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29159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副市长在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一、201x年工作回顾201x年,全市规划建设系统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总体要求,坚持“转理念、抓基础、提标准、打硬仗”,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44.5亿元,同比增长30%。一是全面推进“畅通西宁”三年攻坚工程。实施“外环内网”94条道路建设,开工68项,昆仑路拓宽改造、峡口路互通立交等16条建成通车,凤凰山路、昆仑大道西延段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初步构建了“外环内网”交通大格局。新增绿道150公里,投放72

2、0辆公共自行车,市民总骑行次数达到28万次。改造公共临时停车场1.4万个泊位。二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结合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同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实施了师大新校区、门源路片区等7个片区19条道路40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成功入选国家海绵试点城市,完成规划编制和地方设计标准制定。全面启动试点区域建设,完成通海路连接线等6项海绵化改造工程,5个海绵型住宅小区、1个海绵化改造广场、8条海绵性道路示范性项目。新增供水管网19.3公里、排水管网26.4公里。三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实施香水泉修复工程,启动卫城传统特色街区建设,注意保留西宁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历史人文记忆

3、。全面推行西宁市城市建筑风貌导则,为引导设计、优化管理、指导建设提供了“坐标系”。四是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完成湟水河城区段水利功能提升改造主体工程,有序推进北川片区生态河道景观绿化,实施第六污水处理厂铬污染治理工程,投运第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加快推进三污提标改造及四污扩建工程,完成大寺沟、南川东路黑臭水体整治,对湟水河、南川河及北川河两岸的70余个排放口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二)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一是严把规划编制关。围绕多巴、南川等重点片区建设,积极创新编制方法,形成了以“战略规划、城市设计为基础,总体规划、控规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

4、,坚持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和重要建筑由国内外知名设计院和设计大师主持设计,一批重点规划及项目开展了国际招标,规划编制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创新决策机制。成立了西宁市城乡规划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审批和监督三个独立委员会,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审查机制,确保重大规划首先通过专家委员会审议,提升了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强化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多巴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南川“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商贸聚集区设计方案等7项重点规划通过市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审议。三是城市建设理念优化转变。多巴新城、南川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按照“从容规划、从容建设、从长计议”“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的要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

5、,湟水河生态治理、骨干路网体系、综合管廊、打击违法建设等重点领域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指导意见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等规范文件,注重将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管廊城市、绿色建筑、绿化提升等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工作理念,将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与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整合,全面提升整治标准,统一以城市修补理念编制整治规划,着力提升片区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三)民生工程保障有力。一是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15%,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编制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建设计划,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二是加快房地产库存消

6、化,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291.44万平方米,库存面积比2015年底减少101.16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去化周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展物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制定了物业服务指南和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三是完成了1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7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住房品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改革工作取得突破。一是湟源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前期调查摸底,制定了湟源县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流转等9个办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二是扎实开展不动产权统一登记工作,四区三县成立不动产服务中心,建成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

7、妥善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式颁发国有土地不动产权证书。三是着力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了西宁市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和关于促进住房消费的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房地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二、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突出工作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转型升级全过程,主动围绕绿色规划、绿色宜居环境、绿色民生、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行动方案,积极谋划一批示范项目,发挥引导作用,以理念创新带动技术、标

8、准、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层次、建设水平、管理能力、生态内涵和人的素质,推动城乡建设方式根本转变,逐步提高城市绿色发展的能力,加快“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布局落实。(二)强化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完成市、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验收工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修订,加快构建支撑“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规划体系。二是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创新规划编制,在重要领域、重点规划编制中,全面推行规划研究+规划编制的工作理念,以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支撑规划编制。加大规划设计投入,完善规

9、划设计经费投入机制。全面整顿和规范规划设计市场秩序,加快推行信誉评定制度,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和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决策咨询论证。创新和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和公众的力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三是深化城市设计。分级分层推进总体层面、分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加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各级法定规划的协同配合,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将空间管控、风貌塑造、配套标准等要求严格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设计条件中,切实将城市设计法定化、条文化。对城市总体布局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节点、重点地段,委托国内外知名设计院的大师级专家领衔方案设计,控制引导城市规

10、划建设上水平。四是严格规划实施监督。进一步确立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严格执行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论证制度和工作规则,加快完善城乡规划运行保障体系,强化和保障规划执行的连续性和严肃性。支持专家委员会切实发挥作用,借力专家大师智慧,依靠权威力量提升规划管控水平。完善问责和监督机制,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建立责任追溯制度。加强规划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企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三)树立精品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一是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地方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研究和制定,切实将“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鼓励新工艺、新

11、技术在设计领域推广和使用,逐步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水平。以西宁市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指导意见为基础,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杜绝粗制滥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二是加强建筑设计管理。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火灾高风险建筑设计管理,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完善建筑设计招投标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建筑设计市场,依法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积极为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鼓励充分竞争,使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三是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12、认真对接省上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地方标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从规划、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闭合管理模式。编制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完善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星级绿色建筑,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组织开展与产业化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体系的研究制定,积极启动项目试点工作。(四)打响棚改攻坚,加快推进棚改安居工程。一是围绕城市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危旧房改造等重点民生领域,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努力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二是积极协调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及基

13、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提高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落实项目启动资金。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公租房分配力度,出台公租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将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考录选聘的各类人才等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强化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服务,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五)着力补齐短板,加快治理“城市病”。一是抓好“畅通西宁”攻坚。外环内网方面,年内建成投用峡口连接线、湟水路高架桥、五号路、西关大街等18项工程,二季度前新开昆仑路地下通道、朝阳西路扩建、长江路拓宽改造等22个项目;公交都市方面,加快城北长途客运枢纽公交场站、互助路公

14、交停车场建设,启动公交专用道建设;智能交通方面,建成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升级改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交警、交通等信息互联互通;公共停车场方面,开工建设城南等地区大型地下停车场,启动6000个公共临时停车场泊位整治改造;绿道系统方面,构建连接中心城区和三县的绿道生态网络,实现400公里绿道网络贯通;文明交通建设方面,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明交通活动。二是积极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完成综合管廊一期12条道路28公里续建工程,认真开展综合管廊二期PPP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综合管廊建设。开工建设二期8条道路24公里管廊建设,研究制定管廊入廊收费标准,

15、探索建立符合西宁市情的运营管理模式,建设现代化城市地下管线“绿色通道”。三是全力推进海绵试点城市建设。按照全域推行、试点区域重点推进的思路,开工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改造等114个项目。积极创新思路,将中水回用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水平。(六)注重内涵品质,塑造宜居城市环境。一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全面推行城市建筑风貌导则,强化对重点区域的规划管控,预留视线通廊,强化空间引导,塑造空间有序、环境优美、尺度舒适的高原山水城市风貌特色。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将多元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体现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特色,完成香水泉、北城墙遗址修复工程,加快卫城传统特色街建设,启动沈那遗

16、址公园保护工程,留住城市的历史人文记忆。编制高原泉城规划,启动白家泉等恢复工程。二是打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围绕服务城市构筑生态屏障、保障通道提升形象,做好城东区东入口绿地及京藏高速入城互通立交、城区主要节点、街头游园和绿地提升改造,做好海湖湿地提升,不断提高城乡绿化品质和生态质量。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加快制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统筹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实施主体责任,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成具体的工程项目,切实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七)积极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一是力推棚改货币化安置。全面推行货币化安置和保障,实施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鼓励棚户区改造搬迁居民购买商品房,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努力打通普通商品房与保障房通道。通过合理设置优惠政策,鼓励进城农牧民、引进人才购房定居,制定出台农牧民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