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35374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3.19言情词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内容感知 蝶恋花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而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

2、,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青玉案是北宋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支描写单相思的痛苦的情歌,抒发的却是作者下野后不被人们注意的慨叹。他独自徘徊在“碧云冉冉”的香草地,暗叹自己纵有满腹玑珠,但无人赏识的悲凉。随着暮云的缓缓滚动,这种无边的“闲愁”涌上心头,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失落感。走近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他家常常尽日宴饮,宴必“歌乐相佐”,他的家庭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据记载,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

3、就的是词。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

4、(今河南辉县)人。“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其词集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又名贺方回词。咬文嚼字1.字音槛菊(jin) 不谙(n) 彩笺(jin) 迢迢(tio) 锦瑟(s)2.多音字 3.形似字 句段剖析一、

5、疑难妙句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来去。品评: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轻寒,与其说是秋寒,不如说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寒。双燕早已飞去,反衬自己的独处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品评: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笔,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品评: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

6、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4.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品评:暗用曹植洛神赋对洛神的描写。“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抒情主体所倾慕的人。“不过横塘路”,过非“经过”“越过”之义,在古是“来到”“莅临”之谓。词人原是渴望女郎芳步,直到横塘近处,而不料翩然径去,怅然以失。“

7、但目送、芳尘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远去。“芳尘”,她的长裙扬起的芳香的烟尘,饱含赞美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二、重点语段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剖析:此句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

8、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2.“柔情似水”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剖析:此处写牛郎织女的离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是热情的赞美。这温柔缠绵的挚爱,就像那迢迢银汉之水既深且长。“如梦”,一是甜美,二是短暂,在此二者兼备。正当他们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时候,他们分手的时间到了。“忍顾鹊桥归路”,哪能

9、忍心回头看那回去的路呢?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但是不忍别,也不得不别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在作者看来,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结构简析蝶恋花结构分析: 上片:写景。 第一层,“槛菊”三句:写思妇居住环境的景物来表现孤独。 第二层,“明月”两句: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寐的情形,明点“离恨”。 下片:秋思怀人。 第一层,“昨

10、夜”三句:写思妇早晨所见之景,并通过登楼细节的描写揭示“离恨”。 第二层,“欲寄”两句:写思妇想音书寄远却音书无寄,留下深深的遗恨。鹊桥仙结构分析: 上片:写聚会。 第一层,“纤云”三句:描写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 第二层,“金风”两句:是对牛郎和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 下片:写离别。 第一层,“柔情”三句:写牛郎和织女的离别。 第二层,“两情”两句:是对牛郎和织女爱情的热情歌颂。青玉案结构分析: 上片:极力描写对美人的爱慕。 第一层,“凌波”三句:暗用曹植洛神赋对洛神的描写来赞美所倾慕的人。 第二层,“锦瑟”四句:问句化用李商隐锦瑟,然后描写她居住的环境,表达爱慕之情。 下片:浓墨大

11、书单相思的痛苦。 第一层,“飞云”三句:先描绘了一个自吐心曲的处所,然后用彩笔倾诉相思。 第二层,“若问”四句:自问自答,用三个比喻把抽象的闲愁写得形象可感。主旨浅探 蝶恋花通过一位深埋闺中女子细腻、缠绵、哀怨的形象,表达了对远人的相思之苦。 鹊桥仙通过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在七夕相会的快乐和相别时的互相信赖,表现对爱情的严肃、深挚的追求,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青玉案通过对一位邂逅女郎的种种想象,她的生活起居,以及自己对她的倾慕思念、愁恨之多,展示了一种美好的情怀。审美鉴赏赏析青玉案中末句的修辞之妙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2、。”我这闲情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无法计量,多到好比广阔平原上的茂密如烟的春草,好比江南暮春时节满城飘飞的柳绵,好比梅子黄时的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这几句,古来备受激赏。作者也因这一名句,而得到时人给予的一个雅号“贺梅子”。那么其妙在何处?概括起来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是设喻精当。闲情是抽象的事物,通过这三个比喻,显得非常形象,非常具体可感,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二是巧用博喻。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称为博喻。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扩展、一种延伸。成功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这里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三是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写,都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与“闲情”又非常和谐浑融。在文学作品中,凡是写到爱情不如意的,大都会联想到暮春,从而用自然的春去夏来,比况人的青春易逝。这里也用了这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