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游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00368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游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游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游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游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游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游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游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夕日欲颓.()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 藻、苻交横()晓雾将歇()陶弘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人语响 D.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庭下如积水空明。()才辞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实是/欲界/之仙都。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6、揣摩加点字含义,并写出一个含有该字的成语。沉鳞竞典()月色入户.()怀民亦未寝.()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7、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南朝齐、 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时人称他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 字,号,是 (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弟弟 合称为“三苏”,者B被列入“”之中。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写四时“山川之美”的句子是,早、晚“山川之美”的句 子是。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写作者 的感慨的句子是。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X”。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

3、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 真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 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 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 托相结合的方法。()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二、阅读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4、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五色尘好: 晓雾将砥: 夕日欲徽: 10、翻译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11、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画面?试写一段赏析文字。13、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书写游山之感,为什么要与“康乐”相比?(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5、人者耳。14、贯穿全语言的线索是。15、作者在“中庭”所欣赏到的美景是(用原文回答): 。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7、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关于月的诗句。(不少于三句)18、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19、同事写景,但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 加以说明。三、中考链接:(一)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 9-12题。( 2007年荆州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6、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 .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 .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 .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颓,沉鳞竟跃。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12 .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 称点睛之笔的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

7、达了对自然的亲 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二)(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耳。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网期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 )18 .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9 .“闲人” 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三)

8、(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21、“积水空明”、“藻、苻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短文两篇同步训练参考答案1、tu

9、i、yfi、qin、x ing、xi 6、h mg、2、D3 (1)对偶(2)拟人(3)比喻(4)比喻(5) 反问4、A 5、参与,这里指欣赏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6、(1)跃跃欲试(2)门当户对(3)废寝忘食(4)一念之差(5)步履维艰7、陶弘景、华阳隐居、山中宰相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 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天山之美,古来共谈。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答谢生苴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小一.基础知识演练1 .注音 颓()鳞()遂()苻()与()奇者 藻、()苻()2 .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 晓雾将():()竞跃:未复有

10、能()其奇者:3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五色交辉:曙雾将歇:夕日欲跳沉鳞竞跃:食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欣然起行()水中藻苻交横() 如吾两人者生()月色入巴()盖竹柏影也()但少也I()4 .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 “书”字的意思是。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子瞻,号,是朗的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者B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X”。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 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11、。()B.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 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 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 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 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6 .翻译下列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实是欲界之仙都。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 二.课内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口。2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 “藻、苻”、是指,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3 .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 . “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 ,意思是,成语 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5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13、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本文选自 ,作者,字,号,(朝 代)家、家,与父、弟合称“三苏”,三人同为之列。苏轼死后谥号 。2 .解释加粗的词语。遂至承天寺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 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4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 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 .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

14、样的特殊心境。(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 。1 .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字,号02 .填补原文空白。3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课内外延伸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苻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解释下列词语。念:遂:盖:但:2 .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3 .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

15、,交代了 ;第二层,写景,写了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4 .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二)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 (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 为潭,深者缱(zhui ,用纯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 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 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1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