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45457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作者:陈小燕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8期【摘要】古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人文传统的浓缩反映,它所 体现的文化底蕴是现代建筑无法替代的。陇西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以悠 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本文作 者在对陇西古民居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性建议。【关键词】文物保护陇西民居市场调查保护措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老的四合院被陆续拆除,一些历史 名人故居或被现代楼房取代,或经改造面目全非。为了更好地保护

2、现存文物,1986年国务院 公布第2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提出“对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某 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小镇、村、寨等也应该予以保护。2009年,陇西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结合文物普查的具体要求,对城区老建筑进行调查摸 底。期间,在大城东城巷、西城巷、油盘巷及北关老街、头天门巷、田家池巷、马家巷、东郊 苟家门共发现41处保存较好的旧民居,多为清代光绪宣统建筑,最早为乾隆年间,最晚为民 国早期。新发现的古民居院落41处(包含虎座门三座),祠堂1处,房屋80多座,其中二进 四合院一处,一进四合院五处,三合院5处,现存一院两座及一座者居多。较大的宅

3、院分前、 中、后三院,主房、过厅居中轴线上,厢房、侧门、厨房放在中轴线两侧,前有门、照壁,配 置对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形式皆为硬山、卷棚灰瓦顶,部分屋面存有脊饰,建筑物 的墙体、门窗、隔扇、连架、吊柱、花牙子、团花等细部精心雕琢,创造出了许多造型优美、 生气盎然的艺术之作。在新发现的古民居建筑中,既有民居,也有祠堂和两层木楼建筑,其中 较为典型的有王海帆故居、苟家大院、杨树德故居、殷氏民宅、文氏民宅、苟氏祠堂、李氏民 宅、仲氏民宅、张氏民宅等。其中徐氏民宅,据家谱记载始建于乾隆年间,后又补修,时代最早。族中有广西罗城、玉 林知县徐衡升。文氏民宅,具有南方民居的特征,据推算建于嘉庆年间,

4、已传六、七代人。族 中有孝廉方正文衡,著有东山诗稿。仲氏民宅,建于道光年间,为五开间浅廊腰建筑,现 存两座,南北相称。王海帆故居始建于清末,原为三进院落,旁带花园,现被后代子孙分隔三 院。前院最完整,花木清芬,书香四溢。苟家大院系民国商会会长苟少武先生宅第,建于清末 民初,为一进两院,后带花园。前后庭院四门八窗,廊腰回环,正室耳房,套合紧密。四面房 屋结构完整,规模宏大,最具代表性。书法家杨树德故居原为四合院,现为三合院(缺东 房);院中花木抉疏,生机昂然,堪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虎座门镶嵌北房后檐,高耸轩 敞,极为别致。牛氏民宅,原为刘炳文给其兄长刘炳青(进士)建造的宅院,后因清朝灭亡, 刘炳青定居苏州而作罢。后转辗卖与天水商人牛某。原为四合院带虎座门,十年前牛家将东房 拆除,虎座门也一同消失。现存南房、西房。北关正街李氏民宅,为完整四合院。西侧临街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