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36588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是指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的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2区域具有一定范围和界线3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区域的划分:按概念划分:一种是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此来区别其他区域,这称为均质区域。另一种是结节区或称为功能区、枢纽区。按特性划分: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等特性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的明显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分发展的主

2、题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自然资源的特性: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条件)2.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少影响区域生产规模的大小(2)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活动的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自然资源的评价原则: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行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评价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区域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1时空内涵2社会经济内涵3可持续发展内涵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1有限性2动

4、态性3可增强性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1自然资源的代际分配2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1)自然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2)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自然资源:是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互相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2自然环境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3区域发展是生态保护的前提4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

5、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分工规律、区域利益授课:XXX区域经济的特色表现为: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组成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其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使区域间市场结构存在差异,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观念受社会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市场化水平: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形成区域个性特色产

6、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市场规模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及经济合理性3.市场地域范围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会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产品,提高平品质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因素,市场意识强的地区,经济活动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区域文化:包括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

7、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区域历史基础分析:是研究区域某一方面或整个人地系统演变的时间过程,从中发现区域发展的历史规律性,从而为当前的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区域发展历史基础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2.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区域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布局。区域人口结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指标: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

8、长率等。按人口自然增长的4种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2年轻型,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3成年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明显下降4衰老型,死亡率由低水平回升,出生率继续下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净迁入,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成,文化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人口迁移的间接社会经济后果是迁出地区人口压力减轻但劳动力减少,对迁入地区,人口和劳动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有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问题 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及程度),思想素质劳

9、动力资源的质量反映其可以推动何种类型,何种复杂程度,多大数量的物质资源 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来自国有经济部门职工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门槛效应,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授课:XXX适度人口: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供人口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使人口及其需求增长与区域资源的供给相协调 所承载的人口为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地而异,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人口消费标准而异,适度人口

10、和人口容量因经济生产率和技术水平而异,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区域经济政策:直接控制措施,强迫某些类型的主体从事既定活动来实现目标如进口配额,消费配给。间接控制措施通过影响,引导主体决策的变量来达到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由与地区发展相关的财政投资,财税管理,金融信贷等政策组成。区域制度是在一个区域影响人们经济活动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是一个区域的角色系统或地位系统,包括政府行为,经济制度,人们的观念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和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

11、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和革命。技术进步两个含义:技术本身的变革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技术进步类型:1.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2.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3.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4.提高规模经济5.政策的影响6.管理水平的提高7.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技术进步对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3.技术进步和区域劳动就业区域科技条件评价:1.科技人力资源2.研究与发展经费:用于研究和发展活动的经费3.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成果4.高技术产业技术扩散:技术扩散发生在发明和创新以后,指的是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

12、程技术扩散的形式和途径:空间梯度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空间距离是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子。跳跃式扩散:是指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个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双向对流式:从甲地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转移到甲地的技术扩散。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研究单位、机构通过一定方式从本国或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研究单位、机构获得先进适用的技术的行为。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活动过程。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吸收、交流和推广普及。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优点:1.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

13、时间2.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技术转移和技术引进的障碍:需求障碍资本障碍自然资源障碍劳动就业障碍技术人力资源障碍规模障碍基础设施障碍文化障碍时序障碍授课:XXX技术引进的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技术选择原则:1.所选技术必须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有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2.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并满足劳动就业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人力资源4.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考虑市场容量5.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反映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

14、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以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绿色GDP与GDP区别: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采用GDP,没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而我们应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注入更多的环保成分,以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实质性进

15、步。绿色GDP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跟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得真实发展和进步。人类发展指数: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它衡量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的基础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标准。人类发展指数计算(计算出分指标指数后,再计算三个分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就可以得出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指数值=(实际数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竞争力: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竞争力的层次(以竞争的行为主体来看):一是国与国的竞争;二是地区之间的竞争;三是产业之间的竞争;四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一是确定评价的因素因子,二是对因素因子的属性进行调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三是确定因素因子的权重,四是计算因素因子的分值,五是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排序。库兹涅茨理论: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阐明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一般趋势。(见上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1)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2)相对的国民收入(3)=(2)/(1)分析方法时间系列横断面时间系列横断面时间系列横断面第一产业下降下降下降下降下降(1以下)几乎不变(1以下)第二产业大体不变或略升上升上升上升上升(1以上)下降(1以上)授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