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疼痛病学说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38794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疼痛病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疼痛病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疼痛病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疼痛病学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疼痛病学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学文献中,对疼痛病的论述内容极为丰富。如内经中 就记载了头痛、目痛、齿痛、胁痛、腹痛、腰痛等人体各部位的疼痛,并概称为 “诸痛”。而且对疼痛的病因、病机、部位、特征、性质都有详细的论述。其代表 篇有举痛论、论痛、痹论等。疼痛疾病的辨证论治由张仲景提出,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具体 应用,还创立了相应的治痛方剂,如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乌头桂枝汤、当归 生姜羊肉汤等,尤其是对疼痛的强度、时间性、空间性、部位、伴发症、心理状 态、临床观察等方面描述较详细。在内经疼痛理论的基础上,金元时期的李东垣首次提出痛则不通”的病 机理论学说,并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络,则疼痛去矣

2、”的以通止痛的原则。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册久痛入络”的病机理论。王清任在医林 改错、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均进一步阐述了瘀血致痛之病机。后世医家又根 据疼痛病机概括出虚实两个方面,确立了实证疼痛病机为“不通则痛”,虚证疼痛 病机为“不荣而痛”。慢性疼痛病种广泛,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慢性疼痛病在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 0%左右。按疼痛部位分,从头到脚可分为几十种,还有疮疡痛、癌瘤痛、外伤 痛等。疼痛常见于内科、外科、妇科、男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等。从疼 痛器官看,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 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等痛症约10 0余种。从病因学分析,因自然环境、

3、生存压 力、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疼痛症不仅发病广、危害大,而且发病率 有上升趋势。中医有关疼痛病的理论,包括病因、病机、证候和辨治等。对病因的描述, 包括外因、内因两个方面。在宏观病理方面,强调脏腑功能、经络功能、气血功 能失调。在微观病机方面,认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牵涉而痛”。“通则 不痛”、“痛则不通”、“久痛入络”理论更有应用价值,更具中医特色。建立中医 疼痛病学,将有利于发挥中医在这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近十年来,中医疼痛理论与实践发展较快。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如 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止痛中药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疼痛症的实验研究和动物 模型研究、止痛方剂的剂型研

4、究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二是治疗方法的改进完 善,从较早的单方、验方、复合方到现在的针灸、按摩、心理、气功、熏蒸等疗 法的综合应用,从疼痛的食疗、体疗与调摄、护理,发展成现在的多种剂型,如 针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使给药途径更科学,疗效更迅速。三是结合我 国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疼痛测定问卷,对疼痛程度的测量,对疗效 之评价以及临床科研观察都是极为有利的。四是中医疼痛治疗范围日益扩大,如 抗心绞痛中药的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腹痛的实验研究等。五是中医治 疗疼痛的研究机构开始建立,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中医胸痹协作组。部分 医院开设了中医治痛门诊和中医镇痛研究室。六是中医疼痛专著不断问世,中医 疼痛理论不断提升。所有这些成果为中医疼痛学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中医有关疼痛病的理论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已形成 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经验和理论,因此建立中医疼痛病学是完全有基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