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55096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说明1.1 项目建设背景和依据XX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径1033310443,北纬36433738之间。辖6镇5乡,135个行政村,7个社区,XX县是大西北区域交通重镇。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京新高速、省道201线、308线贯穿东西,包兰、甘武铁路穿境而过,距兰州中川机场不足100公里,是大西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XX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是我国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

2、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发展灌溉面积50万亩。项目区位于XX县城东北向13公里处的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由于大量灌溉水的渗入,在灌区地形较低地区造成地下水位不断抬升,土壤盐碱化相当严重,土壤盐碱化正在不断吞噬着灌区的大片良田。工程区耕地现状如下图所示。图1.1 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一图1.2 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二图1.3 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三受XX县水务局委托,我公司组织项目技术人员于2013年7月初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勘测,收集相关材料,并与当地政府、水务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就盐碱地治理相关问题交换了意见,根据外业测绘并结合内业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等基础工作,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了

3、XX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图册。工程受益区范围包括草窝滩镇红跃村370户1580人,陈槽村336户1570人,其中轻盐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唐电厂铁路以西的新建、黑咀子一带,中重度盐碱地分布于草窝滩盆地的红跃、杨庄、陈槽等村,另外,在八道泉碱沟也有338亩盐土分布。1.2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概况1.2.1 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XX县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与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的盐碱地,介于东经10401351040455、北纬371752371902,项目区四至为:东至兰州炼油厂农场,南至公路,西至总二支渠东侧,北至总二支渠斗渠。1.2.2 项目区经济社会概况草窝滩镇地处X

4、X县城以北8.4公里处,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镇域面积54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57个村民小组,5242户,21702人,耕地51252亩,201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2.5%,达2327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5.1%,达7827.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增长17.2%,达7982万元;餐饮服务及交通运输业务达到7460.5万元;粮食总产值增长4%,达到1.4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5%,达到40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 全镇的农业生产结构基本形成了以间套带种植、枸杞种植、地膜洋芋、洋葱种植、西红柿栽培和种草养植为主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5、。特别是注册和打入市场的“黄河石林牌”枸杞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获上海首届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最受欢迎奖”。2007年在全省第二届花卉展销会上荣获金奖。2009年荣获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今年,新栽值枸杞1500亩,使全镇枸杞种植面积突破18300亩。目前,枸杞果干果收购价高达每斤18元。 舍饲养植业不断发展,标准化圈舍逐年增加,目前,全镇已有标准化圈舍212个,羊存栏8万只、猪存栏3.56万头、鸡存栏1.13万只,商品率均在60%以上,畜牧养植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境内煤炭、铜、石灰石、石膏等矿产资源丰富。1.3 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本区域从奥陶系到

6、泥盆系、石炭系以及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第四系底层属于河谷阶地,、级阶地为内迭嵌入阶地,、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奥陶系在昌林山出露的为下统(O1),岩性为灰绿色,褐灰色变质砂岩、千枚岩夹硅质岩、灰岩等。岩性稳定,为浅海相建造。与泥盆系呈不整合接触。泥盆系在本区出露为上泥盆系(D3),岩性单一,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石炭系分布于昌林山以北山前,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夹砂岩,底部夹石膏。灰岩岩性相对柔软,受构造挤压后形成许多小型褶曲。第四系在本区内主要以全新统(Q4)地层为主:岩性为黄土状亚砂土,局部为冲洪积砂砾石,厚度一般1-6m,局部地层上覆疏松黄土。2、地质构造与地震该区域在大地构造上位

7、于“陇西系”大型的帚状构造体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50年超概率10%)(GB18306-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工程区位于XX地震亚带上。 3、物理地质现象 XX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西岸,祁连山褶皱带南翼。辖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五佛乡洞洞沟由于岩体为砂砾岩、胶结松散,垂直裂隙发育。矿山采矿活动中,存在冒顶、突水,地面因采空区填充不到位而造成塌陷毁坏农田的现象,以及因矿渣堆放不合理而造成汛期滑落堵塞矿山道路的现象严重,有些采矿坑因不及

8、时充填复垦而加快沙漠化的进程。XX县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3-10月。3-4月为消融期,在部分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铁路边坡、露天开采矿山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由此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本工程区地处XX县草窝滩镇红跃、杨庄、陈槽村,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地势平坦,地基土土壤密实。工程区无泥石流洪流发育,也没有矿区,没有明显的物理地质现象与灾害,仅需考

