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37630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健康情绪教育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我们再熟悉但是的心理现象。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是把情绪视为结识和行为过程中的附属产物,对健康情绪的积极意义和悲观情绪的破坏作用结识局限性。个人既要为社会做奉献,也要过一种有幸福感、愉悦感的生活。损人利己固然不也许有持久的幸福感,但一种生活得很痛苦的人,纵然为社会做了某些有益的事,其人生也是有缺陷的。情绪具有动力功能,它可以激发一种好的行为,也能促生一种破坏行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情绪有益身体健康,悲观情绪容易导致生理疾病。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对情绪的研究。健康情绪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容忽视的是,诸多人并

2、没故意识到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不少人觉得,喜、怒、哀、乐,天生就会,不学而能,实无教育之必要;情绪取决于当事人所遭遇的事件,好事自然令人开心,晦气事谁也快乐不起来。这些结识上的误区使得学生的情绪生活缺少教育的有效干预,学生的情绪发展缺少教育者的有效指引。(一)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和规定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和规定重要是,使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目的合适,方式合适,反映适度,并以积极情绪为主。情绪教育不是要设法消除、压抑学生的情绪,而是使学生学会对的体现情绪,合理宣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保持愉悦的情绪主旋律。健康的情绪生活要符合如下两点规定:1.特定情境中的情绪正常情绪总是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此时的情绪,

3、不管是快乐还是愤怒,只要符合下面三个条件,都是正常的。(1)情绪与刺激事件同质。即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导致其快乐情绪,阻碍个体需要满足的刺激导致其哀怒情绪,而不是相反。(2)情绪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相称。情绪的强弱限度与刺激的强烈限度相相应,而不是情绪过敏或体验肤浅。(3)情绪的持续时间与刺激作用的时间相宜。当刺激消失后,情绪会随之平息,而不会长期被其影响。2.心境以愉悦为主导背景一种人难免有不快乐的时候,愤怒、忧伤和失望等情绪固然会使人不快,有时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一种人在大多数的时候应当是愉悦的,满意的,有幸福体验的。(二)健康情绪教育的操作要点在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时,要注意如下问题:1.引

4、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过度压抑情绪是有害的。它不仅导致生理健康问题,并且不良情绪的累积会导致情绪泄洪,浮现连当事者都难以理解的冲动行为。固然,宣泄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如倾诉、运动等。2.教会学生对的体现情绪养成体现情绪的习惯,掌握对的体现情绪的技能。积极体现关爱、欣赏、感谢、歉意等令她人愉悦的情绪,学会无伤害地体现愤怒和不满。偶尔体现愤怒和不满,只要讲究技巧,可以获得更强烈的体现效果,它阐明你对问题的倾注和注重,增进了别人对你的理解。阅读链接体现愤怒的原则 1愤怒指向人的某一特定行为,而不是人自身。换句话说,你可以批评她的行为,但不要指责她的才智。2.不要赘述过去的事。指责仅仅指向眼前的情境。.永远

5、不要波及她人的家庭、种族、宗教、社会地位、外貌或说话方式等。不要限制别人发火。记住:当你向别人发火时,对方也有回敬的权力。5.如果你在其她人面前不公正地对一种人发火,那么,你必须当着那些人的面向她道歉。.发火对象要恰当,不可找替罪羊,迁怒于她人。7在发火前,一定要确认对方过错的客观存在。8让别人明确懂得你为什么气愤,最佳具体清晰地告诉她。9.尽量给对方留后路。如果对方向你道歉,你应当立即终结发火。3教育学生运用情绪力量激发建设性的行为情绪会带来生理反映,形成一股能量。不良情绪容易产生破坏性行为,压抑这股能量不如运用它,使之激发出建设性的行为。例如,气愤一般导致某些学生的袭击行为,教师就应当让她

6、们懂得,怒气若发泄到别人身上,只会恶化外部环境,是自己更气愤;“受气”所激发的能量若能推动“争气”的具体行动,则不仅增进了个人的发展,也从主线上优化了自己的情绪。注重纠正学生对事物的非理性结识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觉得,人的情绪不是由她所遭遇的事件决定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见解、结识决定的。对事物的理性结识导致当事人的健康情绪,非理性的结识常常使人陷入悲观情绪,难以自拔。例如,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行为,一种学生觉得“教师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自然会产生对立情绪;另一种学生觉得“教师是为了自己好,督促自己改正错误”,自然对教师心生感谢之情。因此,情绪教育不能就情绪而情绪,核心是发现学生不良情绪背后

7、的非理性结识,通过对非理性结识的纠正,树立起理性结识。例如,面临磨难,变学生觉得“晦气”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遭遇失败,变学生悲观悲观的非理性结识为“生活给我提供了一种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机会”的理性结识。协助学生提高体验生活、学习的幸福、快乐能力正如有人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同样的生活和学习,有人视为折磨,有人自得其乐。这其中的差别是体验幸福、快乐能力的高下。善于从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乐趣的能力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能力,它关系着个体毕生的生活质量。马斯洛总结了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她们呈现出一种永不衰退的欣赏力。”马斯洛这样描述道:自我实现

8、者以敬畏、志趣和快乐的心情体验生活中的事件。每一种婴儿,每一次傍晚,都象第一次见届时那么美妙,那么动人心弦;年过半百的老夫妻还犹如度蜜月同样。总之,她们能从基本的平常生活经验中得到巨大的鼓舞的心醉神迷。因此她们从不对生活经历感到烦恼。自我实现者总是毫无例外地致力于她们觉得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职业。她们对工作感爱好,工作干得津津有味,工作与玩乐之间一般的界线也变得模糊了。对她们来说,工作是令人兴奋、布满乐趣的,工作就是娱乐。生活实践反复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幸福生活不是我们发明并提供应她们的,而是她们自己体验出来的。二、人际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不仅是由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拥

