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7005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规划设计以温州生态园三廊桥项目为例1项目现状和指标本工程位于瓯海大道南侧,三垟湿地西侧,在南面紧靠大罗山,由瓯海大道、中兴大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高架快速路)围合形成的三角形状,建设用地面积约22.1公顷,以瓯海大道为界,从北往南依次为A、B1、B2、B3、C五个地块,其中:A地块用地面积约3.9564公顷(不包括A地块北侧沿瓯海大道公共绿化带0.8234公顷),B1地块用地面积约4.0033公顷,B2地块用地面积4.1995公顷,B3地块用地面积约5.6481公顷,C地块用地面积约4.2973公顷,总建筑面积713617平方米(不包括地下室半地下室和用作公共活动空间的架空层)

2、,建筑密度21.1%,容积率3.23,建筑层数1831层。为了处理好保护、整治和建设相统一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城市生态敏感区的规划设计问题。现将具体研究重点归纳如下:(1)生态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文化性原则(4)整体化原则(5)人性化原则。项 目 名 称单 位指 标1、规划建设用地红线面积h23.13342、总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部分)713467.4A、居住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653392.3B、商业建筑面积44770C、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1955.1D、幼儿园建筑面积33503、地下室建筑面积1715275、容积率 3.266、建筑占地面积465977、建筑密度%21.38、绿

3、地面积72180.79、绿地率%33.011、住宅总户数户447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对现状的分析绿色住区环境观念的提出,对我国建国50多年来在住宅与住区环境中所确立的以满足人们居住基本需求为目的建设指导思想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走向未来的我国住宅与住区环境建设,必将以改善住区环境生活质量为起点,努力营造出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绿色住区环境来。从绿色住区环境建设来看,形成绿色住区环境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绿色住区环境能给住区居民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应有较好的日照、空气与通风条件,并远离释放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和噪声源;建立以绿主的住区环境规划模式,将住区环境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提高

4、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在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上,应注意将其与居住、服务、交通等系统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且改变以往绿地指标的简单计算方法。在绿色住区环境中还需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这是因为它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能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1.1城市生态住区的特征1.1.1自然生态整体性住区中的生物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之间能共生、协调、稳定、平衡的发展。住区要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气、水、土、声、光、热、生物物种、数量等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除此之外整体景观生

5、态格局也要合理,满足人类与各种生物的生存需要。1.社会生态整体性 城市生态住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织单位,住区社会结构的本身要有一个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化且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多重社会结构体系。这种体系中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居民能够持有共同的生态理念、形成住区中的安全感、场所感和归属感。2.时空发展协调性 城市生态住区是人类对理想居住环境追求的结果,是当前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城市生态住区所适应的人类生活方式、发展要求等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先锋性。由于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目标是满足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长期的共生协调发展的长远目标,扭转工业革命以来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的恶果。因此与城市生态住区

6、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也与高速城市蔓延与盲目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时代不同。城市生态住区提倡现代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演进,以使住区环境质量能呈现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而不是彼此偏废。2.1可持续住区规划设计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1可持续特征: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

7、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2循环特征: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3时代特征: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

8、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3可持续住宅设计3.11全寿命周期可持续住宅的理论内涵及内容要求可持续住宅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它不是人类建造活动的一个结果和一个物质实体,而是有机循环持续发展的一个系统。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首先,从环境的角度考虑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和消费者的影响;其次,从使用功能的角度,考虑住宅的适应可变性(功能、结构、设备等),以满足

9、不同时期、不同住户的需求;最后,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住宅从材料构件的生产,运输、建造、日常运行、维护直至拆除的各个阶段所发生的能耗成本及产生的效益: 1) 功能适应性功能适应性是基于全寿命周期可持续住宅的前提。具体要求是在住宅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设备设施等方面都具有适应性,灵活性的特点,能满足住宅物质性变化(包括物质结构老化、设备老化等)和功能性变化(由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引起的住宅面积、空间等不适应的情况)的要求,来适应各类人群的多种生活方式,达到“持续居住的住宅”的目的。2)节能环保性a)能源消耗最少原则:有限度地使用常规能源,尽可能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住宅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

