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59844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量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监控量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控量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量测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岩监控测量方案一、 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可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改进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同时也为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二、 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货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三、使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原州区至王洼铁路工程炮台山隧道、骆驼梁隧道、叶齐沟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四、组织机构及测量设备根据施工要求,为保证工程测量质量,项目部成立测量队,工班成立测量组实行两级负责。测量队由

2、项目部测量班及工班测量组组成,具体组织如下:项目部队长:王海军项目部队员:王荣超 张昆 湛江 赵志国工班测量人员:王磊 雷军 赵强 王超杰 李文刚为满足施工需要,配置4台全站仪,其中拓普康全站仪3套(含前、后视镜各一套),宾得全站仪1套,苏光DSZ2 自动安平水准仪4套,周边收敛仪3台。五、测量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根据本线隧道的特点,必测

3、项目包括:(1)洞内、外观察;(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3)拱顶下沉;(4)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必测,H02b时)。六、 测量方法和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结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制定本线隧道围岩量测方案。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个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禁损坏。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观测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支护

4、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后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水平净空收敛实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情况,测点安装应靠近开挖面又不宜被破坏的地方,并且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前(最迟不超过24小时)内埋设,且在下一次循环开挖前量测到初次读数,初期观测为每天两次,如围岩没有异常变化按照量测频率进行观测。监测点的钢筋根部应深入岩层并灌入锚固剂固定,在钢筋外露部分焊接钢筋挂钩,然后在钢筋挂钩上使用胶布加强放光片紧贴。量测方法:每个监测断面水平对应测点,第一次量测完成后,记录量测数据。洞内拱

5、顶沉降监测实测步骤:首先在隧道的仰拱埋设水准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联测水准点的绝对高程(此点坐标也可作为隧道内日常测量施工放样使用)。拱顶监测点位置和埋设时间同水平收敛一样要把钢筋插入岩石锚固剂固定,在钢筋外露,然后在钢筋上贴测量专用反光片。在后视水准点上架设以其自带的金属三角架,大约固定在.2左右作为后视标高,仪器架设在水准点和反光片中间适当的位置,不必量取后视标高和仪器高,这样可消除因量取仪器高和后视标高带来的误差。然后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准点到反光片的高差,正、倒镜测量个测回,每测回高差值比较不超过,取平均数作为拱顶下沉量测数据结果。示意图如下:洞内水平净空收敛的精度分析:全站仪受温度影响

6、较小,隧道内温度基本稳定,初次测量温度和日常量测时温度基本一致,不必考虑温度改正洞内沉降监测精度分析:此公式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单向观测)的高差精度估算公式,其中:如水平距离取值30米,仪器观测测点天顶距取70。仪器观测后视棱镜天顶距取值90。斜距取值32米,地球曲率半径取值6369000米,大气折光系统测量误差忽略不计,未考虑仪器高测定误差及棱镜高测定误差。电光测距边边长中误差及垂直角测角中误差均采用仪器标称精度。计算得此高差精度值为0.34。完全可以满足观测要求。具体方法和要求见表1。七、 测点布置1、在隧道每个测量断面各布置1个拱顶下沉和一条净空水平收敛量侧线(全断面法)或二条净空水

7、平收敛量测线(台阶法)。量测断面布置见图1。图1 量测断面布置图2、浅埋段必要时进行隧道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与洞内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在同一断面内。横断面方向在隧道中心及两侧间距25m施设下沉测点,每断面施设711各测点。监控范围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外。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见图2。图2 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3、量测断面间距 级围岩地段不大于10m,级围岩地段不大于5m设置一断面。八、量测频率1、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状况光差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

8、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初期支护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支护状况。洞外观察包括地表情况、沉陷、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2、净空水平收敛测量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表1。实际量测频率应从表1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距离选择一个较高的量测频率。表1量 测 频 率变形速度mm/d两侧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量测频率501 B12次/d1512 B1次/d0.5112 B1次/23 d0.20.525 B1次/3 d25 B1次/7d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九、 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现场量测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

9、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因此,应对所测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定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判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具体方法如下:(1)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

10、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4。U(mm)t(d)bt(d)aU(mm)反常曲线正常曲线图4 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2)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的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以呈不稳定状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3)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追中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4)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十、监控量测管理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1、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见表2。表2 变形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

11、位移施工状态UU0/3可正常施工U0/3 U 2U0/3应加强支护U2U0/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注:U为实测位移值; U0为最大允许位移值2、根据位移辩护速度判别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3、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 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 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

12、时(du2/d2 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围岩稳定性判别式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十一、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1、将检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检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4、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5、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来那个侧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6、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K18+991K24+093)编 制:审 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原州区至王洼铁路工程第三标段项目部2011年5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