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205652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8-2025年)凌云县人民政府二零一八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一 指导思想1二 基本原则1三 编制依据2第二章现状评估与趋势分析6一 基础与优势6二 存在问题10三 形势分析11四 制约因素13第三章规划目标与指标15一 规划目标15二 规划指标16三 差距分析25第四章主要任务27一 构建优化的生态空间27二 发展绿色的生态经济28三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30四 践行绿色的生态生活32五 健全完善的生态制度34六 弘扬科学的生态文化37第五章重点项目与效益分析38一 重点项目38二 项目投资38三 效益分析39第六章保障措施44一 法制保障44二 组织保

2、障45三 资金保障46四 技术保障48五 社会保障49附表:附表1 凌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重点工程附表2 凌云县自治区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申报创建计划表附表3 附表 3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指标任务分解表(国家级考核指标)附表4 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指标任务分解表(自治区级考核指标)附图:附图1 凌云县区位图附图2 凌云县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图附图3 凌云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区划图附图4 凌云县土地利用规划附图5 凌云县县域人口与镇村布局规划图附图6 凌云县产业园区布局图附图7 凌云县旅游规划图附图8 凌云县农业茶叶种植分布图附图9 凌云县生态产业空间分布图附图

3、10 凌云县水系图III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凌云、绿色凌云”品牌,塑造以“山上水城古府茶乡”旅游功能的山水园林生态城镇形象,逐步把凌云县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新凌云。二 基本原则(一)持续发展

4、,注重协调原则着力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区域社会局部与全局、经济与资源、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二)坚持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的原则从凌云县实际出发,根据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潜力、重点环境问题等,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全局观念,从实际出发,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突出特色产业,循序渐进。(三)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生态文明示范县规划既要全面协调发展关系,又突出重点,以重点工程建设带动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整体推进。根据凌云县的实际情况,明确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

5、、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六大重大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政府主导,广泛协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全面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生态县的积极性,拓宽生态县建设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五)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凌云,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凌云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六)与相关规划衔接原则本规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壮族自

6、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各行业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相衔接。三 编制依据(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订);(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6年11月修订);(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7)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9) 中

7、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2004年);(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4)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6) 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17) 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8) 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19)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25);(20) 中共

8、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21)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5年);(二)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12);(3)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4)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H/T 14848-1993);(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GB18466-2005);(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79-1996);(8)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

9、B 12523-201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015);(三)政策(1)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1528号);(3)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4)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环生态20164号);(5)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7)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桂发20077号);(8) 中

10、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桂政办发2010239号;(9) 关于印发“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清洁水源”专项活动技术指南(试行)(桂办发20136号);(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89号;(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088号;(12) 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桂政发200734号;(四)其他规划(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11、国发201665号);(3)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环科技201749号;(4) 百色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年);(5)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6) 广西凌云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年);(7) 凌云县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2011年;(8) 百色市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3年;(9) 凌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四 规划范围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范围涉及县域全境,所辖包括4个镇(泗城、逻楼、下甲、加尤)和4个乡(朝里、沙里、玉洪、伶站),规划区域总面积2037.46km2

12、。五 规划时限凌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时限为2018-2025年,以2017年为基准年,分为近期和远期编制本规划。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25年。5第二章 现状评估与趋势分析一 基础与优势(一) 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增长迅速凌云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以“五大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扎实开展“六年一争当”活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5.38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43.25

13、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2.54亿元,增长11.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01亿元,增长13.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8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11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亿元,增长11.5%。(二) 资源丰富,生态本底优良近十年来,凌云县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凌云县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水能蕴藏量11.7万千瓦,可开发4万千瓦;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

14、8.01%,森林蓄积量达674万立方米以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是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绿色屏障;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已探明的有水晶、锑、铜、钻、锌、钨、煤、镁、铁、磷、金、铀等20多个品种;空气质量优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一氧化氮等监测因子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日均值一级标准限值要求,PM2.5、臭氧达到日均值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年空气优良率达100%,全县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000至5000个,最高可达10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古今凌云有“二十八景”之论,以景象万千的奇山异洞,以水源洞、纳灵洞最为出名,县城四面环山,古树名木,湖泊风光小巧而玲珑,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州、府、县治地历史的文化古城,2012年凌云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三)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凌云县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攻坚和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在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生态保护的同时,配套特色种养等产业扶持,伶站、逻楼、加尤、玉洪4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生态乡镇命名,建成了沙里弄怀、弄利、苦岭坳,泗城金保、陇雅,下甲平怀、彩架、伶站浩坤等一批示范生态乡村,凌云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