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论共6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29262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理论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本理论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本理论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本理论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本理论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理论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理论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pr.21,2009Total No.340年 月 日2009 4 21旬刊 总第 期340中国职业技术教育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理 论LI LUN基本理论摘 要:专业是构建高职院校组织构架的基本要素,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特色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新生专业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的新专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界定新专业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专业生成的两个哲学基础和一个结合点: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新专业生成的内在驱动力;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新专业生成的外在

2、哲学基础;而新生专业必须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健康地发展。关键词:专业生成;逻辑;哲学基础专业是构建高职院校组织 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构架的基本要素, 也是发展的生命线。 专业建设是各学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学新(2)新专业要创建一系列足以构成一门新专业所必备的独特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概念范校的基础建设, 更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核心竞争力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而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校的新生专业上。 因此,对于新生专业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何谓新专业当前, 国内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和构建新专业,希望通过新专业研究和建设更好地促进自身的

3、发展。 那么何谓新专业呢? 我们认为,所谓新专业应该是一个新的知识理论体系, 它拥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较为完备的专业理论体系,对论高职院校专业生成的哲学何涛崔,琳(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江,苏南通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苏南京)畴, 并对每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作出较为科学、 清晰的界定 。(3)新专业要对自己深入研究的对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要基本掌握其发展规律。(4)新专业必然要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这些论文或专著要为相关的专家学者所认同, 并能够经受得住他们的质疑与验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判断一个专业是否为新专业, 不能简单地去看它是否有个

4、“新”字, 而要看是否符合它的内在规定性, 是否能符合以上这几条,符合的应该算作新专业,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新专业。13其研究对象的基本发展规律有较为清晰地认识, 能经得起业基;由于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内外专家学者的质询、验证。 这一界定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新专业必须是一个新础产生的, 新专业的产生也不例外, 新专业不可能突然闪现,它的产生必然需要一定的基的知识理论体系, 必须拥有自 础。作者简介:1.何 涛(1964),男,江苏东台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办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2.崔琳(1977),男,山东临沂人,东南大学高教研究所硕士

5、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原理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12基本理论理 论LI LU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年月213402009 4旬刊 总第日期Apr.21,2009Total No.340二、新专业生成的哲学基础 实践再认识, 从而不断地产生 同化出现了知识的高度综合,一个新专业的创生总是时 新知识, 淘汰旧知识的新陈代 正是有了知识的综合才有了新代的要求和专业史延续的必 谢的过程。 正是由于知识的同 专业产生的可能。 从天文学到然,不可能是偶然的闪现。 其基 化和异化才使得“专业”这棵大 物理学到化学等专业无

6、不闪烁础是理论上的蓄能, 专业上的 树能够枝繁叶茂, 不断地发出 着知识同化作用对新专业产生萌动, 一朝突发式隐现或潜在 新芽 新专业 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 。期的延续。 由此可见,新专业的 同化作用所产生的新的科 不仅知识的同化对新专业产生至少要有两个基础: 一是 学知识将会不断丰富和扩充原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知识专业发展自身的逻辑; 二是社 有的科学知识体系, 使其拥有 的异化也为新专业的生成作出会发展的需求 更为广泛的用途, 具有更大的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新专业生成的内在基础 发展潜力, 从而对专业发展发 所谓知识的异化就是指科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 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学家创

7、立的科学理论、 获得的。专业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定性 这里所谓的同化, 它不是 科学知识对科学主体、 科学活。专业不论是作为一种组织结 物质层次上的有关生命物质的 动、整个亚科学群,以及整个文构,还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要 同化, 也不是认知主体层次上 化群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主想推动其向前发展, 就不能不 的有关认知结构或认知图示的 要表现如下: 一是人类要用科研究和探索它发展的内部矛 同化与顺应, 同时也有别于认 学家生产出的全部知识来培育盾。 因为“同一与矛盾相比,只 知发生过程中的概念化活动 人类自身, 使之有可能培养出,不过是单纯直接物, 僵死之有 而是认识层次上的科学理论或 生产科学知

8、识的新一代智力生的规定, 而矛盾却是一切运动 科学知识的同化, 它就是指认 产者 科学家。 二是科学家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只是因 识主体 科学家在科学实验 在从事科学研究、 科学实践的14为本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 的基础上,依据经验材料加工 过程中, 也离不开已有的科学, 、才有动力和活动。 ”在专业知识 制造、生产科学知识,发现科学 知识、 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渗透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 的定律、定理的科学实践活动 作用,即波普尔所谓的“观察渗;“量上的积累”还是在“范式上 通过这种同化作用, 科学家们 透理论”的作用。 因为,“全部已的转换”,专业研究方面不论是 就会从观察、 实验所获得