10、段全方位地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使其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耗能量最少。b)环境负荷最小原则:在住宅全寿命周期中,将其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与气体污染物、污水等废弃物减少到最少,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带来的环境负荷最小。4可持续的住区规划与更新4.1设计宜人的居住环境4.1.1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整体性指系统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混合体,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存在的有机整体。温州生态园三廊桥建筑方案由瓯海大道、中兴大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围合形成的三角地块,水网密集、山水环绕,自然环境优越,随着温州市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快速建设与发展,本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将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城市道路在交通

11、上给该地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该地区划分为几个地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系统的完整性。针对客观条件,我们在设计中考虑将A、B1、B2、B3、C这5个地块各自独立,又能合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将沿河景观带渗透进小区,同化各个区块的环境特质,利用大环境改善小环境,加强项目大区块的整体性。(2)基本规划构架因北侧瓯海大道和西侧中兴大道均不能设出入口,因此我们将各小区区块的出入口设在区块之间的次要道路上,并尽量做到两两相对,如B2地块和B3地块的主要出入口,如B1地块和B3地块的出入口等,并通过相似的建筑尺度和景观处理手法形成了“一横两纵”的贯穿各区块中心的景观视觉通廊。 如B2和B3地块间的景观视觉通廊

12、连通了各自的中心庭院,并一直向北通过北侧跨河道的步行景观桥连接了A区块的中心庭院。 “一横轴”指指的是B1和B3区块间连接主入口和中心景观绿化的景观通廊,通过B3地块超大中心庭院以及沿河点式高层建筑间的放射状景观布局,使东面沿河景观绿化带和远处山体景观尽收眼底。串联A、B2、B3地块的主纵轴线以及串联B1和C地块的纵轴线由这条横轴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本项目的5个区块有机结合,并通过沿河景观带设计的统一手法更使5个区块整体性加强。A、B1、C地块中,我们尽量将点式建筑布置在中心庭院内,采用底层架空的手法,使区块内的景观绿化相互渗透更完整,视觉感受亲切;而在B2和B3地块中,我们在空出大面积中心庭

13、院的同时,将点式建筑布置在靠东侧沿河带中,以使更多的沿河景观渗透进小区内部,将点式建筑微微与主横轴倾斜,从而面向正南,使得建筑朝向更好的同时也活跃了整个总平面和空间构图。4.2创造基本的人性化空间近几十年来,城市建筑过于密集,空间日趋混乱,居住环境景观日趋恶化,城市传统文化与人文环境日趋淡化,这一切都是逆人性的。人们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实,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尊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心理需求,要求我们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设计,注重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4.3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就是避免人身遭受伤害、财产遭受损失,它需要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采用人车分

14、流、组团封闭布局、智能保安系统等规划与管理措施5建筑节能与物理环境5.1优化建筑设计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在冬季还可多获得太阳热量,但在冬季的夜间却会增大热量消耗,同时还会在夏季由于太阳辐射从窗户进入使空调能耗增加。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预测和比较。5.2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材

15、料和部品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的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护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必需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与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内饰面材料。5.3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随着外窗的气密性不断提高,关闭外窗后所能产生的室内外换气量已不能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因此北方地区居民就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在冬季糊窗缝,而是每天都要开窗换气。对于采取了保温措施的新建住宅和新建一般性非住宅建筑,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好,开窗后的热量消耗是不开窗时的2-3倍,成为冬季供暖主要的热负荷部分。按照室内卫生要求,在供暖时适量换气,而不是无控制地开窗,可以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使这种保温好的新建建筑供暖能耗减少一半以上。6结论可持续建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完美的生存空间“可持续性”强调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日光的利用、空气循环和景观等,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完美的生存空间。适应生态的健康生活可持续住宅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