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38728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阀组入地管道腐蚀治理方案XX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 - - 目 录第一部分 腐蚀原因分析及现场腐蚀状态 3第二部分腐蚀的危害、损失和管道维护措施5第三部分 管道补强修复技术简介 5第三部分 泄漏治理方案 7第四部分 施工HSE管理 10第五部分 施工管理与质量保证 12附件 13第一部 腐蚀原因分析及现场腐蚀状态一、腐蚀原因1、入地管道外腐蚀环境分析土壤是具有固、液、气三项的毛细管多孔性复杂胶质体系,土壤的空隙为空气和水所充满,水中含有一定的盐使土壤具有离子导电特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均匀性和金属材质的电化学不均衡性,为入地管道的电化学腐蚀创造了条件,入地管道因其处

2、在生物电解液环境中,加之钢管涂层组分的不均匀、微孔、缝隙等缺陷,微生物侵蚀及植物根系对涂层的穿透等交融作用使防腐涂层极易损伤,腐蚀由涂层达到金属本体,破坏金属表面的保护膜。同时土壤中的氧气在金属表面大面积的腐蚀,另外在一些缺氧的土壤中含有硫酸盐还原菌加速腐蚀的进度,这些细菌的作用是参加电极反应将可溶硫酸盐转化为硫化氢并与铁反应,起到了阴极去极化的租用故而产生细菌腐蚀。土壤中常有杂散电流流过金属,形成杂散电流腐蚀,直流杂散电流腐蚀原理与点解腐蚀类似;交流杂散电流是管道附近高压电力线产生的二次感应交流电叠加在管道腐蚀,电化学产生的腐蚀,其腐蚀量较小,但集中腐蚀性强。2、 腐蚀的种类2.1 化学腐蚀

3、2.2 电化学腐蚀2.3细菌腐蚀2.4 杂散电流腐蚀二、腐蚀现场 阀组入地管道 入地段的腐蚀现状 阀组入地管道 入地段的腐蚀现状 阀组入地管道 入地段的腐蚀现状 跨河管道 管道的腐蚀现状第二部分 管道腐蚀的危害、损失以及维护措施一、 管道腐蚀的危害1、 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损失:更换管道及其配件;间接损失:设备停车,腐蚀泄漏。2、 能源的浪费大量优质原料泄漏;大量的金属需要回练。3、 引发灾难事故4、 环境污染二、 管道腐蚀带来的损失能源的流失,设备的维修与更换,事故与环境污染造成的赔偿。三、 管道维护措施根据管道腐蚀的原因分析,入地管道需求一种抗化学腐蚀又绝缘的材料来代替以往使用的防腐带货防腐

4、涂料,针对已经腐蚀了的管道还需求该材料具有承压性能,而XX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研发的管道补强修复技术正好满足这一需求。第三部分 管道补强修复技术简介一、补强修复技术原理管道被施以内压时,管道发生径向膨胀并且管壁中产生环向拉伸应力。在管壁减薄区域(如腐蚀坑),由内压引起的径向凸起与环向应力、应变比正常壁厚区域要严重。当径向凸起达到一定程度时,该缺陷处将发生破裂失效和泄漏。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利用增强纤维和基体树脂在管道外形成复合材料补强层,分担管道承受的载荷,限制管道缺陷处由内压引起的径向膨胀和环向拉伸应力,从而达到对缺陷补强的目的,恢复管道的正常承压能力。管道补强修复技术由高强度纤维布、填平树脂

5、、补强胶组成。在缺陷修复时首先利用填平树脂对缺陷进行填平处理,然后在管道外缠绕高强度纤维布与补强胶所组成的纤维复合补强层,通过补强胶的粘接力与纤维布的增强效果,实现对管道缺陷的补强修复。补强修复层弹性模量为213Gpa,钢的弹性模量210 Gpa,十分接近,有利于补强修复层与管道之间的协同变形,使应力达到均匀分布,能取得良好的补强修复效果。二、管道补强修复技术特点:1、与传统玻璃钢技术对比,粘接强度高,能与金属管道粘结牢固,补强修复完成后没有二次泄漏2、免焊不动火,带压修复。3、补强修复操作安全,迅速,使用寿命长。4、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用于直管道段补强修复,还可以用于弯头、三通、大小头等不规

6、则管道补强修复。适用压力为015Mpa.5、可以用于腐蚀和裂纹缺陷补强修复,也可用于管道提压增强,还可用于提高安全系数的管道增强。6、耐腐蚀、耐老化,使用寿命长。7、补强修复层为绝缘体,使管道免受电化学腐蚀。三、管道补强修复技术适用范围1、长输管道、工艺管道、集输管道、城市管网;2、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管道;埋地、架空管道;3、弯管、大小头、T型、Y型等各种异型管道;4、未焊透、未熔合、高焊缝余高、严重错边、点焊、补疤等管道。该施工工艺经多个现场验证质量可靠、牢固持久。四、管道补强修复技术主要指标 材 质玻璃纤维布/GT1补强胶温度范围-15100 承压范围15Mpa以下硬 度4550断裂伸

