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41627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垦方案的管护措施和监测措施(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测措施土地复垦监测是督促落实土地复垦责任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复垦能够按时、 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措施,是调整土地复垦方案中复垦目标、标准、措施及计 划安排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预防发生重大事故和减少土地造成损毁的重要手段 之一,是实现我国土地复垦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1 土地复垦监测的要求土地复垦条例第七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应当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 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土地资源损毁和土地复垦效果 等情况。 ”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 “复垦为农用地的,负责组织验收 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验收合格后的 5 年内对土地复垦效果 进

2、行追踪评价,并提出改善土地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土地复垦监测应满足以下 具体要求:(1)监测工作应系统全面。土地复垦涉及的学科多面广。因此,对复垦区 的监测内容不仅包括各项复垦工程实施范围质量进度等, 还应包括土地损毁和生 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监测,确保复垦区土地能够达到可利用状态。(2)监测方案应分类,切实可行。我国区域自然环境呈现地带性特征,土 地复垦工程措施具有类比性, 因此应根据自然环境和生产建设项目自身特点, 分 类制定土地复垦监测方案。(3)监测设置应优化。复垦监测点、监测内容以及监测频率等布置或是设 置,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合理优化,减少生产建设单位不必要的开支。4)监测标准应依据

3、所设计的国家各类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为土地 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HJ/T166-2004)、地表水和 污水检测技术标准(HJ/T 91-2002)等。1.2 土地复垦监测的主要内容土地复垦的目的,是恢复或改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损毁区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将损毁土地复垦为农、林、牧、副、渔业用地。损毁土地的复垦具体目标,是复垦后的土地稳定且不再释放污染,实现其再生利用, 以及区内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基于这一目的,结合目前我国土地复垦开展现状, 复垦监测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1 复垦区原地貌地表状况监测(1)原始地形信息。无论是露天矿还是井工采

4、矿,都会导致地形地貌发生 变化,露天开采的损毁主要是形成大的采坑和排土场,井工矿也造成地表沉陷。 两种采矿方式都引起了地形变化, 而且采矿的进行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更好地与 原始地形进行对比,需要在开采前对原始地形进行检测。(2)土地利用状况。要保留原始的土地利用状况信息,以便对后期的变化 进行追踪对比研究。主要是土地利用数据。(3)土壤信息。包括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等信息。(4)居民点信息。采集采矿前需要迁移的村庄以及居民的各种信息。(5)耕地权属信息。采集复垦区占用的耕地情况和地籍信息,为占补平衡 提供依据。1.2.2 土地损毁预测对挖损、塌陷、压占等土地损毁的情况进行监测。

5、以下以某土地复垦方案为 例说明沉陷区监测设计方法。1)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对地表移动进行测量, 利用 1980年黄海高程系,作业前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检查和测定。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直读数据,观 测采用后 -后-前-前顺序,精度达到三等,观测中误差 25mm/km 。(2)水准基准点的布设和建立。水准基准点是进行地面变形监测的起算基 准点。设计在矿区外部的公路上设置两个水准基准点, 采用二等水准基准测定其 高程,对控制点应定期检测其稳定性。(3)地表变形基准点的布置。沿煤层走向和倾向共布设 8 条侧线,总长约 80km,并在沉陷区内设置观测点 10 个。变形观测点与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 按四等

6、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4)监测人员及频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专业人员及时监测。水准基准点 监测频率为两个月一次, 地表变形监测频率为两个月一次; 地表变形监测点监测 频率为每月一次。 观测记录要准确可靠, 并及时整理观测资料, 并与预测结果进 行对比分析。(5)监测期限。依据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确定具体监测期限。某土地复 垦方案服务年限 42年(20112052年),具体包括了建设期( 3 年)、开采期( 27 年)、稳沉期( 6 年)以及复垦植物管护期( 6 年);确定对开采期和稳沉期进行 监测,地表沉陷监测期限为 33 年( 20132045年)。1.2.3 复垦效果监测1)土壤质量监测

7、 复垦为农、林、牧业用地的土地自然特性检测内容,为复垦区地形坡度、有 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效水分、土壤容重、酸碱度( pH)、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全氮含量、土壤侵蚀模数等;其监测方法以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试行)为准,监测频率为至少每年一次。表 1.1 为某土地复垦方案耕地复垦土壤质量监 测方案表 1.1 耕地复垦土壤质量监测方案表监测内容监测频次(次 / 年)监测点个数(个)样点持续监测时间(年)地面坡度1206覆土厚度1206PH1206重金属含量1206有效土层厚度1206土壤质地1206土壤砾石含量1206土壤容重(压实)1206有机质1206全氮1206有效磷1206有效钾土壤盐分含

8、量1206土壤侵蚀12062)复垦植被监测复垦为林地的监测内容, 为植物生长势、 高度、种植密度、 成活率、郁闭度、生长量等;复垦为牧草地的植被监测内容,为植物生长势、高度、覆盖度、产草量等。监测方法为样方随机调查法, 在复垦规划的服务年限内, 每年至少监测一 次,复垦工程竣工后每三年至少一次。在表 1.2 为某土地复垦方案林地复垦植被恢复的监测方案表 1.2 林地复垦植被恢复监测方案表监测内容监测频次(次 /年)监测点数量(个)样点持续监测时间(年)成活率1105郁闭度1105单位面积蓄积量11053)复垦配套设施监测土地复垦的辅助设施, 包括水利工程设施和交通设施两个方面。 水利工程设 施

