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述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367116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论述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题1、谈一谈你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局限性的理解作用:1、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此外,WTO还在农业、纺织 品贸易、安全保障措施、反倾销与反补贴、投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都作出有利于贸易发展的规定,这些协定和协议都将改善世贸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世界性的分工向广化与深化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使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重要。2、使传统的贸易政策措施得到改观世界贸易制度将进入协商管理贸易时代,各国的贸易政策将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贸易保护”和“贸易

2、制裁”的作用与含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方式与竞争手段改变在世贸组织的推动下,世界市场的竞争由单一式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式的竞争、由粗放式的竞争转变为集约式的竞争;并且企业也由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转变为矩阵式的组织机构,及规模经济转变为规范经济。局限性: 1WTO在实施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贸易协议方面不平衡。发达国家极力推动那些与其利益密切的协议的实施,而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攸关的协议,如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的实施,采取拖延的态度,致使纺织品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极慢。2贸易大国操纵WTO决策过程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贸易大国操纵多边决策进程,不顾世界经济发展现实,人为地扩大WTO直辖市

3、范围,把一些与贸易无关的议题如劳工标准、贿赂和腐败等强行纳入多边贸易体系。3WTO成员还不够广泛。WTO接纳新成员的进程,因政治因素的干扰和捞取经济实惠的意图而放慢,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30多个加入方还在进行加入WTO谈判。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强WTO的代表性和广泛性。4区域主义对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构成了严重挑战。各种优惠区域贸易安排空前增加。迄今,全球已有各种优惠区域协议163个。这些区域协议在促进内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区域贸易保护主义,对以非歧视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严重挑战。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功能以及对战略性贸易政策作出一个评价功能: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4、的出发点是增进本国福利,在这一点上与主张自由贸易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并无差异。两者的区别在于最后得出的政策建议。 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只针对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结构。而这些产业往往是具有超额垄断租金并对本国国民经济有技术外溢效应的高端产业。 3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动态的、随机的。在这种分工体系中,政府的政策制定、企业的策略选择都是相互依赖、互为影响的。这留给了政府充分的空间去运用产业政策形成对本方有利的均衡格局。 4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于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比较优势并不意味着具有竞争优势。在高端产业中,发达国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已

5、经占据了先行优势。5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国内产业不断集中,以培育大型跨国公司,增强中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可以借鉴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经验,加强对战略性产业的积极引导。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外部效应较大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活动直接提供补贴,或者政府与企业共同实现科技攻关,从而提高中国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但它又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病,制约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1、难以准确选择战略性产业,很可能因战略性产业选择错误而造成资源浪费。幼稚产

6、业保护理论也有类似问题。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提高本国福利,这就令该政策很容易引发贸易战,世界贸易规模将因此而缩小,贸易利益下降。3、自由进入的市场结构可能导致垄断利润丧失。如果受保护产业的进入无壁垒,那么该产业的垄断利润会导致大量企业进入,垄断利润消失,战略性贸易政策将不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4、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国内企业,这可能引发国内企业的“道德风险”,导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和所属产业的发展与成熟3、发展中国家实施传统经济战略的弊端及途径发展中国家实施传统经济战略:重国外需求,轻国内需求,是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重经济增长,轻资源节约和环境

7、改善,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是国际竞争力和军队战斗力难以快速提升的低端之路;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是人民群众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失衡之路。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相对效益低下,附加值低的低端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导向模式,量大但科技技术含量低,需要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创作工艺的,由低端向高端的的产品生产转变。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尽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显露,例如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高积累、高投入与低效益、低产出相联系,区域发展失衡,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呈大起大落格局等。这种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冲突性。在市场经济

8、条件下,要使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已势在必行。4、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

9、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5

10、)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5、举例说明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联系:第一,两者都发生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而且产品的制造越复杂,产业内贸易规模越大。复杂的生产过

11、程容易产生更多的零部件与生产阶段,也就易于形成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跨越国界,形成产品内贸易,所以产品内贸易也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而且,产品内贸易额最高的产业或产品往往同时也是产业内贸易额最高的产业或产品。第二,两者都是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产业内贸易是国际分工从产业间进一步发展到产业内的结果;而产品内贸易则是国际分工从产品间进一步发展到产品内的结果。产品内分工既可以通过纵向延伸方式来建构,也可以通过横向扩展方式来实现,因而包含了纵向和横向分工两种形态。而产业内贸易分工则是指制成品之间的分工,而不是制成品与零部件的分工。第三,两者的度量都是“双向的”。产业内贸易是某种“同类产品”的进口额与出口额

12、之和;而产品内贸易则是某种中间产品的进口额与其通过加工再出口产品中的相同额度之和,即“中间产品”的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区别:第一,从贸易对象来看,产品内贸易涉及的是中间产品,如零部件、配件、组件、处于不同加工工序的产品等;而产业内贸易所涉及的是最终消费品,同质的或异质的,后者包括水平差异产品与垂直差异产品第二,从市场状况来看,产品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是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既可在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实现,也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间的外部市场形成。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存在于外部市场。产品内贸易主要涉及完全竞争市场,而产业内贸

13、易还涉及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三,从分工水平来看,产品内贸易主要是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产品内贸易更多的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垂直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内贸易的水平越高。而产业内贸易既有基于垂直差异产品的分工,也有基于水平差异产品的分工,而且后者的水平远远高于前者。第四,从理论基础来看,产品内贸易主要挔据的是比较优势的要禀赋理论,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的。而产业内贸易主要挔据的是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理论,是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的。6、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益有哪些,我国在非关税壁垒上采取的政策与措施有哪些?经济效益:1、非关税措施一般是直接或间接地限制进口数量,从而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起

14、到保护本国市场和生产的作用。2、非关税壁垒对出口国的影响非关税壁垒会造成出口国的出口量下降,出口价格下跌,影响出口产品的生产。3、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非关税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2)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超过了制成品;(3)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影响超过了资本密集型产品。政策:(1)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要以应对非关税壁垒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层次。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配方、新方法,推出新产品,从而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使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和高

15、附加值产品转型;二是通过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把中间体生产为成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还可以避开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这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生产者协调出口价格,使我国产品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的情况减少,还可以在对外宣传、谈判、销售等提供服务,承担大量产前、产后的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跟踪外国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变化动向,使企业及时掌握国外市场贸易壁垒信息。 (3)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注和法规 应对技术壁垒,我国应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一是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二是加大企业的技术

16、与标准化法制意识,适应国际贸易对技术标准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掌握国际生产信息和生产技术水平,吸收先进成果,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4)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战略就是要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分布上应更加均衡,不要什么都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个市场。因此,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战略。具体实施时要本着“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出口份额过于集中的要适当分流”的原则,使我们的产品能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5)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政府要促使外贸企业系统收集各国(地区)关于进口、外国投资及其他与外经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