9、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是由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个人多种心理需要,构成了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人际关系不良一般导致当事人产生多种心理问题。人在人际关系中成长。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人际冲突的妥善解决过程,就是当事人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因此,人际关系教育历来被心理健康教育所注重。(一)人际关系教育的内容和规定人际交往的内容和规定重要是,使学生对的结识她人,学会推己及人,为她人着想,接纳她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交活动的爱好,掌握人际沟通的技术,敢于体现自己的合法规定和不批准见,妥善解决人际冲突。对于学生而言,健康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定是:1有益个人发展青少年喜欢交同龄

10、朋友,但要有择友而交的能力,构建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人际交往圈子。学会交益友,并不断增进与她们的友谊。与“玩友”保持合适距离,并能在必要的时候对她们说“不”。有时候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朋友,就选择了一种错误的人生。2交往适度合适交往要适度,既不能自我封闭,又不能过度交往。适度交往是有益的,过度交往则有害于个人发展。青少年不能沉湎于人际交往而荒废学业。交往的方式要合适,符合学生身份,不能盲目模仿成人的交往方式。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重在沟通思想,增进友谊,互相学习,彼此增进,而不是图热闹,讲排场,成天忙于礼尚往来般的应酬。.适应多种交往青少年要善于解决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既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又能与教师、父母融

11、洽相处。任何一种关系解决不当都反映出当事人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人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对于青少年而言,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尤为重要。青少年时期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状况,能有效预测其成年后与长辈、领导的关系,由于这些关系的交往规则和技能基本相似。(二)人际关系教育的操作要点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如下问题: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性积极、热情是人际关系建构的前提,特别是血缘关系之外的一般社会关系。人际交往中的被动、害羞、恐惊绝不是“诚实”、“单纯”,而是社会功能的萎缩。如果说这一缺陷对以个体形式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危害还不太严重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走上社会后来的事业发展和平常

12、生活的悲观影响就会暴露无遗。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措施迫使学生变被动为积极,学会对她人积极招呼,热情相待,笑脸相迎,学会有技巧地展示、体现自己。2.协助学生形成移情习惯和技能善于理解她人,是个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特质。对她人的理解,来自于个人的移情习惯和技能。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诸多时候需要将自己变成她人,去体验对方的所思、所感和所为,这样才干获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人际冲突的产生,有时并不是什么原则性对立,而是我们不注重移情,不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我们的“好心”就变成了“驴肝肺”。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倾听她人的言语,注意观测她人的非言语活动,

13、可以培养对她人心灵世界的敏感性,并习惯于把自己对对方的理解体现出来,提高交流成效。3.强化学生的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技能。相对于会面打招呼、待人热情、分手道别等初级技能而言,沟通是较复杂的高档交往技能。人际沟通,能增进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深化友谊,消除误解,避免冲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习惯,协助学生掌握并纯熟运用沟通技巧。使学生在与她人的交往中,能大胆、方略地体现自己的观点,妥善地回绝她人不合理的或自己难以满足的规定,适时、技巧地弥补友谊裂痕,有较强的说服能力,善于吸纳别人的合理意见,优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阅读链接与人争论的技巧 1.双方都要明确争论的是同一种故意义

14、的问题。无意义无价值的问题不要去争论。双方言论所波及的问题不同,各执一题也无法争论。.用善意的态度来争论。在善意的争论中双方能环绕问题焦点,遵循一定规则把话讲出来;歹意的争执就犹如在泥潭中争斗,争论的问题往往被搁置一边,只为争执而争执。3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在被对方反对时,也能安静地在把自己的意见说一遍。气鼓鼓地说不出话是放弃了争论的权利,用与争论不有关的话袭击对方只会减少自己的人格。4.在别人刊登意见时,应较好地聆听。聆听能促成彼此信任、缓和紧张氛围,急于辩白是争论的一大障碍。认真地把别人的意见听明白,是学会争论的重要一环。5.可以一面听一面思考,但最后要择善从流。当别人有好意见时,自己

15、应变化原有的想法,并冷静地吸纳、服从。并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提示和协助。4养成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性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自私必然会恶化自己的外部环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助人就是助己,自私不会自利。某些学生由于缺少人生智慧或者受到不当的教育,错误地觉得,协助别人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要谋取自己的利益就得多为自己考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她们的行为成果与主观追求大相径庭,个人倍感苦闷却不知其中的缘由,甚至错误地觉得是自己自私得不够,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愈滑愈远。其实,予以总是比索取有价值,它既结了人缘,又使自己在助人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与能力的发展,越想占有,得到的越少,越想紧紧地纂在手里,从手

16、中滑溜出的越多。5引导学生在对人际冲突的反思中发展应对冲突的能力人际冲突是班级中较常用的突发事件。作为班主任,一般不但愿人际冲突的事件发生,但人际冲突的浮现,也为班主任提供了进行交际交往教育的机会,解决得到,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对于有些学生来讲,一味地逃避人际冲突,不敢维护自身权益,只懂得忍气吞声,是自我萎缩的体现。;例如,班主任在解决学生的打架事件时,重在引导双方学生分析这场架打得有无意义,打架与否解决了问题,除了打架尚有无其她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些措施孰优孰劣,是没有掌握更好的解决冲突的措施,还是一遇到冲突情境就无法自控。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情绪自控、避免无益冲突及应对人际冲突的能力。三、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涉及自我结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