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3940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暴力现象的抽样调查研究简要:在现代社会中,媒介的暴力行为带来了许多的不良影响,比方人肉搜索对于报道者的隐私造成了严重的侵害,对其身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媒介暴力事件报道中,群众传媒报道也会在现代社会中,媒介的暴力行为带来了许多的不良影响,比方“人肉搜索对于报道者的隐私造成了严重的侵害,对其身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媒介暴力事件报道中,群众传媒报道也会使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血腥的照片,虽然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但是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下面文章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披露媒介暴力对受众带来的不利影响。关键词:媒介暴力,Gunter,反抑制1 绪论Gunter在1994年提出媒介暴力7种影响的分析,分

2、别是宣泄净化作用、唤起作用、反抑制作用、模仿作用、脱敏作用、培养涵化作用和恐惧作用。在认识这7种影响之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媒介暴力。学界对媒介暴力的解释不一,一种将媒介暴力划分为“真实暴力和“梦想中的暴力两种。真实暴力是指媒介对现实中的暴力事件做出的报道;梦想中的暴力是指一些娱乐节目和电视电影中出现的暴力场景。更为普遍的解释,是将媒介暴力分为 “显性暴力和“隐性暴力两种。显性暴力多为媒体定义为不正当的、非法的暴力行为,可能是新闻节目中报道的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真实的暴力事件,也可能是电视剧、电影等节目中的反映出的暴力情节和场景。这两种媒介暴力现象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受害者遭受身心的伤害,而施暴者

3、受到严惩。这种报道强调的是暴力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会对暴力事件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反面的情绪,而只要报道的表达方式恰当,就会使受众对暴力事件产生宣泄净化作用甚至是一定的抑制作用。隐性暴力是指暴力卡通、暴力游戏、暴力图片和影视等媒体中被合理化的暴力行为,给受众带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暴力伤害,对受众行为的影响那么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人们往往以宣泄情感为由而漠视它的影响,这种隐形的暴力也更易得到受众的赞同。可以看出,在媒介暴力事件中,媒介扮演的是主导作用,媒介报道暴力事件的形式和手段直接影响到暴力事件對受众的影响。在Gunter提出的7种影响中,我认为反抑制作用、模仿作用和涵化作用的效

4、果最为突出和明显。2 案例分析在现实社会中,媒介行为的暴力带来的“人肉搜索“群众逼视等不良影响不仅对被报道者的隐私权造成了侵害,对其的身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在报道媒介暴力事件时,群众传媒不避讳使用过激的语言和血腥的图片,在吸引群众注意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新浪河南针对虐待儿童的案件开辟了一个专题栏,在专栏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虐待儿童案件的盘点。在专题的主页里的15张图片里,涉及直接虐待儿童情节的有12张,占比例为80%;画面残忍暴力的有5张,占比例为33.3%。随机点开专题内标题为“杭州女孩惨遭父亲虐待 被逼吃书喝马桶水的视频链接,可以看到视频中对被虐待女孩小雨的“全身的伤

5、口淤青“缺失的门牙“床单上的斑斑血迹等画面不加修饰的呈现。在介绍施暴过程的时候,视频直接使用被虐待者亲口讲述“跪着吃书“父亲拿铁棍打我“喝马桶水“吃硬币等施暴情节。在视频下方有217位网友参与讨论,随机筛选了其中78条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内容含有“畜生“禽兽不如“变态等字眼的评论为40条,所占比例为51.2%;使用“枪毙“处极刑等“意向性暴力词汇的有21条,占26.9%;而涉及到实质性的可能会发生暴力的“人肉的词汇出现了3次,占比例为3.8%;选取样本的评论中,只有4人谈及“诉诸法律的手段,占比例为5.1%。下面,将针对样本进行分析。1)内容含有“畜生“禽兽不如“变态等字眼的评论为40条,所占比

6、例为51.2%。媒介暴力的显性作用说明,因媒体在报道暴力内容的时候,强调了暴力后果的严重性,在这那么新闻的报道中,“小雨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目前当事人已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将立案进行侦查等媒体报道内容使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对暴力事件产生了抵触和反面的情绪。根据Gunter提出的媒介暴力影响的涵化作用,群众传媒向社会提供的暴力信息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特别是电视节目对暴力事物的选择、加工和制作使得人们对暴力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共识。人们在对“小雨遭受虐待的事件上,对当事人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心理,而对施暴者即小雨的父亲产生了近乎一致的愤怒和指责的情绪。2)使用“枪毙“处极刑等暴力词汇的有21条

