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31956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但生食与熟食没有明确的分类,这两种不同的食用方式是由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决定的;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但食物从生到熟的过程中却会失去一些营养。(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的区别,并能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2亲身经历煮食物的过程,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认真细致地进行食物生与熟的观察与比较。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熟食物的比较。难点:如何合理选择生食与熟食。教学具准备

2、:教具:写有各种食物的磁性卡片一套,相关PPT;学具:生熟马铃薯各一份,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火柴、2个镊子、2片生猪肉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不同食物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营养,为了更好地获取营养,食物的食用方法是很讲究的,大家来看这种食物我们应该怎样食用?(分别出示水果、肉类)2介绍:可以生吃的食物叫“生的食物”-简称“生食”(板书),要烧熟了吃的食物叫“熟的食物”简称“熟食”(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出示并补足课题。二、区别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1这两种食物让我们明确了什么是生食,什么是熟食,那这些食物你会区分吗?逐一出示各种食物卡片,按学生的意见进行分类板贴。

3、2有不同的分法吗?这部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平时我们一般的食用方法,如有学生说出不同的食用方法,则引导:这种食物平时你是这样食用的吗?那应该是生食还是熟食?3引导:这些食物一定要这样食用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一般能说出一些不同的食用方式,及时引导:那对他们来说,这种食物就是 食了。引导学生质疑,最终明确:看来“生食”与“熟食”没有明确的区分,我们现在的分法,是由我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决定的。三、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如果从绝对的角度来说,大多数食物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但现在许多食物我们习惯上还是熟食,这是为什么呢?2出示生、熟马铃薯引导: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我们还是通过

4、观察比较它们来找出答案吧。3说说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用哪些方法手段来观察它们的哪些方面?PPT出示观察记录单介绍观察要求。4分发材料,学生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区别。5汇报交流: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生熟马铃薯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熟的马铃薯变软了、变香了,说明它的成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人类的食用来说有什么好处?(安全卫生,美味好吃)6总结介绍:马铃薯烧熟后变香、变软、易剥、味道更好了更易被人类食用,同时,老师告诉大家:生的马铃薯里面有一种物质叫:龙葵碱,龙葵碱有毒,吃多了会对人体有害,烧熟后这有毒的龙葵碱就分解了,从而也更安全卫生,所以马铃薯应该要熟食。四、煮肉,观察比较生熟肉:

5、1观察比较了生、熟马铃薯的区别,我们再来观察比较生熟猪肉的变化吧。出示生肉片。2老师只给大家每组准备了2片生肉片,怎样使它变熟?(建议用煮)准备煮几片?为什么?(煮一片,留一片,可以对比。)须要哪些仪器材料?PPT出示强调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和实验提示。(为了快迅,用热水)3分发材料,小组煮肉片,并观察比较。4汇报交流:肉片在煮熟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变化? 对我们人的食用有什么好处?(安全卫生,美味好吃)5清澈的水又有什么变化?水变色、变混浊说明有物质进入到了水中,这物质哪来的?明确:食物在煮熟的过程中有营养流失了。6讨论:食物在煮熟过程中,有部分营养要流失,为什么许多食物我们一般还是熟食呢?如果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最好怎样食用?出示资料介绍并总结熟食易消化吸收应该熟食。7小结食物食用原则: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资料介绍,食物的食用原则上遵循:首先是安全卫生,其次是营养丰富,最后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饮食习惯进行合理的选择食用方法。板书设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生食熟食苹果、梨、西红柿牛肉、猪肉、虾西瓜、香蕉黄瓜鱼、白菜、面、米饭营养更全 安全 卫生 易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