研究方法产-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的名称来源于当建筑建造完成根据建筑法规验收合格之后,所获得的建筑使用许可(occupancy permit)。到了 20世纪90年代之后,POE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并向更为综合化、普适化、适应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具体研究兴趣上趋向研究复杂性的评价体系,以及软、硬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理论。使用后评价在理论上受到更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并使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为完善,探索出更加综合、普适、全面地理论和方法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法被更多的运用到实际的POE研究工作中,使学科的综合化程度

13、更高。此外,POE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POE实践上,所研究的类型范围从早期的宿舍、老人公寓、医院,到后来的办公、商业、娱乐设施,直至城市空间和整个城市环境(建筑、公园、广场)范围,已经涉及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生态建筑的评价,技术上也开始利用高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虚拟现实辅助评价、GIS系统的辅助评价等,还开发有相关的计算机软件。随着建筑市场的成熟,评价工作已经完全商业化,有许多专业公司从事POE方面的咨询工作。 总之,国外POE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评价体系也己经成型,POE市场化的普及程度高,服务机构大量涌现。POE理论和方法已经规范化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局面;POE研究

14、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深入。4.2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4.2.1关于传统商业街的研究 目前国内,同济大学的阮仪三等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面已经做了深入的研究,出版发行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另外与王景慧合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围绕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保护内容与方法、各国的保护制度等进行了论述,并有大量的名城保护规划实例、简介与分析。 此外,还有一部分期刊论文有关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面的探讨。例如:董秀英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王佐的哈尔滨的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问题兼论城市设计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张宇的历史街区建筑与环境设计的探索广州市中山路城市设计

15、有感等等。4.2.2 关于街道空间的研究 在国内,传统商业街街道空间改造与保护属于前沿科学,实际造作多过理论研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街道空间理论研究,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设计与实际需求相互脱节,理论上的研究也仅仅局限在国外成果的引入,理论的体系化建立远远滞后于实际项目的设计。 当下许多街道空间改造大都是建筑师、规划师将个人的价值偏好强加给居民,把以视觉感受为主的形式上的创新当成是街道空间的改造方式,较多地从环境的空间、形态组织上去追求变化,过多注重构图;在色彩和材料上寻求变化,仅停留在表面化和图形化的肤浅认识上,而对于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却关注太少,直接导致了街道空间的不合理。4.2

16、.3关于使用后评价的研究 我国的使用状况评价(POE)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随着环境心理学及环境行为学等学科的发展展开的。80年代成立的环境行为研究协(EBRA,Envirolun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 Association)在环境行为方法上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许多学者所做的研究没有直接指明是POE,但其研究工作的性质和范围属于POE领域。90年代后,一些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涉足此领域,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不同角度的探索。 1997年陈勇在期刊中发表论文城市空间评价方法初探一一以南开步行街为例,论文以重庆南开步行商业街评价为例,对城市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质量值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