7、,所占比例26.9%。根据Gunter提出的媒介暴力影响的模仿作用,受众在观看暴力节目、接受暴力信息的时候不自觉的或有意识的模仿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其中的情节。26.9%的受众在接受到媒介暴力信息的传达之后,在愤怒的根底之上,使用“处极刑“枪毙等意向性的暴力词汇表达情绪。但小雨父亲的行为触犯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接受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但尚未涉及到“处极刑和“枪毙的程度。媒介暴力的隐性作用给受众带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暴力伤害,对受众行为的影响那么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受众使用“意向性暴力词语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模仿施暴的过程。3)涉及到实质性的可能会发生暴力的“人肉的词汇出现了3次,占比例为3.8%。

8、“人肉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将人的真实身份调查出来。一旦“人肉行为成功,被人肉者的隐私信息不仅暴露,其心理也会受到打击,更有甚者会造成暴力事件的产生,后果不堪设想。“人肉不仅属于网络暴力,更属于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根据Gunter提出的媒介暴力影响的反抑制作用,接受暴力信息反而会加剧受众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暴力的情况。78位受众中有3位受众提出要“人肉小雨的父亲。在未接收到媒介暴力信息之前,这局部受众是不会意图或者实际去做出“人肉这一举动,可以说,媒介暴力信息是直接导致这局部人在现实中使用暴力手段的原因。4)选取样本的评论中,只有4人谈及“诉诸法律的手段,占比例为5.1%。在78个样本中,只有4人

9、在愤怒的同时依旧保持理性,但是所占比例较小。利用博格纳的涵化理论,涵化作用也是一个“双向吸引的过程,产生的效果因其暴力信息的内容而异,因接收人的具体情况而异。这局部人在受到侵权时,知晓应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比例较小,他们的发言并未受到其余受众的认可和重视。从以上的案例分析中,可以证实在Gunter提出的7种影响中,反抑制作用、模仿作用和涵化作用的效果较为突出和明显。3 总结暴力信息的报道不可防止,但媒介作为社会公器,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暴力信息的報道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反思?面对暴力信息,负责任的媒体应当怎样报道和呈现?作为受众的我们,又需要怎样看待这样的暴力信

10、息呢?首先,我们对媒介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社会角度:社会的转型期使得纠纷和犯罪率上升,增大了媒体报道此类事件的力度和次数。第二,媒体角度: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为抓住更多受众的“注意力,用惊悚、骇人听闻甚至标题和内容严重不符的文字和血腥、暴力的画面抢夺更多的受众资源。同时增大时段和版面来报道暴力事件。第三,受众角度:首先,暴力内容、图片和影视作品因其题材的特殊性而引发了受众的好奇心理,这是受众愿意接收此类信息的动机之一。群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中暴力内容过多,势必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对环境的恐惧,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开展。那么,面对暴力信息,负责任的媒体应当如下报道和呈现:第一,注重媒体报

11、道对象的多元性。第二,注重挖掘暴力现象背后的原因。第三,在暴力信息报道时,注意用词,在制作照片和视频时,对于可能引起受众不适的画面的要进行马赛克等技术性的处理。第四,媒体要明确对暴力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并对受众传播如何正确理性处理暴力事件的方式。作为受众的我们,在面对媒介暴力时,应当提升自我的媒介素养,在接收媒介暴力信息之后,正确接收关键信息,区分虚假信息,理性、科学处理不适信息。政府部门首先应当在治理暴力事件时发挥作用,有效减少犯罪率;其次,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规制媒介暴力现象。参考文献:1贾碧峰,雷黎萍,贾媛,等.媒介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类型J.今传媒,2022(3):51.2赵允芳.解剖“媒体暴力现象J.传媒观察,2022(12):18-20.3马小璐,蒲莳,郑少云,等.媒介暴力问题研究笔谈:关于媒介暴力的界定J.今传媒,2022(3):50.相关阅读:职业教育论文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往往指买家和卖家或者其它两者之间交接的工具。我国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接受一些媒介素养的教育。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