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34851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数学论文精心设问启迪思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设问启迪思维提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1)启迪思维,落实双基,提问,能揭露矛盾,引起认知冲突,把各种层次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参与学习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培养能力,开发智力。(2)反馈信息,实现调控。通过提问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修改原先的教案,使之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3)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学生听课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怎样设计数学课堂提问才能充分发挥以上作用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摸清思路,通盘考虑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成功的数学教学

2、,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指导与调控,达到编者、教者、学生三个思路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的思路从哪里开始,向何处发展,在哪里可能受阻,应设计哪些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教学“整除”的意义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对整除的意义理解不深、掌握不住,容易对除尽与整除这两个概念产生混淆。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口算,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对三组口算题进行分析、比较。1535 242126512 240839712 33653(1)第组的被除数、除数、商各是什么数?第组与第组有什么不同?第组与第组有什么不同?(2)哪些算

3、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哪些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出整除的意义:像第组这样,数)a除以数b(a、b均为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整除的意义后,紧接着教师又巧妙提出两个问题:“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整除可以说成除尽吗?除尽能说成整除吗?”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弄清整除和除尽的种属关系:除尽包括整除,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正因为这位教师摸清了学生的思路,精心设计提问,由易到难,步步深入,才使学生对整除、除尽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理解得比较深刻。摸清思路,要对好、中、差三种学生的思路心中有数

4、。一个问题三种水平学生会怎么回答,事先都要有个估计,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因势利导。在摸清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对一节课的发问要通盘考虑,想问哪些问题,哪几个问题最值得问,要认真进行筛眩需要问的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问切忌繁琐零碎,面面俱到。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关键,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突破难点。如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实际分物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教学平均分概念时,一位教师让两名学

5、生到讲台前演示:把6支铅笔分给两个人,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一人得1支,另一人得5支;一人得2支,另一人得4支;两人各得3支。接着边板书三种结果,边提出一个问题:“第种结果与前两种结果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问在关键,突出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第种每人分得的铅笔支数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不仅为学习例1扫除了思维障碍,而且为学习例2,进一步感知除法的含义奠定了基础。三、明确具体,深浅适宜提问要明确具体。如果含糊不清,使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会使学生头脑中的“疑问”变成“疑团”。如教学通用教材六年制第九册梯形面积

6、公式推导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硬纸板,启发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边演示拼的过程,边提出了如下一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什么?它的高就是梯形的什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由于问题提得明确具体,学生按照问题指引的方向,各抒己见很快形成了一 致的意见: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正好是原梯形面积的2倍。从而得出梯形面积公式:(上底十下底)高2。提问还要深浅适宜。问题深了,超出了学生知识和智力的限度,思考再三也想不出来,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挫伤;问题浅了,如

7、“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之类不讲实效的问题,除了使课堂上显得表面热热闹闹以外,毫无益处。四、循循善诱,及时调节提问时要注意创设提问的情境,也就是学生想问还没有问出来,想说而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的那种“愤”、“悱”情境。要注意因材施教,难度较大的可让优生答,稍容易的让基础差的学生答,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有创见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循循善诱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根据提问中获取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如教学通用教材六年制第十一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2:“苍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一种解法后,我们便可提

8、出“能不能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呢?”当学生想出第二种解法的列式后,我们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解题思路;当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第二种解法,我们可以再一次提高要求,不仅把例2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16”,让学生独立完成,还要学生说出改后的题目在思路上和例2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向着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发展,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卡壳”、思路受阻时,我们可采用变换提问角度的方法进行调节。或者将稍难的问题进行分解,降低难度,来打开学生的思路。有时学生答错了,并不是完全不会,而是由于考虑不周或心情紧张造成的,可用针对性强的例子“点”一下,

9、让学生自己“领悟”,发现问题自行纠正。五、锤炼语言,准确生动我们要十分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使发问的语言准确、生动、简练;发问的声音高低和谐动听,节奏快慢得当,把字字句句送入学生的耳中,做到声入心通。因为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效果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准确,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忘了在计算结果上写单位名称。有位老师发问时说,“我们能不能把名数丢了?”这样就把单位名称和名数混为一谈,看上去是在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又给了学生另一个错误的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语言的表达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良好的数学语言熏陶。、(江苏詹明道)注

10、意解题的整体思维注意解题的整体思维初学代数的同学,往往对解一些貌似繁杂的题目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整体思维意识,若能巧妙地运用整体思维方式解题,便会提高解题技能。下面举三个例子,重在分析,解法从略。例1计算(-002 396/13-4)1994|0.125-1/8|+361/4-9/0.011/7)1995分析:按一般运算顺序,必须先算(002 396/13-4)1994,这很麻烦,若能从整体出发,0125-1/8|和361/4-9的值分别等于零。因此,原式的计算结果是零。例2已知yb=k(xa),当x=3时y5;当x2时y2,求x表示Y的关系式。分析,直接求k、a、b的值是困难的,可先将已知式变形为y=kx+(kab)把kab当作整体,用已知条件 5=3k+(ka-b),k=3,换得 2=2k+(ka-b),解出ka-b=-4也就是所求关系式为y=3x-4.例3已知x+y=12,x 2y 213。试求8(x4yxy4)的值。分析:(x 4yxy 4)=8xy(x 3y 3)=8xy(x+y)(x 2xy+y2),y是关键,由两边平方得(xy)2=x 2y 22xy=13+2xy=14即xy=124,将、整体代入所求式子,便可得出结果-116 (江苏陈洪顺)注意数学教学中的“适度”注意数学教学中的“适度”在数学教学中常会遇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