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00888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 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 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 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 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比如,蜀道雄奇险峻, 难以

2、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 的面貌。用“五丁开山” “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 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 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他在蜀 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 过” “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

3、是对当时政局混乱或个人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天宝三年(744年)被迫离开长安后,李白在失意和痛苦中的诗作仍表现出豪放洒脱的风格。“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表现出乐观主义天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梦游天姥吟 留别则表现了在失意和幻灭之中的反抗和放达,一个平民的傲骨和自由不羁的天性。“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 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诗歌表现为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他忧国忧民、悲天 悯人的性格特征。他的风格逐

4、渐在苦难的生活中形成,特别是安史之乱时期和晚年的生活。杜甫终身的愿 望是“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愿望有如“葵藿倾太阳、物性固未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有博大的圣人情怀和济世救民的执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尽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对现实有深 刻的认识和揭露,对百姓有深切的同情。他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和兵车行都是这样的作品。兵车行为历代所推崇,揭露了唐玄

5、宗长 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艺术上寓情于叙事,诗 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 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 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 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 传统发展出自己独

6、到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 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 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 影响力巨大.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 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 “仰天大笑出

7、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 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 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 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

8、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我们把它独 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一一豪放。唐殷璠河岳英灵 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 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开篇已经说过,这首诗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这就是豪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豪放特征 的具体表现:1、比兴言志,大气磅礴。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他早年写的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

9、 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胡震亨李诗通)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 “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 江山。”(黄叔琳文心雕龙札记)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诗中三致其意的“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前人早已从它那激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如果我们从李白 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递折之回川”, 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剑阁 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

10、亲,化为狼与豺”,这“一夫当关”中的“关”仅仅是指剑门关么?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宋玉九辩)古人早已用“关” 喻“君之门”,“诗宗风骚”的李白焉能不知?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梁甫吟)亦即此意。 李白在长安的遭遇告诉我们,正是在长安有那些“连云开甲宅”“鼻息于虹霓”的宦官和斗鸡小儿们把持了一 定的权力,才使得诗人“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看来这崔嵬的剑阁实际上正指朝廷要津。“朝避猛虎,夕避 长蛇”,这虎蛇横行,正是恶势力的猖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锦城”就是长安。通观全篇,我 们发现,这艰险万状的蜀道,原来正是诗人仕进之

11、路的翻版;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是 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看来李白蜀道难的喻意在唐人心目中是很清楚的。当然,以蜀道而喻仕途,并 把它写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这只有李白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得出来2、新奇的比喻,奇特的夸张。李白是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称于世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喜 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蜀道难中,李白运喻了许多新奇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当然是夸张。在行路难(其 二)中,诗人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比喻与前面的夸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天”喻“路”, 新奇而独特。在如青天一样宽阔平坦的大

12、道上,“骅骝(骏马)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 寒夜独酌有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这一连串的比喻, 折射出一个怀着高远理想的人,难酬蹈海的艰难人生。“西当太白有鸟道”,那山路,陡峻狭窄得只有鸟儿 才能飞过。“飞湍瀑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那瀑布冲击岩石的声音,如万壑雷鸣。“朝避猛虎,夕避 长蛇”,那“猛虎”,那“长蛇”,当然是喻轩臣当道。这些比喻,均代表了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诗中的夸张更是奇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突击了蜀道的险峻难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 烟”,极言蜀国与外界隔绝时间之长。“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3、”,则是从感觉方面写蜀道的高险。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峰峦之高。“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 更是对唐朝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作的一个夸张预示。清代评论家陈沆在诗比兴笺中,称此诗为失声横涕 之什”,说明诗人在蜀道的描绘中,寄寓了人生旅途的唏嘘感慨。其他篇什中的夸张俯拾即是:“白发三千太,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以白发之长言愁之深;“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写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则 是豪饮者的一曲赞歌。3、寓神话传

14、说于铺叙之中,三者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对蜀道的描绘中,融进了神话和传说,大大丰富了诗的意境。开篇 出语不凡,连用三个感汉,两个惊呼,一个夸张,在十分强烈地抒发了诗人面对高险的蜀道而生发出的喟 叹之后,即转入对蜀道的神话和传说铺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把笔触伸向远古,叙述 了蜀国开国、与世隔绝及与秦地沟通的历史。然而,入蜀之路依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 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 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以空间为序,铺叙了北段的曲折盘旋,中段的高险及种种愁惨之状。最后集中笔墨 于天下雄关剑阁,描绘了剑阁的峥嵘恐怖。至此,蜀道的艰难万状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神话、传说、 铺叙融为一炉,既纵横交错,又经纬分明,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其实我们在分析这些特色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李白诗歌的 总体特色,这就是豪放飘逸。当然,主要是以豪放为主。飘逸者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 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实在豪放中有飘逸,在飘逸中有豪放。这种“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风 是李白所独有的。它通过

16、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所表现出来。同时,它又是李白式的比兴、夸张、强烈 的抒情,代表着李白所独有的特征。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 二的。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事 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 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 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 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