9、包括灌溉、 排水及其相关的电力设施, 交通设施包括各级公路和新建田间道路 等。配套设施监测, 以土地复垦方案设计标准为准, 监测主要内容是各项新建配 套设施是否齐全、 能否保证有效利用, 以及已损毁的辅助设施是否修复, 能否满 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等。配套设施监测每年至少一次。表 1.3 为某土地复 垦方案耕地复垦配套设施监测方案。表 1.3 耕地复垦配套设施监测方案表监测内容监测频次(次 / 年)监测点数量(个)样点持续监测时间 (年)田间道路1105灌溉设施1105排水设施1105防洪设施11051.3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复垦动态监测利用遥感数据的多平台、 多时相、多分辨率的特性, 对于

10、矿山土地复垦监测来说, 监测尺度可以从矿山到矿区乃至全国范围, 因此可以构建从矿山 矿区 国家三 级遥感动态监测体系, 对全国的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遥 感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成果表达与展示。1.3.1 遥感数据与采集主要包括三种尺度的遥感数据, 一种是小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监测范 围在几十平方千米以内,如航片、 IKONOS 和 QUICKBIRD 、福卫等 13m 分辨 率影像,对于监测矿山的土地损毁类型以及复垦的植被类型,都非常清晰准确, 但其价格昂贵,多需要编程预定;第二种数据是分辨率在 1030m 之间的数据, 监测土地损毁或复垦

11、的基本利用类型,范围较大,适合的数据为 SPOT 和 TM/ETM ;第三种数据是分辨率在 1001000m 范围内的,监测省级长期的生态 环境变化。覆盖范围广,监测间隔短,基本上能做到天天监测。1.3.2 数据存储与管理遥感监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首先需要安全的存储和有效的管理。 通过数据库, 明确的说,通过空间数据库才能完成。 可以选择支持空间数据存储 的商业数据库,大型 GIS 软件平台为访问商业数据库都提供了空间数据引擎, 如 ArcGIS 和 MapInfo 等。1.3.3 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采集以及存储管理为分析提供了可能, 数据分析是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来 进行,跟土地复垦相关

12、的分析有很多,土地损毁前后地形的变化可以通过 DEM 获取,而 DEM 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或者航片生成,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可以通过遥感解译数据得到, 矿区复垦规划、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地表塌陷监测等。1.3.4 成果表达与展示遥感数据可以直观地展示矿区土地损毁、 压占、复垦的场景, 也可以通过解 译分析得到具体的面积, 通过分析对复垦的状态进行评价, 这些成果的表达都以 图形图像的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图形界面以及三维虚拟 现实系统来展示。管护措施在恢复土地上的植被保护管理工作是复垦工程的最后程序, 其重要性不亚于 规划和植被培育阶段。 可是却常为人们所忽略,

13、复垦工程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放松 了必要的管理。植被管护可以根据地区的性质和气候、 土壤、物化性能、 土地利用等特点做 出考虑。它与土地再利用的生产率和集约程度有关。植被保护及管理包括草的田间管理、 收割利用、种籽采收、 合理放牧利用等 以及幼林管护和成林管理植被管护时间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及植被类型确定,般地区 35 年。生态脆弱区 610 年。1.1 林地管护措施1)水分管理 主要是通过植树带内植树行间和行内的锄草松土,防止幼树成长期干旱灾 害,以促使幼林正常生长和及早郁闭。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灌溉, 以保护林带苗木的成活率。2)养分管理在植被损毁、风沙严重的沙滩、 荒地,防护林幼林时

14、期的抚育一般不宜锄草 松土,应以防旱施肥为主。3)林木修枝林带刚进入郁闭阶段时, 由于灌木或辅佐树种生长茂盛产生压迫主要树种的 情况,要采取部分灌木( 1/2 左右)平茬或辅佐树种修建,以解除主要树种的被 压状态,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并使其在林带中占优势地位。通过修枝(包括主要树种和辅佐树种的修枝) ,在保证树木树冠有足够营养 空间的条件下, 可提高树木的干材质量和促进树木生长。 关于修枝技术, 群众有 丰富的经验,如 “宁高勿低,次多量少,先上后下,茬短口尖 ”以及修枝高度不超 过树木全高的 1/31/2等(即林冠枝下高,不超过全高的 1/3或 1/2)。4)树木密度调控林带郁闭后, 抚育工作

15、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为干涉, 调节树种间的关系, 调 节林带的结构, 保证主要树种的健康生长。 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抚育修枝间伐, 为当地提供相当的经济效益。 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密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但是仍 应隔一定时间( 5 年左右)对林带进行调节,及时伐掉枯梢木和病腐木等。5)林木更新(1)更新办法:林带更新主要有植苗更新、 埋干更新和萌芽更新 3 种方法。 植苗更新、 埋干更新与植苗造林和埋干造林的方法相同; 萌芽更新是利用某些树 种萌芽力强的特性, 采取平茬或断根的措施进行更新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以 杨柳树为主要树种的农田防护林已见应用。(2)更新方式:在一个地区进行林带更新时,应避免一次将林带伐光,导 致农田失去防护林的保护,造成农作物减产。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 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逐步更新。就一条或一段林带而言,可以有全部更新,半 带更新、带内更新和带外更新 4 种方式。6)林木病虫害防治对于林带中出现各类树木的病、 虫、害等要及时地进行管护。 对于病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