7、长率3%拉伸强度2400MPa弹性模量72GPa 屈服应变2.3% 电 阻 率1X109欧姆/厘米第三部分 治理方案一、 治理方案施工示意图阀组入地管道补强修复技术示意图二、施工流程:测量现场气候条件测量管道壁厚清理管道表面附杂物缺陷填平处理底层涂胶补强修复层施工补强修复层检测补强修复层外粘贴施工记录卡。二、施工准备除锈器具、发电机、劳保用品、补强胶、填平胶、高强度纤维布、复合堵漏器、拉紧器等。三、主要施工步骤1、测量现场气候条件测量现场湿度要否小于75%,施工环境温度是否小于0。2、测量管道壁厚在物体表面涂抹耦合剂,将磁块放置物体表面,超声波测厚仪直接显示物体壁厚数据。操作图如下:3、清理管

8、道表面附杂物用铲刀清除管道表面的旧保温层及旧防腐层,再用磨光机或喷砂装置进行除锈。操作图如下:4、缺陷填平处理管道表面不平处用填补胶填补平整。5、补强修复层施工用小毛刷将调好的底胶均匀地刷在所需补强修复的部位。利用涂胶器用力缠绕所需补强修复的补强面,以此类推,根据所需承受压力来定缠绕的层数。施工图如下:6、补强修复层检测探头连接电缆与高压探头连接插头插入主机的高压探头连接插座,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选择适当的探级。根据补强修复层厚度选择合适的检测电压,在正常检测中,当补强修复层有质量问题时,仪器会发出明亮的电火花及声响报警,同时红灯闪亮。检测图如下:7、补强修复层外粘贴施工记录卡:补强修复层外粘贴

9、施工记录卡,内容包括:建设单位,补强修复部位、压力、介质、管径大小、完工日期、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等。施工记录卡样图:低压管道补强修复记录卡第四部分 施工HSE管理一、风险辨识与安全防护1、风险辨识XX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针对补强修复管线内的危险介质及施工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了最充分的辨识和科学的分析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1)管道输送介质的毒性:操作人员长时间在泄漏的天然气环境中操作可能有中毒的危险。(2)管道输送介质的易燃易爆性:泄漏的介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对于这些危险,XX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施工人员在准备进行管道修复之前,进行现场勘测调查的过程

10、中,都彻底地了解了现场情况。并根据实际管道介质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才能进入现场进行施工。2、安全措施及防护我们进行管道补强修复施工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个过程环节,都采取了非常具体的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带压堵漏施工的安全。 2.1 施工操作人员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2.2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和专用防护用品,才能进入施工现场;2.3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教育;2.4施工现场设明显的警示标记和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的操作区间,坑内作业,必须保持通风顺畅,并设有人员快速撤离的通道;2.5施工现场保持通风,注意防火、防爆;2.6

11、现场配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并佩戴安全袖标;2.7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能够扑灭初起现场火灾;2.8对泄漏部位的泄漏介质、温度、压力、孔洞大小,外部尺寸和缺陷等情况必须勘测清楚,认真记录。也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唯一重要依据。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开始施工操作作业。2.9了解泄漏现场环境情况,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在施工操作中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密的安全措施,把可能出现的风险全部消除,确保每一步骤和环节的安全。2.10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二)、应急预案1、 堵漏点着火时的应急措施1.1立即停止堵漏作业;1.2天然气着火时

12、采用现场干粉灭火器灭火;1.3及时报火警;1.4 分析着火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2、场施工操作人员中毒的应急措施 2.1立即停止堵漏作业 ;2.2速把中毒人员撤离现场至空气流通清新的地方; 2.3必要时把中毒人员送附近医院急救治疗;2.4全面检查操作人员防护用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3、现场施工操作人员受伤时应急措施 3.1人员受伤包括机械损伤、烧伤、烫伤、化学药品灼伤、高空坠落损伤等;3.2停止施工作业;3.3根据不同的损伤性质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和方法;3.3.1迅速把受伤者撤离现场进行急救和包扎,必要时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急救。3.3.2化学药品灼伤者应根据化学药品性质采用对受伤部位清水冲洗或用其它化学溶液冲洗,并根据情况迅速送附近医院急救处理。 3.4损伤原因,在采取防止再次受伤措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补强作业。第五部分 施工管理与质量保证一、文明施工1、施工队伍管理:1.1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域;1.2严格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2、施工现场管理:2.1施工工具与施工材料分开摆放;2.2材料按使用顺序依次摆放;2.3施工完毕后,清理现场。二、质量保证措施1、先堵漏后补强修复;2、根据介质压力确定补强层的层数;3、严格按照管道补强修复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4、严格执行竣工检验制度;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