9、虑春季冻土消融对工程的影响,故在设计中需对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深埋,以防止地基土冻融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4、水文地质本工程施工用水直接从景电一期总干二支渠取水。河水矿化度为300600mg/L,水的化学类型以、为主,年内矿化度、水的化学类型变化大,夏季矿化度小于冬季,年内、年际变化大。经处理后可以直接用于施工生活用水。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所在地是XX县盐碱地分布地带之一,是盐碱地较集中、农民生活贫困的地区。项目目标为综合治理盐碱地8939亩。(一) 综合治理项目区盐碱地的需要通过对项目区现场盐碱地勘察,据实验数据表明项目区盐碱地水的PH值在7.59.2之间,部

10、分盐渍化严重,甚至沼泽化,需要通过本次项目进行综合治理。(二)保障XX县粮食安全的需要 粮食是XX县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保障XX县粮食安全是XX县最重要的战略之一。项目区地势较平坦,是种植粮食的最好的土地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 (三)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项目区是XX县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效益低下,已成为整个XX县社会经济发展最落后、“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面临严重困难。发展农业、发展经济,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四)治理、改良土壤质地的需要 项目区盐碱化土地分布较为

11、集中,土壤盐碱化率达90%,其中轻度盐碱化土壤占48.4%,中度盐化土壤占27.7%,重度盐化土壤占23.9%,三类盐碱化土壤呈镶嵌分布,这给常规的分类治理带来很大困难。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盐碱地土壤改良,是变劣质资源为优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改良土壤质地,挖掘水土资源活力,从更大意义讲也是阻止水土资源流失,变废为宝。特别是项目区人口众多、当前又面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压力,从劣质土地中挖掘潜力意义更加重大。通过整合该区分散落后的小灌区,使其融入现代化大型水田灌区中,可提高灌区的整体水平,修复已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强化湿地功能。 (五)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需要 项目区属

12、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由土地盐碱化等造成的荒漠化趋势日趋严峻,年速率高达2%。以人水和谐理念和恢复天然河网水系、规划建设人工水系网络为指导思想,形成“天然人工”水系网络为灌区供水,并将余水退入蓄水塘坝,这种新水网一旦形成,便可为灌区开发提供一个可调控供排水系统。在解决了规划区内荒漠化问题的同时,为人们一向视为巨大挑战的区域盐碱化综合治理提供了解决条件,项目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和改善。(六)碱水的二次利用地下碱水通过排碱沟渗入蓄水塘坝,当水位达到正常水位后,通过排碱沟将盐碱排出,既能有效的抑制客土次生盐渍化,又能保证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蓄水

13、塘坝周边配套建筑、园林等设施建设,构成景观,在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又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对推动XX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技术上的可行盐碱地治理是国内外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具有可研基础,也有多项技术和成果可供盐碱地治理利用。当地政府在干排、支排和斗排的开挖实践中收集了大量可靠的实验数据,积累了行之有效的运营及管理经验,并形成和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为盐碱地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群众的迫切愿望XX县是个农牧业大县,农田的基本生产要素是耕地,进行盐碱地治理,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走上经济稳定发展的道路是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把碱水引水蓄

14、水塘坝,在蓄水塘坝周围建设一些景区配套设施,也能够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5 工程措施、主要建筑内容及工程量工程措施:通过开挖蓄水塘坝及配套建筑物,缓解地下水抬升、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主要建设内容:本次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在大唐XX电厂南侧的盐碱地规划修建蓄水塘坝1座,在蓄水塘坝外围开挖排碱沟长2.04km;修建车桥6座;综合治理盐碱地面积8939亩。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45.16万m3,土方回填3.23万m3,原土翻夯4.20万m3,碾压砂砾石68.27万m3,中细砂保护层3780m3,砼及钢筋砼1610m3,干砌石2498m3。主要材料用量:水泥51t,石子129m3,砂

15、子107m3,土工膜42463m2,钢材38t。工程总工时:80402工时。1.6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受益范围包括XX县草窝滩镇、兰州炼油厂农场耕地等,涉及范围大,工程较为分散,建议由XX县县政府组织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水务局与各受益乡镇共同组建工程建设管理处,统一负责组织工程施工。建议管理处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对工程所需的各类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采购招标。整个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修建蓄水塘坝,施工涉及到土方开挖和填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土工膜工程等。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控制工程投资,工程主体部分采取以机械化与人工施工为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本工程没有特别重、大件运输,施工现场有简易临时道路可满足工程交通要求。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项目区盐碱地治理的实际需要,工程建设周期为一年。工程应尽快抓紧时间组织实施,以便彻底解决当地日益突出的盐碱地治理问题。根据社会投资环境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建议工程总体设计,分项实施,并且达到当年实施当年受益。1.7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降低耕地盐碱化程度,改善当地景观,区域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建成后可合理利用水资源,人工恢复植被的保证性加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为后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