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83851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山东省寿光市圣城中学 张志华邮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把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下六点认识,以供广大化学教师参考。一、强化常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素质是实验教学素质的要求,它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

2、力的培养。1、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因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还不足,实验观察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教给他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方法,引导他们通过看、闻、触等感觉器官来获得实验信息;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感知的直观感性材料,对遗漏的或表达不清楚的实验现象,通过再实验、再复述,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而逐渐形成自觉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例如:演示“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先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学变化的要领和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启发他们观察的重点是镁带燃烧前后物质的色态变化,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指导,则大部分学生会主次不分或观察不全面、不细致

3、,只看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随着燃烧向上起的一缕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和生成白色粉状固体氧化镁”。2、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根据学生得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创造条件将验证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探索实验,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实验,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感知的直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结论也利于启发学生对化学要领的形成和化学知识的理解,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避免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只能机械的记忆,或简单的重复。例如:在讲CO2化学性质时,可以用以下3个实验进行对比:醋酸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向紫色石蕊中通入 CO2,溶液也变红色;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 CO2,

4、石蕊不变色。那么中变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通过分析、比较、的出结论并写出反应方程式:CO2H2OH2CO3再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目的。3、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动手能力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是一件既新鲜又好奇的,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一开始就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基本实验操作,纪录和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向学生介

5、绍初中化学常用的9种仪器以及比较常用的12种仪器。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训练时(主要有:取用药品称量物质加热物质过滤蒸发洗涤仪器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过讲解示范,带领学生独立练习,并及时检查和纠正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比一比谁的操作更熟练更规范,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注意事项,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原理,并充分体验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和典型性,以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切不可让学生凭一时时兴趣把实验

6、当作“ 玩把戏”。4、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灰浊”与“沉淀”、“溶解”与“融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5、培养学生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的能力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但是演示实验仍不可忽视。准确而有效的

7、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的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化。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容易忽略“放热”、“有黑色固体产生”。为了使学生们能观察并注意到所有现象,开始时,让学生看一看铁丝是银白色的,集汽瓶内有少量水,摸一摸集气瓶外壁是凉的。燃烧后,让学生们再看一看集气瓶内有什么,用手模一摸集气瓶外壁,不难使他们观察到“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然后,让学生总结性的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不同,引起他们进一步思考

8、。再观察、描述简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观察、对比、训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观察能力。三、扩大实验的自主性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完成实验;只有给学生提供发现探究的机会,才能更好的促进创新意识的深化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如在第一单元中,讲解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用一张纸和一盒火柴完成两个化学变化和两个物理变化”的实验,经过思考、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动手,每小组都完成了许多个物理、化学变化的

9、实验设计,并积极动手实验,甚至大胆的走到讲台前为全班同学做演示。还有些实验,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自己进行实验。尽管实验简单,但是一下子缩短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时也使学生不在畏难,敢于创造的心情油燃而生,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再如: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几乎都是试管实验,大多数可以交给学生做实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细心观察、挑错、指正,比教师演示效果好。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通过动口讲解、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思考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

10、老师讲十遍实验,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学生看十遍实验,又不如他自己做一遍。如在课后时间,有学生对验证蜡烛的组成感兴趣,我就积极的引导他们分析原因,设计方案,不断改进,完善实验步骤,在问题中找原因,在探素中求真知。最终圆满完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如此,即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里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里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新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

11、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里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新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2的实验室制法以后,我们在学习制取 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行以下设问:大家观察一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相似吗?除了锥形瓶还可以用其他的仪器吗?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那些信息?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五、尽可能的设计实验并大胆改进实验如:在溶液一节补充有颜色的实验,学生能很快的得出结论“溶液不都是有颜色的”。再如开始学习溶液时很多同学认为一种溶剂只能只能溶解一种溶质,这时老师可以在食盐溶液中再加

12、入一点硫酸铜,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知道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再如在做“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退色”的实验时,按照教材上设计的用含硫火柴现象不很明显,为此我们该成用硫磺燃烧后将高锰酸钾溶液倒入,现象特别明显。六、开发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如我让学生用家中厨房里的食醋和鸡蛋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鸡蛋放到食醋里面观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作了这个实验,一旦作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再如,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提前一周布

13、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的三只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环境中能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那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了教深入的了解。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有关同时在家中又能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如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把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查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详细纪录下来。多数学生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