9、的科 获得的知识、全部学问,都是由从基础研究领域向应用研究领 学材料、 经验事实中概括、抽 对某种形式的知识或倾向的修域还是向技术研究领域的拓 象、提炼、升华出更高层次的理 改(或抛弃)而构成的(这种知展,专业新的生长点的产生,各 性知识 科学理论、 科学知 识或倾向先于其他知识而存个专业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变 识。 横断专业(如数学、系统论 在),归根结底是由先天倾向而、化, 专业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 控制论、信息论)从方法上把各 构成的。 ”而这些倾向与所有的交叉与重新融合等等, 这些无 门专业贯通和联系起来了;一 观察和感觉一样都渗透着理不是专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专业内部矛盾运动的外在体

10、现就是知识的同化与异化。正是知识的同化和异化推动了科学的前进, 科学的前进从专业内部推动了新专业的生成。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是一个人们不断地去实践认识、再批代表高技术的综合专业相继问世(如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航天科学),更明显地表现了科学整体化的特点; 专业交叉呈现更大跨度的趋势,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渗透, 实现着科学和技术的综合化过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间也开始广泛交叉。 正是由于知识的论,因为“任何一种经验,若无理论则恰恰是不可理解的,就像没有经验的理论是同样不可理解的一样。 ”三是一切科学活动实质上都是已有的科学成就、科学知识的继续和展开。 因为一切

11、科学活动总是围绕已有的科学理论、 科学知识提出的新问题而展开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12Apr.21,2009Total No.340年 月 日2009 4 21旬刊 总第 期340中国职业技术教育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理 论LI LUN基本理论活动的。 没有前人的工作和所 有专业提出新的问题, 从而产 果会缺少科研平台, 缺少必要获得的科学成果, 就不会有后 生出大量的新课题, 正是这些 的仪器设备和科研人员, 无法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发现 新课题的出现为新专业的创生 对新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从、发明和创造就将成

12、为无本之 提供了一个加速度。 当新课题 而抹杀了新专业产生的可能木、无源之水,当然也就谈不上 在科学知识的同化与异化点上 性; 如果是科学知识的发展与任何科学进步 相交叉时, 就会出现新的需要 高职院校实际相结合, 就会研。所以我们可以看出, 整个 研究的对象, 就会产生新的专 究出新课题, 出现新专业产生科学领域就是由科学知识同化 业研究点, 就可能促生一个新 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少了社会和异化这对基本矛盾支配和制 的专业。 “在社会的需求的推动 需求,新的专业没有生命力,结约着的, 正是有了科学知识的 下,一些专业首先得到发展,成 果还是胎死腹中, 无法继续发同化与异化才有了科学知识之 为

13、带头专业; 一些专业加速了 展该专业; 如果是另外二者结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 自身分化; 一个个新的专业建 合,其结果就更是不言而喻了。而不断地推动科学向前迈进 立起来, 边缘专业及综合专业 所以,要想创生新专业,必须将,也正是科学知识的同化与异化 不断崛起 三者有力地结合, 在科学知识。 ”产生的新的科学知识丰富和扩 3 新专业生成的内在动力 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的基础充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从 与外在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上, 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的实际而催生了新的专业体系, 产生 高职院校 情况。了新专业。 由此可以看出,新专 新专业的创生不是突发的 参考文献:业的创生并不是专业自己本身 闪

14、现, 也不是书斋里的冥思苦 1 黑格尔. 论矛盾M. 北运动的结果, 而是科学知识同 想,它是科学知识的发展、社会 京:商务印书馆 ,1962:61化与异化矛盾运动的结果。 科 需求再加上高职院校发展实际 2 张之沧. 科学哲学导论15学知识的同化与异化的矛盾运 三者结合的结果。 科学知识的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动正是新专业之所以产生的内 矛盾运动发展 (知识的同化和224-225.在机制 异化) 是新专业产生的内在驱 3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2新专业生成的外在基础 动,社会需要是外在动力,二者 系统 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 恰好在高职院校中得到结合 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技等在内的广泛的社会需求是 从而催生新专业。 如果是科学 学出版 ,1994.新专业创生的外在驱动力。 专 知识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结 责任编辑:姜明文业是社会的专业, 专业必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